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0日電 今天,中汽資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資料”)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釋出《2020中國車内氣味研究報告》。該報告是行業首個針對車内氣味的專項研究報告,研究對象為氣味投訴率高及關注度高的車型,從消費者車内氣味感覺資訊、氣味來源物質解析和氣味綜合評價方法應用三個方面對具體車型展開深入分析。

截止2019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輛,駕駛員接近4億。汽車作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車内空氣品質污染已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近年來,為提升車内空氣品質,從2011年起政府、行業機構及汽車企業在法規标準制定、供應鍊體系管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行業車内苯和甲醛等八項VOCs污染物質濃度明顯降低,整車達标率逐年升高,其中2019年車内苯含量相比2014年降低91.4%。
中汽資料聯合第三方汽車品質平台的調研結果顯示,2019年氣味投訴量相比2014年增長超過23倍,投訴率增長16倍,表明行業車内氣味水準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為解決消費者氣味抱怨問題,提高産品市場競争力,各大企業紛紛加大了對車内氣味的管控力度,然而,由于車内氣味的複雜性,企業在車内氣味改善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報告顯示,2018-2019年氣味投訴排名前50的車型主要來自上汽大衆、一汽大衆、長安汽車和北京現代等26個汽車品牌,基本涵蓋了市場主流品牌。中汽資料從上述車型中随機選取了6款車型開展氣味測試分析,分别為朗逸、邁騰、榮威eRX5、速派、風光580和天籁。
從消費者氣味調研結果來看,2018-2019年有過氣味投訴的車型中,超七成消費者因氣味強度超過3級而投訴;排名前三的不受歡迎的氣味類型為皮革味、塑膠味和橡膠味,84.9%的車内有兩種及以上氣味;氣味來源部件排名前三的是座椅、隔音棉和空調,超過六成的使用者回報氣味來源于三個以上部件;從使用者對車型選擇推薦比例看,49%的使用者明确表示是因為車内氣味問題不推薦,氣味對品牌推薦的影響程度不可小觑。
從氣味物質解析結果來看,造成不同車型車内氣味的化學物質差異較大。造成朗逸車内氣味的重點物質為雙二甲胺基乙基醚、N,N-二甲基乙酰胺等物質,造成邁騰和速派車内氣味的重點物質為乙醛、丙醛、丁醛、壬醛等醛類物質,造成榮威eRX5車内氣味的重點物質為苯并噻唑、己醛等物質,造成風光580車内氣味的重點物質為2,6-二叔丁基對甲酚、環己基異硫氰酸脂、雙二甲胺基乙基醚等物質,造成天籁車内氣味的重點物質為2-丁基-1-辛醇、2-甲基-1-癸醇等物質。
從氣味綜合分析結果來看,在氣味客觀等級方面,六款車型的氣味等級分别為4.0、3.9、3.8、3.4、3.4和3.2級;在氣味類型方面,主要表現為塑膠味、溶劑味和發泡味;在臭氣濃度方面,數值集中在18~64,該項名額數值越小,表明車内氣味消散越快;在氣味愉悅度方面,六款車型分别為-3、-3、-3、-1、-2和-1。
從釋出的車内氣味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對于車内氣味更加挑剔,汽車企業對于車内氣味的管控力度還有待加強,車内氣味較好的車型所屬企業往往具備完善的車内空氣品質管理體系,覆寫從産品開發、車型生産到售後監測的汽車全生命周期産業鍊,其銷售的産品車内空氣品質符合相應的法規标準要求,全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充分踐行社會責任擔當。
《2020中國車内氣味研究報告》的釋出,一方面可以引導市場消費者正确認識車内氣味問題,避免車内氣味造成的潛在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汽車企業深入分析車内氣味來源和特征,切實提升汽車産品品質;這對于促進汽車行業技術進步、塑造綠色品牌形象、激發企業增長活力及推動我國汽車工業深入落實綠色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