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年
無論是待客還是聚會
隻要擺酒席
桌面上就少不了本地著名的美食
驢肉香腸

驢肉香腸又名
臨洺關熏腸、驢灌腸
因其香而不膩、回味悠長
深受大家的喜愛
今天咱們就來談談它
談一下驢肉香腸背後的
三大傳說之一
“韓留柱”版
清朝末年
山西南部一帶蝗、旱嚴重
當地百姓為了生計紛紛加入逃荒隊伍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杜山竹的人
他原本是山西長治附近的
一位飯店廚師
擅長鹵肉、灌腸
隻因天災這才被迫外逃謀生
...
卻說有一日
杜山竹流浪到了臨洺關
在他經過北東街口韓留柱的驢肉鋪時
看到鋪内冷冷清清的
一個顧客也沒有
好奇之下
便走進鋪内與韓留柱攀談起來
經過一番長談他才得知
原來在臨洺關南大街
還有一家驢肉鋪
掌櫃的叫郭大然
其用祖傳秘方煮出來的驢肉特别美味
尤其是驢闆腸
素有“能舍孩子娘,不舍驢闆腸"的美譽
深受老百姓和過往客商的喜愛
人比人得死
貨比貨得扔
相比之下
韓留柱的鋪子自是無人問津
杜山竹在了解情況後
把心一橫
便毛遂自薦留在了韓家
随後其施展獨有的
灌腸技藝和配方
一番計較之後
最終做出了驢肉香腸的1.0版本
要說這韓留柱也是個有心人
在他品嘗了香腸後
覺得其香味不夠濃郁
腸皮也慘白不脆
于是便把灌腸的油改為香油
最後又把香腸用松煙熏蒸了一遍
最終
做成了現如今的摸樣
該熏腸一經推出
廣受大家歡迎
其店鋪生意也一改之前的頹勢
火的一塌糊塗
自此
韓家熏腸郭家肉
成為了永年獨具特色的美食
一直流傳至今
暢銷不衰
關于驢肉香腸
其實還有郭恩惠和香蛋這兩個傳說
由于寫不出來篇幅所限
改日咱們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