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奇迹,人們有很多種解讀,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絕殺慕尼黑》告訴我們:不要放棄、堅持到底,即使隻有三秒鐘也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影片在國内上映後好評不斷,單日票房持續逆襲,目前内地票房已突破四千萬,單日票房連續多日逆襲成為同檔期新片第二名。知名導演謝飛也特地到影院看了本片,并為影片打出高分評價,稱贊“沒有失望,好看!”

很多觀衆反映看到最後美蘇對決的三秒鐘緊張到手心出汗、不能呼吸,在薩沙投出絕殺一球時更感覺“心跳都要停止了”。而投出絕殺一球的薩沙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蘇聯籃球運動員亞曆山大·貝洛夫。
本片故事聚焦于1972年蘇聯與美國一場極具争議的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隊在教練加蘭任帶領下,憑借不屈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最後三秒鐘時刻戰勝了美國隊。電影裡投出絕殺一球的薩沙除了超高顔值、運動值爆棚、對愛情執着,更重要的是他熱愛籃球如同生命,在知道自己患有重病的情況下依然決定參加比賽。
在曆史上,貝洛夫也确實如電影中所演,他因為傳球失誤導緻蘇聯隊錯失機會,讓美國隊在還剩3秒時完成了反超。此後,面對“失而複得”的3秒,貝洛夫沒有再辜負全隊的期望,他冷靜地躲過對手攔截,實作了載入史冊的“絕殺”,影片完整再現了貝洛夫由“罪人”到“功臣”的曆程,以及最後經典進球時刻。
與電影不同的是,貝洛夫并非在比賽期間被檢查出患上罕見的心髒病,他是在1976年被查出有心髒問題,于這場比賽後6年逝世,年僅26歲。電影中薩沙女友的原型奧夫琴尼科娃曾表示,貝洛夫一直是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獲悉病情後還希望通過體育延長生存期,是個名副其實的勇士。
電影《絕殺慕尼黑》不僅記錄了一段曆史,也通過薩沙對于籃球的熱愛,展現了個人對夢想不懈追求的信念。本片現正在全國熱映,熱血高燃口碑爆款持續發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