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眼睛上長了一塊‘肉’,看東西很模糊,是得了白内障嗎?”近日,張大伯到醫院就診。金華眼科醫院主任醫師、角膜病專科主任王曉鵬檢查後告訴他:“你看東西模糊不清,是因為眼睛上長了翼狀胬肉,不是白内障。”
王曉鵬表示,眼角不知不覺長出一塊多餘的肉,大多數患者都不知道是什麼病。其實這是眼科常見病——翼狀胬肉,發病率很高。因為對它不熟悉,常常會被錯認為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白内障是眼内晶狀體渾濁引起視力下降,而翼狀胬肉是一種結膜組織的增殖變性引起的病變,二者完全不同。
翼狀胬肉就是眼睛裡長出一塊“肉”,形狀有點像昆蟲的翅膀,故此得名。翼狀胬肉是因風沙、紫外線等外因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發炎性病變。通常表現為内眦部球結膜纖維血管組織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單眼或雙眼均可發生。随着病變日漸發展,胬肉侵犯角膜的範圍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擋住瞳孔、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引起眼紅、流淚、異物感,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還有失明的危險。王曉鵬說,像張大伯這樣已經引起視力下降的情況,就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翼狀胬肉?王曉鵬建議,預防翼狀胬肉盡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刺激,注意眼部衛生,患沙眼或其他類型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注意睡眠充足,生活有規律。翼狀胬肉一般多見于長期暴露于紫外線及強烈光線的戶外工作者,或者喜愛戶外活動的人。長期受紫外線照射可使翼狀胬肉發病率增高。是以,長期從事室外工作,戴上防紫外線的眼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通訊員 王優秀 本報記者 戴偉文
【來源:金華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