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詠華夏共祖誕生于上新統盤古代(前533.2萬-前180.6萬年)

詠華夏共祖誕生于上新統盤古代

(前533.2萬-前180.6萬年)

作者:一粒小砂

(2021年10月27日)

(一)

森林古猿達爾文,

撒迦利亞外星人。

分子人類源非洲,

亞當夏娃載聖經。

同位素測五三三,

華夏先祖始混沌。

一畫開天太平洋,

亞洲東方盤古魂。

(二)

宇宙爆炸分子雲,

引力坍縮星系成。

隐生地球原海洋,

古細菌現界酒神。

藍綠藻于古太古,

二八億年期河冰。

生命爆炸系寒武,

人類祖先統上新。

注 解

一、達爾文進化論:人類祖先源于森林古猿進化而來

查爾斯·達爾文(簡稱達爾文)(1809-1882,74):人類祖先和類人猿都源于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進化而來。

二、外星生物創造論:人類祖先源于外星人

美國撒迦利亞·西琴(簡稱西琴)(1920.7.11-2010.10.9,91):人類祖先源于外星人所創,依據為蘇美爾文明。前6500年,伊拉克南美索不達米亞居民稱蘇美人,創造了楔形文字,且擅長壁畫、雕塑。蘇美人文獻載:一個叫尼比魯的地方住有一個叫尼菲林人的種族,該種族每3600年進入太陽系一次。尼菲林人能活36萬年。西琴:尼比魯其實是太陽系之外的一個星球,尼菲林人能從該星球按照每3600年到太陽系來一次,應高度文明、發達。因開采過度,環境嚴重破壞,已無法生存。想重建家園,需要一種叫金的元素。發現太陽系有一個地球且有金,便從尼菲林人星球進入太陽系距地球最近視窗期到地球掘金。

前20萬-15萬年,尼菲林人開采地球金礦。因挖金辛苦,便把自己基因序列與地球上的物種基因序列組合,形成一個有智能開采金礦的新物種。尼菲林人基因序列與地球上物種如老虎、獅子、狼等基因序列進行組合,地球上出現了狼人、獅身人、牛頭人等面像的人。經反複實驗,終于制造出标準人類并傳授一些知識。尼菲林人考慮人類要繁盛,制造了一個男人亞當和一個女人夏娃氏,便是人類祖先。

三、分子人類學:人類祖先亞當夏娃氏,源于非洲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瑞貝卡·坎恩:全球女性線粒體DNA-X都來自15萬-20萬年非洲一位女人夏娃氏。全球男性線粒體DNA-Y都來自15萬-20萬年非洲一位男人亞當。非洲亞當夏娃氏為人類共同祖先。

四、聖經:人類祖先亞當夏娃氏

聖經:人類為耶和華·神(簡稱神)所創,神用地面塵土創造了人類第一個男人亞當,又用亞當一根肋骨創造了人類第一個女人夏娃氏。神讓亞當、夏娃氏結為夫妻,居住伊甸園。夏娃氏因與亞當分食禁果,神把他們逐出伊甸園,成了人類共同祖先。

五、同位素測定:人類祖先誕生于前533.2萬-前180.6萬年

根據同位素測定,人類祖先誕生于地層顯生宇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統(前533.2萬-前180.6萬年)。

1、前138.2億年,宇宙大爆炸,形成氣雲稱分子雲。

2、前45.7億年,分子雲引力坍縮,形成恒星和星系,有了太陽系9大行星和地球衛星月球。

3、地層4宇:冥古、太古、元古、顯生。

冥古宇4界:隐生、原生、酒神、早雨海。

太古宇4界:始太古、古太古、中太古、新太古。

元古宇3界:古元古、中元古、新元古。

顯生宇3界:古生、中生、新生。

古元古界4系:成鐵、層侵、造山、固結。

中元古界3系:蓋層、延展、狹帶。

新元古界3系:拉伸、成冰、埃迪卡拉。

古生界6系:寒武、奧陶、志留、泥盆、二疊。

中生界3系:三疊、侏羅、白垩。

新生界3系:古近、新近、第四。

古近系3統:古新、始新、漸新。

新近系2統:中新、上新。

第四系2統:更新、全新。

凡4宇14界22系7統,同位素測定結果為:

(1)前45.7億—前41.5億年稱隐生界,地球出現。

(2)前41.5億—前39.5億年稱原生界,海洋出現。

(3)前39.5億—前38.5億年稱酒神界,古細菌出現。

(4)前38.5億—前38億年稱早雨海界,細菌出現。

(5)前36億—前32億年稱古太古界,藍綠藻出現。

(6)前28億—前25億年稱新太古界,第一次冰河期。

(7)前10億—前8.5億年稱拉伸系,羅迪尼亞古陸形成。

(8)前8.5億—前6.3億年稱成冰系,發生雪球事件。

(9)前6.3億—前5.42億年稱埃迪卡拉系,多細胞生物出現。

(10)前5.42億—前4.88億年稱寒武系,生命大爆炸。

(11)前4.88億—前4.44億年稱奧陶系,海生藻類繁盛,魚類出現。

(12)前4.44億—前4.16億年稱志留系,陸生裸蕨植物出現。

(13)前4.16億—前3.59億年稱泥盆系,魚類繁盛,兩栖動物、昆蟲、種子植物、石松和木賊出現。

(14)前3.59億—前2.99億年稱石炭系,昆蟲繁盛,爬行動物、裸子植物出現,煤炭森林。

(15)前2.99億—前2.51億年稱二疊系,二疊系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盤古大陸形成。

