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蕈,油 面

作者:大董大懂

# @大董大懂 一日一菜(333)#

“蕈”是中國古漢語對真菌類的統稱。蕈在英語中的mushroom是一個多義詞,作為生物名稱通常譯作蘑菇。我給蘑菇蕈菌分為兩類,有毒和無毒。

在蘑菇菌蕈這個族群裡,做工的是香菇大伯,純樸厚道。松茸表哥在大公司裡做“CEO”,有點假洋鬼子味道。松露是意大利時尚品牌的老闆,裝腔作勢。還有平菇、羊肚菌、口蘑、雞腿菇、猴頭蘑、牛肝菌、老頭菌都是996。唯有竹荪最活潑,就像鄰家妹妹初長成,芳齡十四五,清純、青澀,一襲羅裙。不管用啥方法烹制,都要清湯,素雅,盡顯芳華,飒爽。

前些日子說“蕈油面”,專門請教了兩位大家,沈宏非先生和華永根先生。沈宏非先生強調蕈油面的“蕈”,在這裡是專指叫“松蕈”的蘑菇,虞山極品蕈油是桂花盛開時節所出,長在桂花樹附近的,會有桂香。他更是找會做蕈油的朋友給我做了一瓶,快遞到北京。

華永根先生詳細給我講了蘇州常熟的蕈油面:

蘇州的蕈油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蕈”是松樹底下的一種菌類,蘇州人讀“xùn”,長在蘇州城郊的丘陵山林裡面,蕈生長要有一定氣候條件,就是需要溫度比較高,一般在春天和夏天交接,夏天和秋天交接的時候生長。

松樹還有一種菌類。這種菌類叫松花,松樹在氣候到一定條件的時候,開花了,有一些松花落下來,落下來以後,就在松樹底下的土壤裡面,會長這種菌類,這種菌類味道也特别鮮美,蘇州人認為比蘑菇要高一個檔次。

松蕈采到以後,要煮成澆頭的面澆或熬成松蕈油。洗的時候有一定訣竅的,不能像其它物體放在清水裡用手劃來劃去,隻需水多點,用手輕輕打水,為什麼打水呢?一松蕈很鮮嫩,不可粗洗,二打水産生震動,松蕈裡的沙子才會慢慢落下來。

常熟的松蕈面為什麼有名?因為在虞山能找到這種菌類,且數量較少。現在大部分松蕈都是從安徽、浙江過來的,蘇州的産量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了。舊時,蕈油面是廟宇素齋,他們喜歡吃松蕈也是來源于其鮮美,後來慢慢傳到社會上。如果吃松蕈面沒有其他澆頭,隻是松蕈面,它就是一碗素面中的皇後。

到常熟去吃蕈油面,面店裡也有,但最好在虞山腳下。在那兒吃蕈油面别有一番風味,有景緻有美食,多麼理想快樂啊。

蕈,油 面
蕈,油 面
蕈,油 面
蕈,油 面
蕈,油 面
蕈,油 面

大董

北京烤鴨代言人

Spokesperson of Beijing Roast Duck

阿爾巴白松露全球大使

Ambassador of Alba White Truffles of the World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榮譽州民榮譽

Honorable Citizen of Bortala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中國烹饪協會副會長

DaDong elected as the Vice-chairman of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世界中國烹饪聯合會名廚協會主席

Chairman of “Famous Chefs Committee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大董意境菜創始人

Creator of DaDong Yijing Cuisine

大董餐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Chairman, DaDong Food & Beverage Investment Co., Ltd.

北京職業教育特聘專家

Specialist, Career Training Program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