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譽為“東方神果”的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占據全球90%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

作者:桂林生活網

編者按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味道”。亞熱帶山地丘陵與嶺南文化高地疊合,讓桂林這座城市的“味道”獨特而豐富:成分甜度是蔗糖300倍的羅漢果、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桂林米粉、粉糯不粘又香味奶甜的荔浦芋、香甜酥脆的南糖……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導和市場經濟的驅動之下,許多傳統味道紛紛走上了産業化的道路,成為桂林産業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傳統味道,在承載文化與記憶的同時,有了驅動城市發展的新内涵。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系列策劃“聚焦桂林産業振興·尋味”,尋找桂林這些獨特的味道,并走近從業者們,探尋他們的産業化之路。

  素有“東方神果”美譽的桂林羅漢果是中國特有物種,桂林是它最大的生産與出口基地,占據全球90%産量。經過多年努力,桂林已經初步形成了品種選育、基地種植、科技支撐、公共服務、整果利用、甜苷提取、加工轉化、殘渣循環利用、旅遊+、電商和冷鍊物流等環節的全産業鍊體系。2020年,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達到20.38萬噸,種植業、加工、三産實作總産值99.94億元,比2019年81.61億元增長22%。

  在從業者們看來,即将跨過百億門檻的羅漢果,未來前景依舊廣闊,但要做的,也還有很多。

被譽為“東方神果”的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占據全球90%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h1>

  業内普遍認為,羅漢果的起源地,是曆史上就有“羅漢果之鄉”美名的永福縣。

  永福羅漢果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韋忠訓告訴記者,羅漢果的記載最早見于明朝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永甯州(今屬永福縣)知州馬光所撰《記略》,在清宣統二年(1910年)的《廣西桂林府屬出産商品調查表》中第一次出現羅漢果産量的資料,表中統計:永甯州産羅漢果40石。到了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原百壽縣山林局給廣西省府的報告中,不僅介紹了自民國十四年(1925年)以來羅漢果的栽培、采摘、産量、出口貿易情況,還記錄了羅漢果的人工栽培曆史。這一記述,正與馬光《記略》所記的曆史相吻合。

  在以前,羅漢果僅在廣西永福縣山區地方零星栽培,喜歡生長在海拔300—1400米亞熱帶山坡林下、河邊濕潤地段或灌木叢林中,産量不多。

  從2002年開始,永福羅漢果成功實行了羅漢果下山種植革命,探索出了羅漢果産業發展避免以犧牲生态為代價的發展路子,相當部分羅漢果從山上向山下發展,種植面積擴大。

  如今,我市建成了一批羅漢果标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帶動形成了以永福、臨桂、龍勝為主的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産量10億-12億個的羅漢果主産區,并輻射桂林周邊市縣及湖南、貴州等省。

  在《嶺南采藥錄》中記載了羅漢果能“理痰火咳嗽”,《廣西中藥志》說它“止咳清熱”。日常的生活中,市民大多是在市場上買來一顆羅漢果的幹果,然後搭配金銀花、茉莉花等來煮一杯甜甜的花草茶來喝。也有市民在煲湯時會放上少許羅漢果,會令整鍋湯清潤甘甜。

  “羅漢果含有羅漢果甜苷、18種氨基酸、硒元素、黃酮素、皂苷、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中,羅漢果中所含羅漢果甜苷比蔗糖甜300倍,不産生熱量,是蔗糖的最佳替代品。”韋忠訓說,近年來,我市引進了一批以提取羅漢果甜苷、生産羅漢果飲料為主的羅漢果深加工企業,羅漢果生果銷售給企業深加工的量逐年增大,約占羅漢果銷售量的70%。羅漢果産品及其制品已批量出口美國、歐盟、日本、南韓、澳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羅漢果甜苷在歐美市場逐漸取代蔗糖。

被譽為“東方神果”的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占據全球90%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h1>

  廣西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負責人韋新連告訴記者,在多年前,北方人沒幾個知道羅漢果的,企業在市場拓展上一度遇到了難題。但現在,羅漢果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大了。

  去年11月27日至30日,桂林羅漢果亮相重慶第18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地标專展,備受消費者青睐。

  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産業發展與對外交流合作科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桂林市采取企研、企校合作和成立桂林羅漢果産業生态創新聯盟等方式,大力開展羅漢果加工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出羅漢果提取物、羅漢果果汁生産新技術,40多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開發出羅漢果甜苷、濃縮汁、飲料、食品等50多個産品,暢銷國内各大城市及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延伸了産業鍊條,提升了産品價值。

  這位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羅漢果産業發展上給予政策支援,加強技術推廣和生産管理,提升羅漢果品質;做大做強羅漢果龍頭企業,進一步延伸羅漢果産業鍊;打造了“永福羅漢果”“桂林羅漢果”地理标志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充分運用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全媒體資源,采用廣告、展會、專場推介、市長直播帶貨等不同方式宣傳銷售羅漢果,讓社會知道羅漢果的價值和意義,拓寬羅漢果銷售管道,提升羅漢果在日常健康消費市場認知度,使得近兩年羅漢果銷售價格比前幾年有明顯上漲。

  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标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以下簡稱《中歐地理标志協定》)正式生效。桂林羅漢果被納入《中歐地理标志協定》互認清單,是廣西入選的12個互認産品之一。保護清單中的我國地理标志産品可以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标志,享受出口綠色通道,這将有利于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信任、青睐,推動相關産品的對歐出口,為“桂林羅漢果”走出國門、走進歐盟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援,更有力地提升“桂林羅漢果”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

