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個過渡時期。此時天氣變得寒冷,露水凝結為霜,是以稱之為“霜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4">養生首重避免秋燥,同時增加身體的陽氣</h1>
霜降過後,天氣逐漸變冷,很多人容易在此時咳嗽、感冒,或複發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古人常說:“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建議吃些養陰潤燥之品,如芝麻、糯米、大米、蜂蜜、紅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同時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
建議早餐吃溫食,粥品尤佳,五谷雜糧均可健脾胃、補中氣,不但可以避免秋燥,也可以提升身體的陽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外出注意保暖,不要運動過量</h1>
古代将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意思是說,像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
通常都說豺狼虎豹是兇猛的野獸,但此處卻強調了豺狼的另一面,豺狼捕到獵物後,像祭祀般先陳列出來,再慢慢享用。
此時萬物停止生長,植物葉片變為枯黃後掉落,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準備過冬了。
霜降時節,大自然處于準備過冬的過渡階段,建議此時外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膝關節。膝關節在遇冷刺激時,局部循環會變差,容易使疼痛加重,同時也不宜長時間做屈膝動作,應該盡量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5">秋冬食療,宜食三物</h1>
1、丁香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經、胃經、腎經,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母丁香性味同公丁香,也可用于驅散風寒、溫暖止痛,但是效果不及公丁香。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丁香油酚有助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早期清潔口腔的水就含有丁香精油,抑菌效果佳。
相傳古時晉見皇帝時,口中要含丁香殺菌。漢代稱丁香為“雞舌香”,漢朝大臣向皇帝起奏時必須口含雞舌香除口臭。
食用方式:在霜降時節,體質偏寒的人可以多吃丁香來增強體質。《開寶本草》中記載,丁香能溫脾胃;李時珍認為,丁香能治胃虛嘔吐。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丁香有抗潰瘍、促進胃液分泌、抑制胃腸運動、促進膽汁分泌等作用。是以在霜降節氣,有慢性胃炎的人可食用丁香來保護胃黏膜,改善胃中虛寒的情況。
宜:體質偏寒的人在霜降時節食,用丁香,可以增強體質。
忌:熱性病及陰虛内熱者忌食。
食療方:丁香蒸梨
材料:丁香10個,梨1 個。
做法:鴨梨洗淨,頂端切開一塊,去核,放入丁香,将梨頂蓋好,放入蒸鍋蒸熟,将丁香倒出後食用。
功效:每日2 次,可止嘔吐。
蘋果
●生津止渴,可預防高血壓與抗疲勞
中醫認為,蘋果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止渴、健脾胃的作用。蘋果入藥更有改善輕度腹瀉、便秘、高血壓等功效,還可抗疲勞。蘋果中的果膠能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适宜飲酒過多者、癌症患者食用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鉻、鋅等,特别适合消化不良、中氣不足、煩熱口渴、飲酒過多、輕度腹瀉、便秘、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和癌症患者食用。
●含有黃酮素,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俗語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可見多吃蘋果對身體有益。蘋果所含的多酚類有助于降低膽固醇;黃酮素也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一吃飽就立刻吃蘋果,因為這樣反而會使腸胃發脹,不利于消化。
食療方:蒸蘋果
材料:蘋果1個,冰糖适量。
做法:1.蘋果洗淨,對半切開,用勺子挖掉蘋果核,再切成均勻大塊裝盤,放上适量冰糖。
2.放入蒸鍋,水開後,大火蒸5分鐘即可。
功效:生津開胃,降低膽固醇,有助于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等。
柿子
秋天是柿子的成熟季,每年九月中旬到十一月可以采收。柿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甜柿,果形小,多為軟柿,俗稱“紅柿”,果實在樹上可自行脫澀,采收後即可食用。另一種是澀柿,果形較大,俗稱“脆柿”“浸柿”,澀柿果肉帶有澀味,需經人工脫澀後才能食用。柿子可加工成柿餅、柿幹、柿酒、柿醋等。
●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柿子成熟的時節,此時柿子皮薄而果肉鮮美。俗語說“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又說“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
老祖宗的智慧已為現代的研究所證明,柿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C,一個柿子所含的維生素C相當于人體一日需求量的一半。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調節人體免疫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潤肺除燥,緩解燥熱咳嗽
中醫認為,柿子性平,味甘,有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等功效。柿子的這些特性,正符合秋季養生“潤肺除燥”的要點。《随息居飲食譜》中提到,鮮柿“養肺胃之陰”。冬季幹冷,人常常感覺口渴、喉幹,多吃柿子能潤澤口咽、緩解燥熱咳嗽。
●柿蒂、柿皮、柿葉、柿餅、柿霜各有食療效果
除了柿子的果肉可食,柿蒂、柿皮、柿葉、柿餅、柿霜等各有食療效果。中醫認為,柿蒂性溫,味苦澀,可治嘔心及夜尿。柿皮有涼血、止血的功用,還可以潤澤口咽、緩解燥熱咳嗽。柿葉可治喘咳、肺氣腫,酌量飲用柿葉茶,可保養心血管系統。
柿餅味甘澀,性寒,有潤肺、澀腸的功效,可緩解熱咳、咳血、便血等症。柿霜是柿餅在加工過程中,在表面自然産生的白色霜狀物,含有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可用于緩解肺熱燥咳、咽幹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咳血等症。
食用提醒
要注意,未熟柿子會“咬舌頭”,因為未成熟的柿子所含的單甯酸,容易與口腔黏膜表面的蛋白質結合而凝固,會讓舌頭有緊繃的澀感。成熟柿子所含的單甯酸極低,吃起來就沒什麼澀味了。霜降食柿,雖然可以補身養生,但是不可空腹吃柿,也不能吃未熟的柿子。
糖尿病、慢性胃炎患者,或虛寒體質、消化不良者也不宜食用柿子。
-END-
本文選自《二十四節氣養生書》,由海南出版社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