(16)前2.52億—前2億年稱三疊系,恐龍、卵生哺乳動物出現。

(17)前2億—前億年稱侏羅系,有袋類哺乳動物、鳥類、被子植物出現,裸子植物繁盛。

(18)前1億—前6550萬年稱白垩系,恐龍繁盛與滅絕,白垩系、第三系滅絕,45%生物滅絕,有胎盤哺乳動物出現。

(19)前3390萬—前2303萬年稱漸新統,大部份哺乳動物目崛起。

(20)前533.2萬—前180.6萬年稱上新統,人類祖先出現。

(21)前180.6萬—前1.14萬年稱更新統,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人類進化到現代。

(22)前1.14萬—前4200年稱全新統,人類繁盛。

六、曆史學:人類祖先誕生于前400萬-前300萬年

1、盤古(前400萬-前300萬,100萬)。

2、天皇(前300萬-前170萬,130萬)。

3、地皇(前170萬-前70萬,100萬)。

4、人皇(前70萬-前20萬,50萬)。

5、有巢(前20萬-前5萬,15萬)。

6、燧人(前5萬-前7725,4.2276萬)。

7、伏羲(前7724-前5008,2717)。

8、炎帝(前5007-前4404,604)。其中,魁隗(前5007-前4776,232);神農(前4775-前4513,263);史皇倉颉(前4637-前4528,110);九黎蚩尤(前4583-前4404,180)。

9、黃帝(前4558-前2358,2201):軒轅(前4558-前4053,506);少昊金天(前4052-前3790,263);颛顼高陽(前3789-前3348,442);帝喾(前3379-前2358,1022):高辛(前3379-前2358,1022),青陽(前2798-前2358,441)。

10、唐堯(前2357-前2129,229)。

11、虞舜(前2128-前2071,58)。

12、夏(前2070-前1618,453)。

13、商(前1617-前1047,571)。

14、周(前1046-前256,791):西周(前1046-前771,276);東周(前770-前256,515):春秋(前770-前476,295),戰國(前475-前222,254)。春秋十五諸侯(不含周):(1)魯(前1043-前249,795),(2)齊(前1046-前221,826),(3)晉(前1032-前375,658),(4)秦(前900-前206,695),(5)楚(前1042-前223,820),(6)宋(前1046-前286,761),(7)衛(前1042-前209,834),(8)陳(前1045-前479,567),(9)蔡(前1046-前447,600),(10)曹(前1046-前487,560),(11)燕(前1042-前222,821),(12)鄭(前806-前375,432),(13)韓(前708-前230,479),(14)魏(前661-前225,437),(15)趙(前638-前222,417)。戰國七雄:(1)秦(前900-前206,695);(2)楚(前1042-前223,820);(3)齊(前1046-前221,826);(4)燕(前1042-前222,821);(5)趙(前638-前222,417);(6)魏(前661-前225,437);(7)韓(前708-前230,479)。

15、秦(前221-前206,15)。

16、漢(前206-219,425)。其中,西漢(前205-25,230),東漢(25-219,194)。

17、三國(220-280,61)。其中,魏(220-265,46),蜀(221-263,43)。吳(222-280,59)。

18、晉(265-439,175)。其中,西晉(265-317,53);東晉(317-420,104),十六國(302-460,159):(1)前趙(匈奴)(304-329,26),(2)後趙(羯)(319-351,33),(3)前燕(鮮卑)(333-369,37),(4)前涼(漢)(312-376,65),(5)前秦(氐)(350-394,45),(6)後秦(羌)(384-417,34),(7)後燕(鮮卑)(384-406,23),(8)西秦(鮮卑)(385-431,47),(9)後涼(氐)(386-403,18),(10)南涼(鮮卑)(397-417,21),(11)西涼(漢)(400-437,38),(12)北涼(盧水胡)(397-460,64),(13)南燕(鮮卑)(398-410,13),(14)北燕(漢)(407-436,30),(15)夏(匈奴)(407-431,25),(16)成漢(巴氐)(302-347,46)。

19、南北朝(420-589,170)。宋(420-478,59),齊(479-501,23),梁(502-556,55),陳(557-589,33);北魏(386-533,148),東魏(534-549,16),北齊(550-577,28),西魏(535-556,22),北周(557-581,25)。

20、隋(581-617,37)。

21、唐(618-907,290)。

22、五代十國(907-979,73):後梁(907-922,16),後唐(923-935,13),後晉(936-947,12),後漢(948-950,3),後周(951-960,10);南吳(901-937,36),南唐(938-975,38),前蜀(901-924,24),後蜀(934-965,32),閩(907-945,39),北漢(949-979,31),南楚(926-951,26),南平(荊南)(921-963,43),吳越(904-978,75),南漢(917-973,57)。

23、宋(960-1279,320)。其中,北宋(960-1126,167),南宋(1127-1279,153)。

24、遼(907-1125,219)。

25、西夏(1031-1227,197)。26、金(1115-1234,120)。27、元(1206-1368,163)。

28、明(1368-1644,277)。

29、清(1616-1911,296)。

30、民國(1912-1949,38)。

31、共和國(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