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3歲就坐上天子寶座,卻在11歲那年才見到自己的母親和祖母。更為可悲的是,他和端康太妃的一次沖突,間接害死了親生母親。

溥儀(右一)與父親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溥儀的生母被描繪成賢惠又隐忍的女性角色,實際上,她在醇親王府可是呼風喚雨的主,絲毫不把丈夫和婆婆放在眼裡。
溥儀的父親載沣,出身于地位尊貴的醇親王府,與光緒皇帝是親兄弟(光緒老媽是嫡福晉,載沣老媽是側福晉)。雖說是皇親國戚,但慈禧對醇親王府有很強的戒備心,載沣老爹去世後,墓地裡長出一顆高大的銀杏樹,這引發了慈禧強烈的不滿。
原來,銀杏樹别名白果樹,有好事的人在慈禧面前嚼舌頭根,說“白”和“王”連起來就是個“皇”字。慈禧聽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樹砍掉了。
為了收服載沣,慈禧特意為他指婚,将寵臣榮祿的女兒嫁給他。
榮祿
榮祿是慈禧的心腹,一切行動都以“老佛爺”的意志為轉移,是以升官的速度堪比坐火箭。此人是心理方面的專家,能夠精準揣摩慈禧的一舉一動,還常常派妻子去讨好老太後,以便及時獲得第一手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将榮祿之女嫁給載沣,帶有很明顯的政治色彩。榮祿是光緒皇帝的眼中釘,他的女兒成為光緒弟媳婦,可以有效阻止弟弟跟哥哥一條心。
載沣雖然20歲還沒結婚,但人家早就和一位貴族小姐訂了婚。沒辦法,隻好硬着頭皮和人家退婚,迎娶了這位千金。
榮祿雖然權勢熏天,卻沒有兒子,把這個獨女當成兒子養,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就連慈禧都說過:“這姑娘連我也不怕。”
載沣和老媽估計都對這門親事不滿意,可那是太後賜婚,隻能把苦澀埋在心底。溥儀老媽剛一嫁進王府,就宣布自己單獨設廚房,不與大家同吃。她還仿照慈禧太後的神氣,指令王府所有的下人以後管她叫“老爺子”,對她必須絕對服從。
盡管嚣張跋扈,但人家肚子争氣,在1906年正月十四生下溥儀。因為光緒沒有子嗣,按照清朝過繼原則,首選跟自己血緣關系近的親兄弟的兒子,溥儀就這樣在還沒有懂事的年紀裡,稀裡糊塗被推上了皇帝寶座。
進宮後的溥儀很難見到父親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太後和四位太妃。隆裕太後和瑾妃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瑜、珣、瑨是同治皇帝的妃子。
隆裕太後是慈禧的親侄女,21歲時由慈禧包辦,嫁給比他小三歲的表弟光緒。慈禧在隆裕很小的時候就有意撮合她和光緒,常常喊她到宮裡來玩,可是光緒對她完全不感冒。眼見兩小無猜的伎倆沒法施展,慈禧隻能強迫光緒服從這門親事。
隆裕
光緒帝不喜歡這個皇後,從不跟她親近,起初會搞些惡作劇捉弄她,後來幹脆懶得理她了。隻要皇帝跟太後鬧沖突,隆裕就成為雙方的出氣筒。
她本來長得就不美麗,身形又佝偻,長期壓抑的生活更使她顯得蒼老,看上去面容消瘦、膚色晦暗。
但隆裕并不是毫無手腕的人物,慈禧之是以選中她做皇後,是因為少女時代的隆裕,就顯現出非凡的眼光和持家的才能。隻不過她長期夾在強勢的婆婆與厭惡自己的丈夫之間,優點完全沒發揮出來而已。
