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一代豪門,為何隻是榮盛了一時?金铨去世以後,金家迅速分崩離析。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金铨去世,金家也不至于頃刻間土崩瓦解,歸根究底,和她有很深的關系。
她就是金铨的夫人——金太太,金家七個孩子的親生母親。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慈母多敗兒,斷了金家鳥字輩繼承家業的可能</h1>
金铨一生有四個女人,除了歐陽倩不在他身邊之外,他身邊還有原配夫人金太太,二姨娘和年輕貌美的三姨娘。
歐陽倩生了歐陽于堅,但是多年前就帶着孩子離開了金府,獨自撫養孩子長大。
二姨娘隻生了八小姐梅麗一個女兒。
三姨娘沒有孩子。
金太太總共生了七個孩子,四個男孩,三個女孩。
金太太教育孩子可以說是失敗的,四個兒子,沒有一個能夠獨當一面。
長子金鳳舉在外交部上班,卻喜歡在外面養女人,次子金鶴荪上班的時候喝茶看報紙,無比懦弱;三子金鵬振竟然是個同志,和男戲子陳玉芳混在一起;最後一個兒子就是金燕西,不關心家裡的事,父親在政治上風雨飄搖的時候,他反而和金家的對頭白家走得近。
四個兒子,出身于金家這樣的豪門,從出生起就是含着金湯匙,起點比别人高,但是都沒有真才實學,自己謀生。
金铨身為總理,大半時間用在工作上,甚少回家,是以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母親金太太身上。
從金家四子和他們的妻子發生沖突來看,金太太每次似乎是站在兒媳婦這邊,但卻是無關痛癢的訓斥自己的兒子,沒有作用。
孩子犯錯,金父訓斥的時候,金太太在旁邊和稀泥,三言兩語化解這場訓斥。
以至于到最後,金父出事的時候,四個兒子沒有一個在身邊。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封建女子的思想,把注意力放在讨好夫君上</h1>
前面已經說過了,金铨有四個女人,除了歐陽倩,其他三個都是住在金府,為什麼隻有金太太生養了七個孩子?
金父也不是一個專情的男人,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姨太太。
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終不是長久計。
金太太看着思想開放,實際上仍然脫逃不了封建禮教的束縛,能在這麼多女人中保持地位,接連生養七個孩子,若說沒有使用特殊手段,那是不可能的。
當多年以後,歐陽倩和金铨的兒子歐陽于堅突然冒出來以後,金太太的做法可謂是讓人大開眼界。
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以退為進的和金铨周旋,探聽金铨是否想把人接回金府?
金铨沒有這個想法以後,立馬順水推舟的想給錢,打發歐陽倩母子二人回南方去,可謂是賢妻良母。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我們或許還不能認定。
金太太這樣的做法,就是在讨好金铨。我們在金太太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憤怒和生氣,看到的隻有她的賢惠大度。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自身文化不過關,于内沒有教育好子女,于外對丈夫事業沒有益處</h1>
對于現在的女子,我們要求她能夠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其實這也是對于女子更高的一個規範要求,也是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的資本。
金太太年輕的時候接連生孩子,未必沒有母憑子貴的意思,為金家開枝散葉,她金家女主人的地位就能更穩固。
年老的時候,金铨的事業,交際圈,金太太無法融進去,更無法像王熙鳳一樣,有強有力的交際手腕。
金太太,其實也是一個可悲的人呢?
作為女人,不應該把生孩子當作婚姻的粘合劑,更不應該把丈夫當成天來供奉敬仰。
任何時候,女人都要自強不息,女人本身所擁有的知識,是最大的财富,不會因為丈夫的移情别戀而丢失,反而會成為婚姻生活裡最大的底氣。
倘若金太太對于政治有一定的涉獵,對于金铨的交際圈有一定的參與,那麼在金铨去世後,還有她這根定海神針,金家不會迅速土崩瓦解。
如果金太太于内與外能夠有一點做好,那麼金家或許不會是這個結局。
于内,若是兒子成才,能夠憑借着父親這道東風,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說不定能夠成為金铨政治上強有力的左膀右臂,金铨也不會那麼快被白起雄算計。
于外,若是金太太在政圈的太太裡有一席之地,有自己的見解,金家不會頃刻間,子女散落天涯。
由此可見,無論女人嫁的是豪門還是普通家庭,充實自己,永遠是最正确的決定,這些知識和謀生能力是不會離開的,是女人硬氣活着的資本,是女人轉身離去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