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邶風·柏舟》中有一句“日居月諸,胡疊而微。”其中的“微”并不是我們現代漢語常用的微小的意思,也不是光線不明的意思,而是指日月虧缺,微字的用法非常多,今天這一課,微是重點漢字。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三個漢字:彶、<彳歰>、微。這三個漢字,在現代漢語中,隻有微是常用漢字(在1988年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是以微是今天的重要點漢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彶。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彶,急行也。從彳,及聲。”形聲字。本義是急行。《廣韻·緝韻》:“彶,彶遽也。”未見其他典籍有應用執行個體,是以,暫不舉例。
彶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彶字的小篆寫法)
2、<彳歰>(GBK字庫沒有這個字,隻好用兩部分合成一個字)。讀s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彳歰,行貌。從彳,歰(sè,古同“澀”)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王筠的《說文句讀》:“然則行貌者,亦謂人衆行䢔遝也。”《廣韻·合韻》也稱:“<彳歰>,衆行貌。”也就是說,它本義主要是指衆行貌。
另,《集韻·緝韻》:“<彳歰>,行不進也。”《正字通·彳部》:“<彳歰>,行不進貌。”顯然,<彳歰>又有走不動的樣子這個意思。其實,這個意義更符合字形中的“歰”。
本義之外,<彳歰>還有其他用法:(1)不及。比如嵇康《琴賦》:“飛纖指以馳鹜,紛<彳歰>譶(tà)以流漫。”李善注:“<彳歰>譶,聲多也。<彳歰>,不及也。”(2)通“馺”、通“趿”。各取所通字字義。
<彳歰>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彳歰字的小篆寫法)
上述兩個字均不是常用漢字,了解即可,下面是重點漢字——
3、微。讀wē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微,隐行也。從彳,(微-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形聲字。本義隐蔽;藏匿。注意,并不是現代漢語常用的微小。
關于微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沒有“彳”部,在金文中也大都沒有“彳”部,即微去掉“彳”部就是微的初文。如圖:
(《字源》中微的字形發展)
這個字形由兩部分組成,一邊像是一個長了長頭發的人,表示頭發,另一邊是攴,相當于一手持刀具,頭發本來就很微小,再切斷,更微小,更不易見,更隐秘。
《說文》釋字中提到的《春秋傳》一句話,出自《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預注稱:“微,匿也。”孔穎達疏引郭璞曰:“微謂逃藏也。”就是白公勝逃到山上自己上吊自缢了,他的部下把屍首藏了起來。現在一般認為白公勝是白姓的始祖,但卻找不到他的墳墓,原因即源于此。
微也用來指秘密之事。比如《韓非子·說林上》:“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田成子将要幹大事,而我卻顯示出知道他的秘密,我必定危險了。
在上述本義之外,微的用法很多,舉常用的說說:
(1)秘密地;偷偷地。比如《韓非子·内儲說下》:“司馬喜,中山君之臣也,而善于趙,嘗以中山之謀微告趙王。”司馬喜是中山國君的臣子,但和趙國交好,曾經把中山國的謀略秘密地告訴趙王。
(2)伺察;偵察。比如《史記·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绾等奸利事。”裴駰《史記集解》引徐廣曰:“纖微伺察之。”窦太後派人仔細偵察趙绾等人的罪狀。
(影視劇裡的窦太後)
(3)精妙;深奧。《荀子·解蔽》:“未可謂微也。”楊倞注稱:“微者精妙之謂也。”(觙<jí>的行為)還不可以說是達到了精妙的境界。
(4)不明;昏暗。《玉篇·彳部》:“微,不明也。”比如《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鄭玄箋:“微,謂不明也。”不久之前剛剛月蝕,今天又遇日蝕。這裡的微,指月食、日食引起的月光昏暗、日光不明(據天文學家計算,這是周曆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的一次日食)。
(日食引起的光線不明)
謝靈運也有詩《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指陽光微弱不明,天色已晚。
(5)細;小。《廣雅·釋诂二》:“微,小也。”《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葉公子高,弱小矮瘦。其實就是這個葉公子高,舉兵打敗了前面說的白公勝(荀子舉例,人的才能跟相貌個頭無關)。再比如王安石《易泛論》:“豚,豕之微者也。”小豕叫豚,就是小豬。
(6)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鄭玄注:“微,尤少也,”很少奇邪不治者。這個意義,經常用的詞是“兵微将寡”。
(7)日月虧缺。《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疊而微。”鄭玄箋稱:“微謂虧傷也。”太陽啊,你為什麼會下落?月亮啊,你為什麼會有虧缺?這跟不明昏暗義有差别,要注意!
(8)卑賤。《集韻·微韻》:“微,賤也。”比如《史記·呂太後本紀》:“呂太後者,高祖微時妃也。”呂太後,是高祖卑賤時候的妻子。
(影視劇中的呂太後)
(9)衰微;衰落。《古今韻會舉要·微韻》:“微,衰也。”比如《論語·季氏》:“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邢昺疏稱:“故夫三桓子孫至哀公時衰微也。”是以孟孫、叔孫、季孫的子孫要衰微了。
(10)中醫的脈象之一,指脈搏微小而軟,似有若無。《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一般情況下,微脈表征陰陽氣血諸虛,多為陽衰危證。
(11)用作量詞。兩種用法:其一,古代極小的量度機關。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兩的百萬分之一。現代又常用微與某一實體量度機關連用,表示該量的百萬分之一,比如,微米,就表示百萬分之一米;其二,角度弧度的機關,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12)無,沒有。比如《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袵矣。”何晏《論語集解》:“馬曰:微,無也。無管仲則君不君,臣不臣,皆為夷狄。”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管仲,我輩大概要淪為野蠻人了。
(管仲紀念館前的管仲像)
(13)用作副詞,用法兩種:其一,表示程度,相當于“稍微”、“稍稍”。比如白居易的詩《自詠》:“發白面微紅,醺醺半醉中。”喝點小酒,面色稍微泛紅;其二,表示否定,相當于“非”,“不是”。比如《詩·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毛傳》稱:“非我無酒可以遨遊忘憂也。”不是無酒來消愁,不是無處可遨遊。
(《柏舟》詩意)
(14)腳胫生濕瘡。《爾雅·釋訓》:“骭痬為微,腫足為尰。”比如《詩·小雅·巧言》:“既微且尰。”指的是爛了小腿又腫腳。
(15)古代諸侯國名。1、殷代畿内之封地。2、殷周時西南夷之國。今皆不用,了解即可。
(16)能“尾(wěi)”指交尾。《史記·五帝本紀》:“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春分日,白晝與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确定仲春之時。這時候,群眾分散勞作,鳥獸生育交尾。
(交尾的蜻蜓)
(17)通“徽”。善。《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瑣而不頤。”王念孫《讀書雜志》:“微讀曰徽,《爾雅》曰:‘微,善也。’徽、慝二字正相對。慝,惡也。言惡者無遠不滅,善者無小不養也。”這個用法,現代漢語已基本不見。也隻了解。
此外,微還用作姓,《通志·氏族略四》有載。《左傳》裡有個魯大夫叫微虎。
微的小篆寫法如圖:
(微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94,部分圖檔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