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而《燃情歲月》告訴我:三個男人一段傳奇,而且是氣勢磅礴,浪漫隽永。
也許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一部大俗片,影片講述了三個兄弟同時愛上一個女人的故事。
蘇珊是老三的未婚妻,但她對老二一見鐘情又愛而不得,最終屈服于溫暖的懷抱,嫁給了老大。
但影片給我傳輸的遠遠不止這些,它是由放蕩不羁的傳奇人生、血濃于水的手足情深、纏綿糾葛的愛恨情仇交彙出一段不朽的喜怒哀樂。
這是一部史詩。
若你是血裡帶風的性情中人,相信我,你一定會愛上它。
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畫面的每一幀都是桌面圖,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它當之無愧。
影片開頭,一位印第安老人在篝火面前用淡淡口吻講述着一段陳年往事。
就像草原上那條無聲的河流,它緩慢地流淌着,但水面底下卻是激流暗湧。
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宿命感,他們的悲劇是注定的。
命運如刀,無處可逃。
<h1 class="pgc-h-center-line">蘇珊 —— 永遠實在太遠了</h1>
波瀾壯闊的西部草原,策馬奔騰的金發少年。
或許很多年以後,回憶《燃情歲月》大概腦海裡出現的是這幅明亮清晰的畫面了吧。
連螢幕前的我們都能為之驚呼尖叫,蘇珊怎能不心動?
父母雙亡,未婚夫山莫戰死沙場,嫁給艾佛瑞,都不是蘇珊的劫數。
愛上崔斯汀,才是她的劫數,一個讓她終其一生無法承擔的劫數。
當她緩緩地走下火車,看到金發飄逸的崔斯汀從原野上策馬而來。

當他們的眼神第一次交彙,便注定他們逃不過一場愛戀。
從此,蘇珊便在崔斯汀的世界裡沉淪了,直到死。
我在想,如果沒有山莫意氣用事地要參軍,要遠赴戰場,結局是不是會不同?
作為山莫的未婚妻,蘇珊不遠萬裡來到這片荒原,在這座小木屋,跟三個兄弟一起生活,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影片前30分鐘有多溫馨,我就知道後面就有多悲慘。
冥冥之中,結局已被寫定,山莫慘死戰場。
山莫死後,蘇珊在艾佛瑞和崔斯汀之間選擇了後者。
愛是不能勉強的,你很難要求自己去愛,以及不愛。
蘇珊和崔斯汀彼此相愛,但愛是有比較級的。
在我看來,蘇珊對崔斯汀付出的愛,是崔斯汀遠遠不能給予的。
他們之間隔着死去的山莫,崔斯汀注定是蘇珊永遠到達不了的彼岸。
山莫的死,是崔斯汀生命裡第一個重大的打擊。
在喚醒内心的野獸,吞噬燃燒身邊的人之前,他選擇逃離,連同蘇珊一起。
在崔斯汀要離開她去遠方時,蘇珊近乎央求地說:
“若我有孕,你仍會離去嗎?”
“會”
“我會等你,永遠等你。”
崔斯汀就像開頭的旁白說的那樣,是“追随自己内心而活”的人。
他自我放逐,到處流浪,在大海,在森林,在獸群……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歸期。
杳無音訊的等待是苦的,愛上崔斯汀,注定要與寂寞為伴。
很久以後,崔斯汀給蘇珊寫了一封信,信中寥寥數語:
“我已經死了,嫁給别人吧。”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兩人重逢,蘇珊已經成為崔斯汀哥哥艾佛瑞的妻子。
兩人隔着幾米之遠,卻仿佛隔了一個世紀,頗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感覺。
蘇珊凄然地對崔斯汀說:
“永遠實在太遠了。”
一直在空洞無望的等待中煎熬,比永遠更遠。
更殘忍的是,他們四個人在街頭上相逢,此時崔斯汀已結婚成家,有一對兒女。
孩子的名字,是她曾經夢想自己和崔斯汀的孩子的名字。
她所渴望的愛和呵護,已經全部用在了另一個女人身上。
這足以讓她心碎。
崔斯汀的妻子死于意外,蘇珊到牢獄探望崔斯丁。
她無助到不知所措,說了很多詞不達意的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要說什麼。
但我知道,其實她就想問崔斯汀一句:
“你有沒有愛過我啊?”
也許崔斯汀滿臉的淚水證明他愛過,并且一直愛着。
然而覆水難收。
崔斯汀最後對蘇珊說的一句話是:
“回去吧,回到艾佛瑞身邊吧!”
