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作者:梨白愛曆史

我是梨白,一枚曆史、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宋朝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巅峰時刻,也是梨白最喜歡的朝代。我最喜歡用顔色來描述朝代的調性。如果唐朝是張揚、大膽的暖色系,宋朝就是萬物皆蒙上一層磨砂、朦胧之感的莫蘭迪色系,看似不起眼,實則風趣、雅緻。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千裡江山圖》局部

宋朝為何這般高雅、精緻?因為風骨與浪漫氣質兼具的文人是這個朝代的“主導者”,于是乎即便是街頭巷尾的小孩也能哼唱幾句宋詞,也知道蘇東坡是他們的“國民男神”。

物質條件有了,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還有什麼是必需的嗎?當然,那便是要吃好!相信梨白,自古至今都有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吃得好,心情就好!一定意義上我喜歡宋朝也是因為中國的美食和飲食習慣從這個朝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影視劇中演繹的宋朝街頭美食

從宋朝起,我們的飲食習慣從“一日兩餐”轉變為“一日三餐”,且由此固定了下來;烹饪的方式、食材、佐料也随着經濟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正店

<h1 class="pgc-h-arrow-right">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h1>

《山家清供》是一本宋朝食譜,也是一本能夠讓人靜下心來研讀的食譜,它就如同宋朝的氣質,寡淡中夾雜着淡雅,讀過之後會對宋朝有向往、有回味,會知道一人三餐四季原來都可以詩情畫意。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的作者是林洪,他是一個頂有趣的人。在他身上你會發現一個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等等,是以除了食譜,他還有《文房圖贊》、《山家清事》、《新豐酒經》等著作。

林洪,字龍發,号可山,是生活在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人。他在《山家清事》中曾經提及自己的祖先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隐士林逋。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林逋在宋朝“隐士圈”名聲很大,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很多人都認為無後的林逋不可能是林洪的祖先,他的這一舉動隻是自擡身價。然據後世之人的考證,林逋确實是有後世子孫的,是以林洪的這一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且對我們來說林洪所留下的生活情趣、方式遠遠比他的那位隐士祖先影響更為廣泛。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宋元時期的海外交通圖

一個人的生活情趣除了有祖輩的影響之外,還與其他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的。

正是因為身處在如此繁華的港口城市,見慣了南來北往的商船、客人、貨物,林洪心胸寬廣,多才多藝。有過一段在漳州的求學經曆後便四處遊曆,他與很多江南文人才子結交,記錄各地的風物習俗、飲食習慣,《山家清供》便是遊曆之後的産物之一。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家清供》共分上下兩卷,記錄了一百多道美食,涵蓋了菜、飯、羹、湯、面、餅、糕點等類别,食材也是包含蔬菜、水果、肉食等等。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家清供》中記載的美食

比起一般的食譜隻記錄操作步驟,林洪會對菜肴原材料的選取、加工、烹饪方式都詳細記載,更是會附上這些美食的來源以及同樣品嘗過此道美食其他人的評價或者描述。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對于書中的大多數菜肴,林洪都以“廚師”的身份實踐過,是以研讀起來我們會有一種第一視角的感覺。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家清供》中到底還有什麼好“料”,小夥伴們請繼續往下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h1>

《山家清供》是本談論吃喝的食譜,卻又因為林洪的旁征博引以及和一些文豪、詩人在美食中的“神交”讓人讀起來更加的有趣,原來這道菜杜甫、蘇東坡也有嘗試啊,妙哉妙哉。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清平樂》中蘇轼、蘇轍兄弟

同時《山家清供》中所記載的菜肴都有着很美好的名字,等等,光是看目錄就會覺得自己吃的不是“飯”,該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宴。

“骊塘羹”在衆多的羹湯中并不顯眼,名字取得卻有點新奇,細讀之下才知道是林洪在福建漳州的骊塘書院讀書時的羹湯。書院每次飯後,都必定有菜湯,“清白極可愛”,味道更是。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青菜蘿蔔湯

讀到這裡時,梨白就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美味佳肴醍醐甘露都比不上,後邊就揭秘了,隻是将青菜和蘆菔(蘿蔔)切成絲,用井水煮爛,是的,食材就是如此的簡單。

可能猜到了讀者對于這兩者結合味道的質疑,林洪搬出了宋朝國民男神,同時也是老饕的蘇轼來證明這道菜的口味。他在讀蘇轼的詩詞時,發現了“東坡羹”和自己的“骊塘羹”根本就是一回事,蘇轼選用蔓菁和蘿蔔熬制,“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由此可見這道菜該是清新、美味的,小夥伴們也可以煮來試試。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櫻桃煎

2019年趙麗穎領銜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火爆熒屏,其中一道“櫻桃煎”引起吃貨們的無限遐想,巧合的是林洪也非常喜歡這道甜品,且将其記錄在了《山家清供》之中。

提及櫻桃煎時,他又搬出了南宋一個非常有名的詩人加“吃貨”來佐證這道甜品的美味,這個人就是楊萬裡,他在《山家清供》中出現的頻率極高。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知否、知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小六

