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是常見的可怕的中老人健康殺手。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八成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于是各種“軟化血管”、“清理血管”的小妙招,甚至是保健品四處傳播開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比如,每天一杯紅酒、每天喝點醋、每天吃點木耳、黑豆、洋蔥等,讓很多老人深信不疑,尤其是紅酒、醋,恨不得比吃飯還重要,每天一杯堅決不能少。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小妙招真的可以軟化血管嗎?動脈硬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動脈硬化是普遍存在的,但這些因素會加快動脈硬化!
血管硬化是判斷血管健康的一個重要名額,在專業術語上被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發炎性、不可逆的病理改變,隻能延緩,不能逆轉。
一般來說,正常血管非常富有彈性,内壁也很柔軟,随着使用時間的不斷增加,血管就像水管一樣,管内會堆積污垢,縮小通水量,慢慢阻礙供水。
而血管中的“污垢”則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此類物質在血管璧上慢慢增多,就會使動脈慢慢更厚更硬、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形成一塊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緻血液循環不通暢,繼續惡化下去甚至出現堵塞,一旦出現誘發因素,比如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誘發一系列變化,形成血栓,引發腦梗塞等疾病。
是以,動脈硬化是随着年齡增長而逐漸出現的血管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有,隻是程度不同。有研究指出,從14歲開始,血管就開始緩慢老去,人體的衰老死亡很大程度上與血管不斷老化或者堵塞有關。
除了年齡因素之外,大多數心腦血管疾病都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而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吸煙、酗酒、内分泌紊亂、壓力大、精神剌激、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運動量不足及遺傳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尤其在40歲以上的群體中發病率高達60%
紅酒和醋不能軟化血管,這些辦法,通通不管用!
傳言紅酒可以軟化血管是因為其含有白藜蘆醇,它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很多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白藜蘆醇有抗發炎、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其實,這些所謂的抗氧化、抗發炎甚至保護心血管等作用是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它在體外細胞、動物實驗中有效,并不代表一定對人體有效。
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很低,通常隻有0.5-10mg/L,每天一杯紅酒根本無濟于事,而且多項研究證明,酒精和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多個疾病都有直接關聯,攝入酒精無論多少,對人體都是有害的,至于軟化血管,更是無稽之談。
除了紅酒,還有這些辦法,通通不管用!
1、喝醋
一般人們所說的軟化血管,主要指的是軟化動脈的硬化斑塊,硬化的動脈斑塊主要由鈣和脂肪組成。
醋确實可以起到溶解鈣的作用,但喝進胃裡的醋,不可能直接到達血管裡,很難直接改變血液的酸堿度。
人體本身就帶有大量的酸性體液如胃酸等,醋的酸度遠遠不及胃酸,是以不會因為喝醋就讓血液變成酸性、溶解動脈斑塊。
不僅如此,直接大量喝醋,醋的酸度太大,還會損傷胃黏膜,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
2、吃洋蔥、香菇…
多吃洋蔥、木耳、茄子、生姜、大蒜、蕃茄、香菇、山楂等,這些食物都是植物類食物,符合飲食健康的原則,不過是否有軟化血管的功效,目前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3、吃深海魚油
深海魚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确實比淡水魚高,多不飽和脂肪酸也确實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它不能直接作用于血管,來軟化血管。
另外我們一般買到的魚油産品,屬于保健食品,很難起到保健血管作用,而且市面上魚油品質參差不齊,不建議大家随意購買食用。
4、養生機構神藥、神服務
如果沒什麼害處作為安慰劑也就罷了,最怕這些藥、服務對身體有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軟化血管,真正有益的6個方法!
“軟化血管”其實更準确的來說是“延緩動脈硬化過程”,我們通過一些科學方法,來延緩血管老化、硬化。
到底哪些方法才能讓血管老化、硬化的慢一點呢?推薦了6個真正有益血管的方法:
1、調整飲食結構,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血脂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們應當盡可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完善飲食結構,有效地控制血脂,可以延緩動脈硬化過程。
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多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少吃糖和主食,少吃肉類食物,尤其是紅肉,少吃腌制類和化學加工後的食物、燒烤和油炸食品。
2、 适量運動,控制身材
動脈硬化偏愛大肚子、腹部肥胖的人,這類人相對來說動脈硬化發生的時間、速度都要高過其他人。
經常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比如原地踏步、慢跑、柔軟體操等。
3、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高名額”人群定期檢查、積極治療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都是動脈硬化的高危因素,這些名額過高,通常是導緻患血管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已經患有上述疾病,應當盡可能的将其控制在理想水準。
4、摒棄不良生活習慣 ,戒煙戒酒從現在做起
長期熬夜、攝入尼古丁、酒精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還是其他多種疾病的“元兇”, 有研究表明,戒煙4年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持續吸煙人群低54%。
5、保持樂觀的心态、學會放松
高壓力、經常情緒化的人也是動脈硬化的高危人群。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必然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和痙攣,同時血管壓力也會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損傷、脂質沉積而導緻動脈硬化。
6、 定期檢查
特别是40歲以上中年人,通過量血壓、測血脂、血膽固醇、血液粘稠度、血糖,做心電圖、胸透和眼底鏡檢查即可初步判定是否有冠心病、糖尿病等,進而了解自己的血管是否健康。
“握拳”能自測血管健康?科學測量血管健康這樣做!
網上還流傳一種「30秒握拳自檢血管健康」的方法,就是将手握緊30秒鐘,打開後手掌觀察手掌由白變紅的速度。該方法認為,如果恢複速度需要20秒以上,就要當心是不是存在動脈硬化了。
其實,握拳看血管,充其量是看近手端的血管是否通暢,而全身布滿血管,僅通過握拳的方法自測的不準确的,沒有診斷意義。
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動脈硬化,還是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1、血脂檢查
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動脈硬化患者常會出現: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國際醫學界制定的一個衡量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公式:
動脈硬化指數(AI)= [ 血總膽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AI<4,反映動脈硬化的程度不嚴重或在減輕,數值越小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輕,引發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低。
AI≥4,說明已經發生了動脈硬化。數值越大,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重,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2. X線檢查
可見主動脈伸長、擴張、扭曲,有時可以看見鈣質沉着。
3. 動脈造影檢查
可見四肢動脈、腎動脈、冠狀動脈等由于粥樣硬化而造成的血管狹窄、病變部位及範圍。
4. 多普勒超音波檢查
可以判斷四肢動脈、腎動脈的血流暢通與否。
一旦檢查出有動脈硬化,大家也不要大驚小怪,不是所有的動脈硬化需要治療的,絕大多數是人體正常的生理退行性改變過程,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還要看具體情況,關鍵看狹窄堵塞程度。
如果已經發生了動脈硬化,且需要治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