如同上次的那句“嫁給别人吧”,于蘇珊而言是又一次毀滅。
蘇珊早已把自己鎖在了牢籠裡,然而鑰匙在崔斯汀手裡。
但他對她說,回去吧。
天下之大,茫茫人間,無處可去。
是以她選擇自殺,以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死,讓等待有了限期,她也終于走到了永遠的盡頭。
<h1 class="pgc-h-center-line">艾佛瑞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h1>
怎麼說呢,艾佛瑞是我愛恨參半的一個角色,但對他更多的是心疼吧。
作為大哥,他是三個兒子當中最穩重,最有才華的一個。
同樣跟他們一起參軍,他當上了指揮官而非士兵。
後來一個人獨自打拼也是一路做大,最後當上了國會議員。
他情深義重,溫柔可靠,但同時又迂腐古闆,世故圓滑。
蘇珊一下火車,電影給了艾佛瑞眼神特寫。
可是愛情沒有先來後到這一說。
艾佛瑞的愛是内斂而執着的,他從第一眼見到蘇珊一直到她自殺,始終都愛着她。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情節,艾佛瑞得知崔斯汀和蘇珊在一起時,質問崔斯汀。
由此可見,艾佛瑞不同于崔斯汀“愛就愛了”随性的性格。
愛于他而言,是婚姻,是責任。
他也許沒有情趣,但是他能力出衆,是男人中的領袖,他熱愛事業,感情專一。
他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是一個普通又真實的男人。
他會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給你一個安逸的生活。
這麼一個溫潤如玉的男人,他最後竟一無所有。
當他深愛的蘇珊死去的時候,他選擇了将遺體送回原野。
他告訴崔斯汀:“你赢得了她,我把她帶回來給你。”
在蘇珊的墓碑前,他不無心痛地對崔斯汀說道:
這段話真的好戳心。
艾佛瑞作為老大,卻不是父母的最愛;作為哥哥,卻不是弟弟的最愛;作為丈夫,卻不是妻子的最愛。
我覺得他是整部劇中最悲情的人物,他努力保衛他愛的人,卻無法得到愛他的人。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他,
卻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h1 class="pgc-h-center-line">崔斯汀 —— 是大海也是深淵</h1>
“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并按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想不出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诠釋崔斯汀傳奇的一生。
崔斯汀注定是一個命犯天煞狐星的男人,愛他的人都一一離他而去。
他命裡帶風,又像風一樣自由,從遠方而來又複歸于遠方而去。
遠方永遠是他唯一不變的追尋和生生不息的向往。
影片開頭,年紀尚小的崔斯汀隻身一人前往叢林與大熊搏鬥。
大熊抓傷了他的胳膊,他砍斷了大熊的一根小指。
這埋伏實在太好,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
如同印第安老人所說,當人和野獸互相使對方流血,他們便融為一體了。
崔斯汀的内心住着一隻熊,不敬神,不畏人。
不同于艾佛瑞的世故成熟,循規蹈矩,不同于山莫的單純天真,意氣風發。
他狂野又單純,不羁又真誠。
他是大自然之子。
你可以哄勸他,卻永遠不能征服他。
在他的世界裡,隻有簡單的愛與恨。
他對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戰争毫無興趣,但弟弟山莫參軍赴戰已成定局之後,為了保護山莫,他決定和兄弟一同上路。
山莫給蘇珊的信中提到,崔斯汀關心他甚于戰争。
仿佛崔斯汀參軍,不是為了報國效力,而是為了保護弟弟。
可見,崔斯汀對這個弟弟有多偏愛,感情有多深。
不幸的是,山莫戰死,倒在了崔斯汀眼前。
根據印第安的傳統,他将山莫的心髒挖出帶回家鄉埋葬。
當他回到農場的時候,他與蘇珊之間的愛情爆發了。
然而山莫的死讓他無法面對蘇珊,内心的那頭熊被喚醒,他開始茫然,開始殘暴。
他決定逃離去遠航,在波濤駭浪中尋找着心靈上的安甯。
當他撫平了山莫的死給自己内心留下的陰影之後,帶着一堆禮物歸來的時候。
他看到一夜白頭的父親,聽到蘇珊已經成為哥哥艾佛瑞的妻子的消息。
他表現得很淡然,得知蘇珊與艾佛瑞生活幸福,他漸漸地走出了不安的内心,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
他與伊莎貝爾結婚生子,生活惬意。
前面說了,他命犯天煞,跟親人對沖,他的妻子死于官員的警告槍之下。
崔斯汀内心的熊被喚醒兩次,一次是山莫的死,一次是妻子的死。
可他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最愛的人一個一個離他而去,無能為力。
我不知道被崔斯汀愛上的女人,算不算不幸?
愛過崔斯汀的人,真的很難對别人動心。
狂放不羁的崔斯汀,他的眼睛裡是大海也是深淵。
他既迷人又無情,使女人傾倒卻又無法被掌控。
他永遠隻忠于自己的内心,他的愛恨癡嗔從不受外界的影響,隻依靠個人的判斷,他傾聽他内心的那頭熊的呼喚。
一匹馬怎麼會被囚禁在栅欄,一隻鷹怎麼會甘心在低空盤旋,一條河流怎麼會舍棄大海的寬闊。
他的存在形式太過強烈,他注定要吞噬身邊的人。
是以他一直活到了所有他愛的和愛他的人都離開了人世後,才死于熊爪之下。
他的一生是傳奇,他死得其所。
他的墓碑沒有記号,但沒有關系。
反正他常活在邊緣之地,在今生和來世之間。
這部電影還有另一個譯名,叫做《秋日傳奇》。
嗯,這是崔斯汀的秋日傳奇,亦是他的燃情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