人總是能在一群人中尋找到自己的同類,林洪用楊萬裡的詩詞說明了這道佳肴的做法和味道,用梅子水煮了,去核,搗碎放在制餅的模具中壓成餅狀,然後加上白糖,風味絕佳,不然也就沒有那句“此味良獨美”了。

“索餅”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面條,“玉延索餅”就是用山藥制成的面條。這道菜同樣有詩詞加持,陸遊亦有詩雲,“久緣多病疏雲液,近為長齋煮玉延”,一句話便将山藥的藥用價值點明了。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藥面條

除此之外李白詩中的“黃金雞”,杜甫愛得“青精飯”,劉禹錫秘制的“椿樹馄饨”,蘇東坡愛的“玉糁羹”等都被記錄在了《山家清供》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h1>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梅花粥

古代人喜歡賞花,更喜歡以花入詩、自喻,梅花傲風雪、桃花映面紅、牡丹天姿國色、菊花有着“花中隐士”之稱,各有各的美,也都有自己的粉絲。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是的,楊萬裡和林洪在這道“蜜漬梅花”上又想到了一起,我想楊萬裡大概是嗜甜的。

剝少許的白梅肉,用雪水浸過,加入梅花發酵,露天放一晚上,取出之後用蜂蜜浸泡。這道美食既可用來佐酒,又能用來煎茶,别有一番滋味。

這道“蜜漬梅花”讓人隔着螢幕就能聞到那股冷冽的梅香,也想起了盧梅坡的那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現在将兩者互補,就是宋朝最有雅趣的“花食”。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以花入食想必也是當時宮中娘娘們想要容顔永駐的一種食療方式。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牡丹花

除了以上記載的“花食”,還有用菊花做的“金飯”、用蓮蓬做的蓮房魚包、湯綻梅、梅粥等等,這也表明我們國家食花曆史非常悠久。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蓮房魚包

除了鮮花之外,《山家清供》中還有很多水果入食的菜肴。楊萬裡愛的“櫻桃煎”是一道水果菜肴,但我認為最經典還要數“橙釀蟹”,因為這道菜至今 仍在傳承。

黃熟個大的橙子去掉頂蓋,掏出果肉但留少許果汁,螃蟹的蟹膏肉放到掏空的橙子裡,最後蓋上頂蓋,放到小甑裡,用酒、醋、水蒸熟。吃的時候用醋、鹽蘸食,美味自不必說,如此美妙的搭配更讓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是以危巽齋稱贊這道美味,“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暢于四肢,美之至也”。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橙釀蟹

我們中國人保養身體講究養生,除了中醫湯藥輔助之外,更講究藥食同源,林洪的《山家清供》就展現了這一概念,其中有很多菜肴的食材、做法、禁忌都引用了《本草》等書籍,表示吃東西也要順應四時。

“麥門冬煎”是一道制作曆經一年的“補品”,春秋的時候采麥門冬的根莖,去除中間的心,搗成汁,和上蜜,用銀器隔水蒸煮,直到最後熬成糖漿為止,後将其存儲在容器中。喝的時候用溫酒化服,對身體非常滋補;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上文中介紹的“玉延索餅”山藥面條其實就是藥食同源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還有“牛蒡脯”、“松黃餅”、“胡麻酒”、“太守羹”等養生菜肴被記錄在書中,可以這麼說,這為我們了解古人的飲食、養生習慣都提供了很真實的參考價值。

<h1 class="pgc-h-arrow-right">梨白叨叨叨</h1>

《山家清供》這本食譜的魅力真的不是梨白一篇小文自然不能說全,除了以上介紹的幾點,書中還出現林洪山中訪隐士以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飲酒吃宴的場景。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蓮房魚包”是作者在李春坊的宴席上吃到的菜肴,當時他就吟誦出了的詩句,主人家也因為高興送了他端硯和龍墨。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被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是最早的火鍋記載“撥霞供”,就是在雪夜訪友品嘗到的美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宋朝美食是可以作為吟詩作詞、喝酒、交友的一種延伸,是志同道合之人舌尖和精神上的盛宴交流。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風雅“宋”,一人三餐四季皆是詩情畫意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林洪和文豪、隐士前輩們在美食中的神交《山家清供》:以花果入食、藥食同源梨白叨叨叨

山海兜

我喜歡将宋朝稱為“風雅宋”,因為即便是隻閱讀宋時的史籍、筆記都能感受流淌在那個時代中雅緻、風趣的氣質。《山家清供》,即便是一本食譜筆記,通過林洪對菜肴的講述也能讓人讀到了宋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希望讀到這篇小文的大家也能是以去翻閱此書,感受舌尖上的“風雅宋”,找到一人四時三餐的美好。

關于《山家清供》今天分享到此,之後還會通過别的方式繼續和大家交流這本書的内容。關于林洪、《山家清供》小夥伴們有什麼想說的可在評論區留言,梨白期待大家的關注、點贊、留言。

(文中所有圖檔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删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