天天看點

一線聲機——講述刑偵技術自己的故事

作者:侯哥

2020年4月18日晚,當我坐在分局技術室的辦公桌前,正與值班技術員“江湖”、郭、蔣二位法醫為上一個命案屍檢死亡原因讨論正酣的時候,“江湖”的手機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鈴聲,作為常年做技術工作的刑偵技術人員完全清楚,在這個時間點手機響起意味着什麼,我看了一下時間,時鐘已經指向11點。

“自殺?切腕?”。

“江湖”一邊接聽着電話,一邊嘴裡嘟囔着,詢問派出所接警情況。作為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詳細了解基層派出所接警的每一個細節是工作的關鍵,從蛛絲馬迹中短時間内梳理出有價值的線索,迅速捕捉哪怕一閃即逝的光點,往往成為案件突破的希望。當然,常年偵辦案件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希望卻喜劇般的微乎其微,希望在一次又一次令人絕望的奔波中破滅。

郭郭跟“蔣主任”二位法醫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向我,我明白他們的意思。對于自殺案件的現場,法醫是要出警的,但案件性質初查為自殺也意味着一塊石頭落了地,這是一種長期從事法醫工作後形成的條件反射,案件性質往往代表着警力、精力的投入程度。

“身份确認嗎?”我問。

“沒有,派出所兄弟回報,無證件,無法核實。”“江湖”一邊接聽着電話,一邊簡潔、快速回答,“江濱,酒後,切腕,紅會醫院。”

“哥,怎麼看?”郭郭問我。

從事技術工作20年,這樣的現場經曆過多少,我已無從記起,看着兩位小兄弟詢問的眼神,我迅速思考着。在“江湖”的電話資訊中捕捉着那絲光點,并迅速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同時,無數個問号打在了額頭上。江濱,這麼規範的酒店為何沒有入住登記、核實自殺者的身份?派出所有沒有檢視進入現場的錄像、行走的軌迹?傷者是否具有回答問題的能力?是否具有生命危險?20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凡自殺者必然有自殺的動機,緻死性疾病?精神疾病?感情糾紛?債務糾紛?網逃?既然網逃,又為何如此明目張膽,敢于冒暴露的危險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呢?難道是最後的瘋狂?種種可能性在腦中閃過。

“現場固定,提取現場血樣和刀具,拍照人臉比對,采血,DNA檢驗、入庫比對,同時通知派出所兄弟開展視偵。”我一邊說着,一邊心裡盤算着通知DNA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做好連夜加班檢驗的準備。

這個夜晚注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蔣主任立即驅車趕往了現場,同時章魚哥的電話如預料中的一樣及時打了過來,沙啞的聲音中帶着焦慮,詢問着出警情況,并約好在現場與蔣主任彙合。當派出所兄弟現場拍照傳到技術人員的手機上時,“江湖”已經在電腦前熟練的操作着比對平台,開展比對工作,一切都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傷者男性,年過中年,也許50歲,臉微胖,酒後處于昏睡狀态,現場拍照并不完全符合人臉比對的準确條件,這加大了比對難度。“江湖”一張張的過濾着,我看着傷者的面孔,想象着傷者可能的種種過往和曲折經曆。滿面紅光的男人為什麼要自殺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

不久後,轄區派出所回報一條資訊,傷者有可能是逃犯,但不能确定。這如同一劑興奮劑,徹底點燃了大家的激情。

“命案逃犯!”,這個可能性如氣球一樣在我的大腦中迅速膨大,身體中彌漫着急劇增長的腎上腺素,心跳的速率超過了往年體檢時醫生習慣性的窦性心動過緩的陳年診斷。

作為刑偵技術人員,誰能對曾經發生過的一起起鮮血淋漓的未破命案出現一線生機時而無動于衷呢?一茬茬追逐夢想的老刑偵們帶着難以割舍的情節遺憾地離開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崗位,又一茬茬年輕的後繼者們循着他們的足迹在暗夜中追逐着同樣的夢想,希望捕捉到光明。如今,這樣的機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現在了後繼者們的眼前。

二十年前一個平常的夜晚,當人們沉靜在夜晚的安穩中漸入夢想時,這個小小山城某個街頭的宵夜檔卻上演了一場激情湧動的街頭混戰,起因僅僅是鄰桌間的不經意言語,那個夜晚,刀光劍影,街巷充斥着沖動的、無處宣洩的青春荷爾蒙,鬥毆以一人死亡的慘劇收場,震動山城,主犯從此杳無蹤迹。

刑警偵查的過程是痛苦的,看管了電視劇中懸疑得甚至有些玄幻的偵查故事,大衆也許大呼過瘾,我卻極少關注,也許是身在此山而知山之艱險,對于每一起命案都需心存敬畏,唯敬畏方知己知彼。刑偵技術人員更是如此,每一個物證,每一個檢驗結果,每一個檢測資料,每一個屍體征象都意味着抽絲剝繭的艱辛過程,去僞方可存真,一切有價值的線索都顯于技術分析的方寸之間,這是獨屬技術人員的氣質。

4月19日,谷雨,櫻桃紅熟,落英缤紛,正是不冷不熱的時候。天亮了,技術人員以一夜未眠迎接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的到來。

當“甘大師”、“大家姐”、“茵姐”(感謝)開展人臉比對、指紋、DNA檢驗比對,偵查人員加強審訊工作後,傳來了令人欣慰的消息,自殺者身份得以确定,追兇二十年終有結果,也意味着主犯二十年的逃亡生活結束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開始呢?事到此時,當初困擾的為何自殺的問題,心中也有些許答案,不複存在。正義來得晚些,但終得伸張。

谷雨過後,春便走到了盡頭,繁花夏日即将到來。

2020年4月19日 谷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