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已經76歲高齡的開國元帥朱德,在夫人康克清的陪伴下,重遊革命聖地井岡山,遊覽途中,朱老總突然看到山邊石縫中有幾株盛開的蘭花,不顧衆人勸阻,親自上去采摘,還把它們帶回了家。

朱老總23歲參軍,大半輩子都是從血與火中走來,如此鐵骨铮铮一條漢子,為何會喜歡蘭花呢?不僅因為蘭花代表着高潔典雅、堅貞不渝,更因為他曾經的愛妻伍若蘭,名字中帶着一個“蘭”字。
朱老總這位妻子僅僅與他相伴1年左右時間,便英勇就義,年僅26歲,犧牲之前,伍若蘭曾懷有身孕,可惜僅僅4個月大,便不幸夭折,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劉士毅。
想當将軍的“農林科”學生
劉士毅,江西都昌縣人,自幼喪父,由寡母拉扯長大。
幼年的劉士毅,就是一個皮猴子,惹是生非,鬧得鄉鄰是雞犬不甯,十幾歲進入南康府中學讀書後,沒了大人束縛的劉士毅,更是解放天性,喝酒鬧事,屢犯校規,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學校開除。
後來,劉士毅又跑到南昌,報考了江西高等實業學堂,進入農林科學習,但劉士毅的心思,卻不在如何種好地上面,而是要當将軍,帶兵打仗,于是,他買了本《孫子兵法》,自己研究起來,别說,還真讓劉士毅琢磨出了門道。
保定速成軍官學校成立後,劉士毅又報考了這所軍校,畢業後,進入江西新軍混成協五十三标當排長,因為幹勁兒十足,練兵得法,很受上司賞識,被譽為“排長之楷模”,不久提升為連長。
武昌起義後,劉士毅也受到同盟會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反清,在劉士毅等人的促使下,九江獨立,劉士毅擔任九江都督府參謀,總參謀長為國民黨元老李烈鈞。
1912年,李烈鈞被推舉為江西都督,因為惜才,讓年僅26歲的劉士毅當了臨川府知事,少年得志的劉士毅表現得很輕狂,為了讓别人知道自己發迹了,在家鄉為他的爺爺大辦壽宴,各地官紳紛紛前去祝賀,場面熱鬧至極。
然而,花無百日紅,1913年,劉士毅以師參謀長的身份,跟着李烈鈞讨袁,結果因為出了叛徒,讨袁失敗,劉士毅從官變成了通緝犯,逃亡日本,直到1916年,袁世凱歸天,黎元洪上任,才回到國内。
回國沒幾天,劉士毅又以官費留學生的資格,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士官軍事學校深造,1919年,劉士毅畢業回國,回到江西,在同學方本仁手下擔任參謀長。
第一次北伐時,劉士毅傾向革命軍,可惜上司方本仁舉棋不定,最終不了了之,此事兒過後,劉士毅離開了方本仁,輾轉贛軍第二旅旅長賴世璜,并勸說賴世璜向福建漳州進發,使得賴世璜控制漳州、 汀州20餘縣,勢力得到極大發展。
北伐戰争打響後,賴世璜和劉士毅成了北伐軍在江西的内應,并聯名緻電蔣介石收編他們,随即,賴世璜的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當軍長,劉士毅當參謀長。
1927年,賴世璜因為派系鬥争,慘遭殺害,部隊被白崇禧收編,為了籠絡人心,劉士毅升任十四軍軍長。
此時的劉士毅,已經41歲,比起當初,要沉穩無數倍,當了十四軍軍長的他,心裡并不安定,生怕樹大招風,招緻災禍,而白崇禧,也很擔心劉士毅做大,會萌發異志。
于是,在蔣介石下野後,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白崇禧,便找到了劉士毅,希望他能出任中央軍校教育長一職。
本來,白崇禧此舉,是要變着法兒的解除劉士毅兵權,沒想到,卻正中劉士毅下懷,二人一拍即合,劉士毅欣然領命。
1928年,蔣介石卷土重來,重新擔任校長,直接把劉士毅給撸了,因為此事兒,劉士毅恨上了蔣介石。
被撸之後,劉士毅向桂系靠攏,在白崇禧的幫助下,擔任獨立第七師師長,駐守贛南一帶,上任後,劉士毅招兵買馬,培植自己的勢力。
此時,朱毛已在井岡山會師,當地的紅軍,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因為離紅軍近,劉士毅不可避免地開始圍剿紅軍。
俘虜朱德愛妻伍若蘭,毛澤東親自提槍上陣
因為不受蔣介石待見,劉士毅被發配到贛南偏僻之地,這讓劉士毅心裡很不痛快,而且,攢本錢不容易,劉士毅也不願意與紅軍兵戎相見,白白消耗自己的戰力,尤其是第二十七師被紅軍殲滅後,更是畏手畏腳,不與紅軍開戰。
然而,1928年7月,紅四軍28團、29團兵敗湖南郴州,29團幾乎全軍覆沒,得知消息的毛澤東,親率31團1營,出湘南迎接28團傳回井岡山。
