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療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先秦西周的《周禮》就把醫學分為疾醫、食醫、瘍醫和獸醫。其中,食醫指的就是食療,即針對個人的體質,根據食物的性味歸經,結合天時地理的變化選擇食物,達到強身健體、治療疾病的目的。

荷葉,性平味苦無毒,入肺、胃、膀胱三經,有涼血止血、散瘀、生津清熱、消暑的功效。現根據臨床經驗及文獻報道介紹幾個食療方。
防治中暑及小兒口瘡
荷葉冬瓜湯:
鮮荷葉一張,鮮冬瓜500克,油鹽适量。荷葉洗淨剪碎,冬瓜連皮切塊入煲,加水适量煲湯,湯成後加油鹽調味,可喝湯、食冬瓜。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之功效。
小兒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飲食困難,煩躁常哭,口幹欲飲,小便短赤。為心火上炎,宜用清心洩熱之法治療。每次用荷葉一塊,冬瓜250克,加水煮湯,加适量食鹽調味即可。有清熱除煩、消暑生津之功效。
高血壓
荷葉粳米粥:
新鮮荷葉一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新鮮荷葉洗淨煎湯,再用荷葉湯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溫食。有清熱養胃、甯心安神之功效。
高脂血症
荷葉山楂茶:
山楂10克、荷葉10克,用水煎汁後作茶飲用。有養胃生津、消食除脂的功效。
夏天小兒發熱
白米煮粥,粥好後放适量荷葉再微煮即可食用。有清熱消暑之功效。
痱子
荷葉綠豆湯:
綠豆适量,鮮荷葉一張,加水煎服。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來源:新會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