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作者:文大郎

董卓讨伐戰過後,關東聯盟軍解散,袁紹也心有不甘地回到了渤海郡。此時的他除了頭頂上戴着四世三公和關東軍盟主這兩個高帽以外,其實隻有渤海郡這一小塊地盤。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果不能迅速擴充勢力,很快就會被别人吃掉,管你是什麼名士還是盟主。當時的渤海郡屬于冀州治下,于是袁紹自然就盯上了冀州牧韓馥的地盤。

當時韓馥與幽州的公孫瓒之間有沖突,于是袁紹便采納了謀士逢紀的計策,一面引軍東向,擺出攻打冀州的架勢,一面暗中給公孫瓒寫信,約好共同夾擊冀州。結果韓馥果然不是公孫瓒的對手,初一交戰便敗下陣來,連手下大将麴義也趁機反叛。袁紹則一面派出使者結交麴義,一面讓外甥高幹和謀士荀谌等人去邺城遊說韓馥。袁紹這一手内外并舉,軟硬兼施玩得确實漂亮,韓馥本就生性怯懦,沒有謀略,在威逼利誘之下果然答應讓出冀州,迎請袁紹為冀州牧。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袁紹便得到了天下十三州中最富裕的冀州,而冤大頭韓馥則被剝奪了兵權,憂懼而死。

地大物博的冀州給予了袁紹取之不盡的兵源和人才供應,此時袁紹文有沮授,審配,郭圖,田豐,許攸,逢紀,荀谌,武有麴義,顔良,文醜,張郃,高覽,初步建構起了自己的核心班底。但此時袁紹面臨的形勢卻并不樂觀,冀州雖然富饒,但卻是四戰之地,周邊強敵環伺:東面的青州和南面的兖州都是黃巾餘部的集聚之地,連年征戰,混亂不堪,西面的并州一度是張燕黑山軍的天下,北方則更是兇險,因為實力派軍閥公孫瓒,正盤踞于幽州,虎視眈眈。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公元192年初,早已按捺不住的公孫瓒首先向冀州大舉進攻,一時間,各郡縣望風歸降,袁紹親率兵馬迎擊,界橋之戰爆發。公孫瓒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五千輕騎兵,中間則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騎兵部隊白馬義從。白馬義從是公孫瓒最精銳的騎兵護衛隊,數量大約是三千人,戰馬都是清一色的白色,兵士們則各個都是千裡挑一的高手,他們具有強大的機動力和戰鬥力,且對公孫瓒非常忠誠,是公孫瓒得以威震塞外的最大倚仗,就連骁勇善戰的烏桓騎兵見到白馬義從也多是聞風而走。可這次他們卻遇到了克星,那就是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其實袁紹這樣安排本是無奈之舉,若要論步兵實力,袁紹并不比公孫瓒弱,但袁紹的騎兵數量卻并不多,如果拿出來硬拼,還不夠公孫瓒塞牙縫的,可用步兵抵抗騎兵是有天然劣勢的,更何況隻有區區八百人,公孫瓒必然會輕視,麴義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事實上,這八百人隻是誘餌,後面還藏了一千張強弩機,強弩機的發射力度非常強大,遠非尋常弓箭可比,這才是麴義真正的殺手锏。果然,公孫瓒見對面兵少,下令騎兵發起沖鋒,踐踏敵陣。而麹義則帶領這八百精銳步兵靜靜地伏在盾牌下面,當時公孫瓒手下的大将嚴綱,在帶領白馬義從沖到距離麴義幾十步的地方,赫然發現了那一千張恐怖的強弩機,密密麻麻的箭頭上那淩厲的寒光,瞬間便照的嚴綱大腦一片空白,強弩對騎兵意味着什麼,嚴綱比誰都清楚,可這時已經晚了,還沒等嚴綱反應過來,麴義便帶着八百死士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強弩齊發,利箭如流星一般直撲公孫瓒的騎兵而去,所中之處,如電閃雷擊,血腥的空氣裡夾雜着騎兵們臨死前的哀嚎和戰馬的長嘶,刹那間便倒下了一大片。公孫瓒全軍陷入一片混亂,兵士們都争相逃命,麴義則越戰越勇,一路攻下界橋,公孫瓒則率殘兵退往薊縣。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此時袁紹正統領步兵數萬人在後指揮,見到麴義大勝,就有些輕敵,他指令主力部隊趕緊去追擊敵人,而自己則帶領一百多名衛士,抱着數十張強弩機,跟在後面緩緩行進。走到距離界橋十餘裡處,聽說公孫瓒已經敗退,于是袁紹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瓒手下逃散的二千多名騎兵突然出現,将袁紹帶的這百十人重重包圍。當時這幫人不知道裡面那位是袁紹,是以沒有玩命沖鋒,否則袁盟主的小命肯定得交代了,這些人圍住袁紹之後,隻是在外圍放亂箭,一時間箭如雨下,情況非常危險。謀士田豐扶着袁紹,要他躲到一堵矮牆裡避箭,可袁紹卻怒發沖冠,猛地将頭盔摔在地上,說:“大丈夫甯可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袁紹的英雄氣概驅散了衆人心頭的恐懼,他一面鼓舞士氣,一面沉着指揮弩弓手應戰,始終沒讓敵軍近前,很快,麹義領兵前來馳援,這群騎兵才迅速撤走。