在光緒和慈禧去世後,後宮還展開了一場太後競争賽。身為光緒帝的皇後,隆裕認為自己是當之無愧的太後,可同治皇帝那3個妃子也堅稱自己有資格當太後。在慈禧下葬後,她們堅持要留在東陵為慈禧守靈,借此讓隆裕下不來台。
隆裕當機立斷,讓總管太監小德張站出來宣布,既然這樣,馬上替她們在東陵蓋房子居住,成全她們守陵的孝心。結果那3位都不吭聲了,沒人願意在荒郊野外了此殘生,隻得怏怏而歸。
右三晚年隆裕
隆裕太後沒有生育,也不知道應該怎麼管教孩子,對溥儀的教育完全到不了點子上。該管的學業放任自流,一些生活上的細枝末節又管得太多。
溥儀身為皇帝,缺乏學習的内在動力,師傅見了他也要下跪,壓根不敢打皇帝的手心。當年光緒皇帝念書時也把師傅氣得流淚,可他上面有兩宮皇太後,慈禧眼睛一瞪,小皇帝頓時像老鼠見了貓。
到了溥儀這,隆裕太後在學習上采用放養态度,是以溥儀常常翹課出去看螞蟻搬家,白白荒廢了很多好時光。
隆裕也是有母愛的,表現在溥儀愛吃什麼,就拼命讓他多吃。結果溥儀在6歲那年栗子吃太多撐着了,隆裕急了,讓他喝了足足一個月的米粥,以後也不準他多吃東西。
小孩子好動愛餓,溥儀貴為皇帝,卻時常處于饑餓的狀态中。常常趁人不備,抓起一大把菜就往嘴裡塞。有次隆裕給了他一塊幹饅頭要他喂魚,溥儀直接把饅頭杵到了自己嘴中。
後來太監們異想天開,在溥儀吃撐了之後找兩個人提起他的雙臂,像砸夯似地在磚地上使勁墩。這種方法給溥儀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傷害,伴随終身的胃病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可隆裕太後根本不關心溥儀的心理,還很支援太監的做法。
隆裕太後在溥儀7歲那年就去世了,去世前身邊冷冷清清,隻有幾個宮女和小溥儀陪在身邊。據說她噙着眼淚告訴溥儀:“你今後的路還長,溝溝坎坎你自己走吧,是好是歹媽都管不了了。”
隆裕死後,一向謹小慎微的瑾妃突然發力,與同治的三個妃子聯合起來找王公們說理,明确了太妃的身份,4位太妃都成為溥儀名義上的媽。
瑾妃外号“胖娘娘”,文化水準不低但顔值很差,跟親妹妹珍妃完全沒得比。她給人的印象是寬厚溫和的,誰知等她成為端康太妃後,立刻抖起了威風。
端康太妃
按理說隆裕太後死後,輪不到端康太妃主持後宮。但将清王室趕下台的袁世凱突然幹預,表示端康太妃應該位列四妃之首。這其實是一樁閑事,身為大總統的袁世凱之是以幹預,據說是端康太妃的娘家兄弟志琦多方活動的結果。
端康太妃當年處在慈禧的高壓統治下,又親眼目睹了妹妹珍妃的種種凄慘遭遇,她理應對慈禧深惡痛絕才是。結果她卻是有樣學樣,沒把慈禧的精華學到手,那些皮毛倒是如同複制粘貼一般。
她學會了毒打太監,還派人監視溥儀的一舉一動,如同當年慈禧對待光緒那樣。溥儀身邊的幾位得力太監全被她調走,這大大傷害了皇帝的自尊心。
溥儀長到十三四歲的樣子,正是對外界新奇事物很好奇的年齡。太監們為了讨好他,給他制作了一套民國将領大禮服,帽子上有個白雞毛撣子似的翎子,還佩上軍刀和皮帶。溥儀穿戴起來,覺得自己威風凜凜。
少年溥儀
這事被監視他的太監告訴了端康,老太太怒了:身為皇帝,穿這麼不規矩的衣服還得了?到溥儀那裡一通檢查,又發現他還穿着外面買來的洋襪子。
端康太妃本來就想在溥儀面前逞逞威風,這下總算抓住了他的小辮子,立刻把溥儀身邊的幾個太監各打200大闆,還對溥儀大加訓斥:“大清皇帝穿民國的衣裳,還穿洋襪子,這還像話嗎?”
