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它是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北韓、日本和東南亞諸國。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隻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隻是反映群眾的心裡願望而已。現在粽子的口味多樣化,不光是紅棗,花生,還有臘肉,蛋黃等,有的還用西米做成水晶粽子,好看又好吃。
粽子的食材無論怎麼變化,都離不開糯米,然而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影響消化。其實我們在包粽子時可以把五谷雜糧與糯米摻和在一起,再放些果幹,吃起來軟糯有嚼勁,也不會感到膩,非常适合孩子和老人。具體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八寶粽子】
食材:白糯米,花生,燕麥,紅小豆,綠豆,紫米,蜜棗,粽葉。
步驟:1,粽葉買回來用清水清洗幹淨,鍋中燒開水,放入粽葉煮一煮,這樣做粽葉不容易破裂。
2,糯米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再準備一些雜糧果幹。
3,泡好的粽葉剪去兩頭,3片重疊放在一起。
4,卷成圓錐形狀。
5,舀入少許糯米。再放上各類雜糧,果幹之類的,可以用筷子将糯米往下推一推。最好再補上一層糯米。
6,将粽葉蓋過内陷,壓緊,左邊粽葉往左下方折疊;右邊粽葉往右下方折疊;多出的粽葉邊往旁邊折疊;
7,最後用繩子綁好。
8,包好的粽子,跟清水一起入鍋煮,煮開後,繼續煮2小時以上。
9,煮好的粽子不要立刻拿出鍋,繼續泡在鍋裡,這樣吃起來更加的清香。粽子在溫熱的時候吃起口感更軟糯些。粽子可以多包些,放冷凍室儲藏。
【小貼士】
1,粽子雖然好吃,但一次不要吃多,不宜在晚上吃,容易消化不良。
2,粽葉一次用不完,可以凍起來,下次再用時,煮一煮酒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