  結合《廣西羅漢果優勢特色産業叢集建設方案(2020-2022年)》,我市要抓住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難得機遇和“桂十味”道地藥材品牌推廣契機,充分發揮“桂林羅漢果”生态原産地、地理标志産品辨別優勢,以建立輻射全國的羅漢果文化品牌形象,培育羅漢果功能飲料、羅漢果健康産品、羅漢果醫藥等新興品牌,全面提升羅漢果系列産品的總體形象,引領“桂林羅漢果”健康消費潮流。

被譽為“東方神果”的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占據全球90%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h1>

  8月13日,永福縣蘇橋鎮石門村委流碑屯的永福羅漢果優勢特色産業叢集種植示範基地,秦師傅戴着草帽正在地裡忙碌着。他身上背着一個塑膠小盒,裡面裝的都是剛采摘下來的羅漢果雄花,隻見他拿着一根削平了頭的筷子在雄花花蕊上輕輕刮過,然後再點在雌花的花蕊上。“羅漢果是雌雄異株植物,花粉具有黏性和苦味,靠風力或昆蟲授粉比較困難,必須人工授粉才能保證羅漢果的産量。”秦師傅告訴記者。

  目前,整個種植示範基地一共種植羅漢果700多畝,羅漢果品種有一二十個。“不過算起來,這些品種大多都屬于青皮果。”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負責人韋新連說,永福縣羅漢果從野生轉為人工栽培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在上個世紀80年代廣西植物研究所調查中發現的13個野生羅漢果品種中,有10個品種單獨分布在永福縣龍江鄉境内。現在,羅漢果野生種質資源數量日趨減少,部分品種野生種質資源已經絕迹。同時因人為地有目的地篩選留種,羅漢果栽培品種趨于單一化,品種退化嚴重,抗病蟲害能力低,也導緻了羅漢果原料品質不穩定、一些種苗種植結果數量少等問題。

  特别是缺乏對糖苷含量更高的野生羅漢果品種的發掘和培養,成為羅漢果種植上一個緊迫的問題。

  為了能找到野生羅漢果,永福縣農業科技人員和村民們會不定期深入山裡進行尋找。韋忠訓告訴記者,今年有村民就反映在龍江鄉山裡一溝槽邊發現了野生的羅漢果,他們的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檢視,疑似野生紅毛果(羅漢果品種),他們對其進行了就地保護,避免因為移植而導緻其不适應新的生長環境,不能存活。

  而羅漢果野生種質資源庫,決定着良種繁育的空間。近年來栽培的“龍江1号”、長灘果、拉江果等8個羅漢果優良品種,都是由永福縣農業科技人員利用縣境内野生羅漢果資源選育出來。

  科技的力量也是重要助力。“‘龍江1号’就是2012年将永福羅漢果種子搭載‘神舟八号’飛船上天進行航天育種,通過選育優良單株,進行試驗示範之後獲得航天新品種,生長旺盛,抗病性、适應性強,穩産高産。”韋忠訓說,目前永福建設了多個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開展優良品種選育,避免育種單一,“我們還要發掘和培養糖苷含量更高的羅漢果新品種,為羅漢果産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被譽為“東方神果”的桂林羅漢果,種植産量占據全球90% 比蔗糖甜300倍的“桂林甜”名氣越來越大的羅漢果漫山遍野尋找野生羅漢果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 基礎性應用研究備受期待</h1>

  大家都知道,羅漢果味甘性涼,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但是,這些功效主要歸功于羅漢果中的什麼成分,比其他藥材有什麼優勢?

  眼下,還沒人給出确切的答案。在韋新連等人看來,這與桂林羅漢果産業鍊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羅漢果的價值開發不夠有着直接的關系。

  桂林實力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緻力于打造羅漢果功能健康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目前擁有3個系列20多個産品和80多項相關專利。在公司執行總裁何超文看來,羅漢果是衛生部首批公布的藥食同源兩用名貴中藥材,可是目前的相關産品中,還是主要集中在羅漢果的食用價值,并沒有把羅漢果的藥用價值開發出來。

  “臨床實驗資料是羅漢果産業發展的基礎,缺少這些研究資料,這就讓羅漢果目前的市場定位受限,讓羅漢果産業發展底氣不足。”何超文說,因為羅漢果相對小衆,在全國層面對羅漢果的基礎應用研究尚不夠深入,研究動力不足,市場産品主要局限在天然甜味劑和一般的保健功效。而羅漢果還有纖維類、黃酮類、生物酶、多糖類等多種成分,每個成分或者多個成分組合有什麼功效,對羅漢果的成分及藥理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進行臨床實驗。例如,羅漢果的相關成分在降血糖、潤肺方面的功效眼下缺乏有力的臨床資料支撐,而這塊的市場需求卻又十分巨大,能給整個羅漢果産業帶來倍增的影響。

  廣西師範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李俊教授在去年的第五屆桂林永福羅漢果節暨羅漢果健康産業發展論壇和今年年初的訪談上也表示,目前市場認可度最高的羅漢果甜苷的成分分析、藥理研究、藥物代謝研究、藥物分析研究體系尚未建立,市場對羅漢果甜苷的綜合利用水準低,主要隻局限在天然甜味劑,對具有各類保健功能的甜苷成分沒有進行分類研究。羅漢果現在已經作為廣西的十大桂藥之首,隻要把産業基礎研究做好了,羅漢果市場的份額将會擴大,産業鍊也将會被拉長,羅漢果會有個光明的明天。

  在韋新連、何超文等企業經營者們看來,這些基礎性研究周期長、資金需求巨大,很難依靠某個企業獨立完成,需要政府牽頭引導,科研院所、高校參與研究,企業進行生産和應用轉化的合力。“目前,桂林各方也在摸索這條路徑。因為這是提升羅漢果這一桂林獨有的有限可再生資源的産品價值,打造屬于桂林的獨特品牌的必要環節。”

  記者譚熙 文/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