溥儀雖然被迫脫下衣服和襪子,但心裡已然滋生出怨恨。
後來溥儀的外國老師莊士敦,發現溥儀眼睛嚴重近視,向溥儀父親載沣和内務府大臣提出,要從外面找個著名的眼科醫生幫溥儀檢查一下。原本大家都沒有異議,端康太妃又跳出來強烈反對,認為龍體尊貴,不能讓外國人觸碰,她的舉動害的溥儀差點成為睜眼瞎。
溥儀身邊的老師陳寶琛和莊士敦都看端康太妃不順眼,常常在溥儀耳朵邊念叨着“牝雞司晨”一類的話。在這群人的鼓動下,溥儀心中的憤怒之火越燃越旺,終于在一名叫範一梅的禦醫被端康太妃辭退後爆發了。
範一梅原本就是為端康太妃看病的,與溥儀毫不相幹。結果溥儀的太監總管張謙和在他面前哭哭啼啼::“萬歲爺這不又成了光緒了嗎?再說太醫院的事也要萬歲爺說了算哪!連奴才也看不過去。”
光緒大伯的遭遇溥儀可是一清二楚,他沖動地跑到了永和宮,沖着老太妃大喊大叫,說她“不過是個妃子”“專擅已極”。
端康太妃氣壞了,她不敢拿溥儀怎麼樣,孩子不聽話可以喊家長啊。她先把載沣喊過來大哭了一陣,又把溥儀的媽媽和奶奶也喊進宮一陣叫嚷,直到她們一齊跪下來懇求她息怒,并流着淚苦苦哀勸溥儀去賠禮道歉。
溥儀堵心地賠了不是,端康太妃滿意了,誰知過了兩天,卻傳來溥儀親生母親自殺的消息。
這位福晉個性極強,從小到大沒被别人批評過一句,就連慈禧她都不怕。受了端康太妃這番訓斥,她受不了這種刺激而自殺。
端康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擔心溥儀對她追究,一改過去的強硬态度,變得十分随和,紫禁城裡一幅母慈子孝的場景,然而,溥儀的親生母親卻成為二人鬥争的犧牲品。
太妃們對溥儀的關心,都非常形式主義。為了表示對他的疼愛和關心,她們每餐都送菜送飯,還規定在溥儀吃完後,由領班太監挨個禀報溥儀的進膳情況。實際卻是,不管溥儀吃了什麼,領班太監說的都是一套話:“萬歲爺進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個饅頭(或者一個燒餅)和一碗粥。進得香!”
每天早晨,溥儀按照規矩,要到每位太妃面前請安,每到一處,都是那幾句例行公事的話。“皇帝歇得好?”“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書念到哪兒啦?”一天的會面就此結束,這一天就再也不見面了。
在溥儀傷風感冒時,太妃們才會分批出現。每一位隻呆兩三分鐘就走,後面跟着一群太監把冷空氣帶進來,對溥儀的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晚年的溥儀回憶起自己這幾位名義上的母親,除了送菜和聽太監們彙報自己“進得香”之類的事情,他絲毫感受不到一點母愛,堪稱塑膠母子情。
在冰冷的宮中,唯一能給溥儀帶來溫暖的,是他的奶媽王焦氏。
乳母王焦氏
溥儀三歲就被抱進宮,看見陌生環境和一大群太監後立刻啼哭不止。是他的乳母将他接過來抱在懷裡溫柔地撫慰,溥儀這才安靜下來。
由于人們的多方逢迎和百般依順,溥儀養成了整蠱别人取樂的惡習。每次他接近失控的時候,都是乳母把他拽了回來。
溥儀的惡作劇可不是一般孩童那樣,搞不好就會鬧人命。有次他異想天開,挑出一個太監,對他指着地上一塊髒東西說:“你給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
還有一次,他玩救火用的筒子噴水取樂,看見一位年老的太監,就把龍頭沖着他噴去,這老太監痛苦地蹲在地上不敢跑開,竟被冷水給激死過去,好一陣搶救才活過來。
他有一回想要賞賜太監雞蛋糕吃,又壞心眼地把鐵砂子藏在裡面。被乳母加以勸阻改為綠豆。
種種事情不勝枚舉,溥儀從大字不識一個的乳母身上略微懂了點人性。可惜在他9歲那年,四位太妃背着溥儀,在乳母毫無過錯的情況下将她趕出宮,可能也是嫉妒溥儀與乳母的親切關系吧。
從那以後,沒了溫柔耐心的乳母教導,溥儀在11周歲左右便養成冷酷無情、慣發威風的性格。他童年缺失的母愛,用一生都沒能尋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