界橋之戰是中國曆史上步兵戰勝騎兵的經典戰例,它教會了後人嚴格的紀律,選擇時機的能力和指揮官的個人素質永遠是決定勝敗的關鍵。經此一戰,麴義名揚天下,公孫瓒的白馬義從則基本全軍覆沒,大将嚴綱戰死,而袁紹則站穩了冀州,牢牢控制住了這塊富饒的立足之地。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公孫瓒回到幽州後,積極整頓兵馬,南結袁術,準備再次與袁紹決戰。很快,公孫瓒便令劉備屯兵高唐,單經屯兵平原,同時聯合徐州的陶謙和南陽的袁術一同出兵,試圖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夾擊袁紹——曹操集團,袁紹與曹操商議好對策,分别出擊,大破袁術、公孫瓒以及陶謙的聯軍,袁術退至壽春。同年底,公孫瓒再次出兵龍湊,結果又被袁紹擊敗,公孫瓒隻得退守幽州。短時間内經曆數次激戰,袁紹與公孫瓒雙方皆是疲憊不堪,傷亡慘重,糧草罄盡。公元193年初,太仆趙岐奉漢獻帝之命從長安趕來勸和,袁紹和公孫瓒這才雙雙宣告休戰。

因為袁紹一直将公孫瓒視為頭号勁敵,是以冀州的防禦重心始終在北方,現在冀北好不容易暫時休戰,還沒等袁紹緩口氣,冀南又出了大亂子。當時在冀州與兖州的交界地區,連同并州一帶都是農民起義軍的活躍地區,公元193年,黑山軍的一支數萬人,在首領于毒的率領下,趁袁紹主力都在冀北,内部空虛之機,竟然一舉攻陷了冀州的治所邺城。當時袁紹和部下們的家屬都在邺城中,聽聞這個消息,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放聲痛哭,唯獨袁紹容貌自若,絲毫不改平日的風度,才使軍心稍安。接着,袁紹率軍征讨,起義軍戰敗,向南退至朝歌,袁紹引軍随後趕到,經過五天的激烈戰鬥,于毒連同手下一萬多部衆被殺。然後袁紹率軍沿鹿腸山一路向北,接連剿滅了劉石、青牛角、黃龍、郭大賢等多支黃巾起義軍,斬殺過萬。随後袁紹在常山遭遇了黑山軍的主力張燕,雙方展開大規模會戰,連續打了十幾天,張燕與袁紹都死傷慘重,随後各自罷兵。

公元195年,袁紹手下的東郡太守臧洪宣布與袁紹決裂,斷絕隸屬關系。袁紹親率大軍興兵圍城長達一年,城内糧草斷絕,臧洪也在城破後被殺。同年,原幽州牧劉虞的舊部鮮于輔等人聯合烏桓,攻打公孫瓒,袁紹乘機派出大将麴義,與鮮于輔合兵,共計十萬大軍,進擊公孫瓒,在鮑丘大破公孫瓒主力,斬首兩萬餘,公孫瓒退到易京,堅守不出。易京城非常牢固,難以攻克,麴義軍糧耗盡,隻能撤走,公孫瓒趁勢追擊,将麴義擊敗。麴義雖然在撤軍路上被襲,但已無關大局了,經此一敗,公孫瓒可以說是一蹶不振,大勢已去了。随後袁紹将外甥高幹派到并州,委任其為并州刺史,接管了飽受南匈奴侵擾和黑山軍劫掠的并州,又舉薦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屯兵在平原。袁譚骁勇善戰,很快便打敗了公孫瓒的部屬,原青州刺史田楷,将田楷驅逐回幽州。公元196年春,袁譚向東進攻北海相孔融,孔融隻身逃到許昌,妻兒皆被俘虜,随後袁譚又繼續進軍,掃滅了很多沿海的黃巾軍割據勢力,終于占有了整個青州,青并二州由此正式劃歸袁紹治下。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公元198年,決心一舉解決公孫瓒問題的袁紹,親率大軍攻打幽州,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克,很快便包圍了易京,公孫瓒手下的将領有的投降、有的潰散,兵士們更是毫無鬥志。公孫瓒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派人突圍出城向黑山軍求救,與援軍約定起火為号,夾攻袁紹。不料求救信被袁紹截獲。袁紹将計就計,如期舉火。公孫瓒以為救兵到來,領兵開城出擊,被袁紹打敗,隻得再次退守城中。接着,袁紹将道地挖到樓下,用火燒支柱的辦法将樓台燒倒。公孫瓒自知大勢已去,勒死妻子兒女,準備自焚。這時袁紹的士兵們趕到,将自殺未遂的公孫瓒斬首,其部隊則全部被袁紹所兼并。

至此袁紹終于從一個個小小的渤海郡起家,成為坐擁冀青幽并四州,擁有幾十萬部隊的天下第一雄主。這是袁紹的巅峰時代,不但地盤廣大,兵強馬壯,而且糧草充足,沒有後顧之憂,手下的将領們也個個身經百戰,謀士文臣則盡是一時之名士,真可謂雄視中原,斜睨天下。于是,就在攻滅公孫瓒的同一年,即公元199年,袁紹點精銳步兵十萬,騎兵一萬陳兵黃河北岸,欲伺機渡河與曹操一決雌雄,一場袁曹兩家之間的大規模決戰,拉開了序幕。

回顧袁紹擒殺公孫瓒,統一黃河以北的詳細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