這次慘敗,使得很多人的革命決心動搖,28團2營營長袁崇全便是如此,在回歸的路上,袁崇全起了異心,突然改變行軍路線,想要去投奔劉士毅。
察覺到不對勁兒,朱德、陳毅等人立即商議對策,作為袁崇全黃埔同學的王爾琢主動請纓,追回部隊。
到袁崇全營地後,王爾琢立即喊話,跟将士們講明原委,将士們都願意跟着王爾琢回去,此舉,卻惹惱了袁崇全,躲在暗處的他,竟然朝着王爾琢連開數槍,王爾琢壯烈犧牲,年僅25歲。
王爾琢的死,徹底激怒将士們,紛紛朝袁崇全開火,可惜還是被他逃脫。
投奔劉士毅的袁崇全,将知道的紅軍情報,一股腦全說出,劉士毅手下将領劉滿認為可以趁機攻打紅軍,結果在黃坳遭到紅軍猛烈反擊,一直被打到指揮部,幾乎全軍覆沒,劉滿在幾十個衛兵的護送下,逃回贛州。
此役之後,劉士毅率軍駐防會昌、尋邬。
1929年1月,紅四軍到福建長汀開辟新的根據地,路過尋邬時,劉士毅是窮追不舍,一路上群追堵截,因為地勢不熟,也無多少群衆基礎,紅軍損失極大。
在緊張的急行軍中,伍若蘭腹中4個月大的胎兒流産,1929年2月1日,在尋邬吉潭鎮,紅軍與劉士毅的部隊激戰一場,然後轉移到圳下村修整。
不料劉士毅立功心切,不等第二天天亮,便将村子包圍,危機時刻,為掩護朱毛等上司人,号稱雙槍女将的伍若蘭帶着一部分戰士向另一個方向襲擊敵人,企圖混淆敵人的視聽。
在伍若蘭等人的努力下,天亮前朱毛等人成功突圍,可惜的是,在這場戰鬥中,伍若蘭重傷被俘。
活捉朱德老婆的劉士毅立即緻電蔣介石邀功請賞,同時對伍若蘭嚴刑拷打,企圖得到更多紅軍的軍事情報,并且要求她登報與紅軍脫離關系,堅貞不屈的伍若蘭如何肯答應?
最終,伍若蘭慘遭殺害,犧牲後,頭顱還被挂在贛州城頭示衆……
圳下戰鬥之後,紅軍繼續向瑞金方向轉移,途徑瑞金境内的武陽時,抓捕一年輕人,問過之後,才知道他是組織早期成員謝仁鶴的弟弟謝仁鵬。
在謝仁鵬的帶領下,紅軍翻山越嶺,來到雲石山境内,然後來到沙洲壩。
當走到沙洲壩時,毛澤東派了一支小分隊突入瑞金城檢視情況,賀子珍也參加了這支小分隊,結果發現瑞金守軍已經逃之夭夭,看到從郵局搜出來的報紙,毛澤東才知道,這些天追擊自己的,是劉士毅的部隊。
離開沙洲壩後,紅軍又到了大柏地境内,結果這時,劉士毅的部隊又追上來了。
當時,正是年三十,将士們連個安穩年夜飯都吃不了,是一肚子氣,于是,一群士兵就找到了時任31團第三營黨代表的羅榮桓,讓他向上級反映反映,打一戰,打掉敵人的嚣張氣焰,于是,羅榮桓向上級做了請示。
經過朱、毛等人的研究,最終将伏擊地點定在了杏坑。
2月10日,兩軍交火,誘敵部隊打一陣退一陣,可惜的是,敵人似乎識破紅軍計謀,追擊一段距離,便會退回去,漸漸呈現僵持局面。
紅軍的武器,比起劉士毅的部隊要差很多,随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呈現劣勢。
這一戰若不能勝,繼續被劉士毅糾纏下去,紅軍很難獲得喘息之機,随時可能覆滅,因為追擊紅軍的,并不知道劉士毅這一支隊伍。
危急關頭,朱德指揮總預備隊的獨立營和直屬隊向山下猛沖,而平時很少摸槍的毛主席,也拿了一把槍,帶着警衛排親自沖鋒陷陣,即便是身邊的警衛排長受傷,毛澤東依舊是一往無前。
有朱毛做榜樣,紅軍将士是士氣高漲,反敗為勝,劉士毅追繳紅軍的兩個團被全殲,就連團長,也成了俘虜。
這一戰,紅軍俘敵800餘人,繳槍800餘支,大獲全勝,也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
大勝之後,組織給紅軍戰士每人發放一個銀元,開開心心過了個好年,而劉士毅的年,就過得很痛苦了。
因為兵敗,損兵折将,他被不對付的熊式輝在蔣介石面前“參了一本”,殘部被改編為15旅,調防上海松江,算是離開了剿共前線。
圍剿紅軍之後
1930年,在國民黨元老居正的策反下,早就看蔣介石不順眼的劉士毅率部嘩變倒蔣,可惜出了叛徒,事情暴露,幸虧手下營長張勳拼死互相,劉士毅才逃出生天,再次東渡日本。
在日本,劉士毅遇到了日本同學田支愛一郎,這位田支愛一郎與何應欽關系不錯,于是,在田支愛一郎的幫助下,何應欽許諾,讓劉士毅在南昌行營供職。
可回國後的劉士毅,又接到了白崇禧的信,立刻投奔了老上司,在白崇禧在廣西設立的軍政學校擔任副校長兼教育長一職。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劉士毅擔任第三十一軍軍長,駐守蘇北海州。
這年冬,劉士毅率部與進犯的日軍八個師團在明光地區展開血戰,激戰月餘,雙方打成平手,這讓日本指揮官煙俊六驚詫不已。
後來,日軍增兵,劉士毅采取避實就虛的政策,擺了一道空城計,待日軍向明光城進軍後,劉士毅突然率部出現在敵軍左側,将敵軍截成數段,并且圍殲孤立之敵。
雖然最終明光城丢失,但劉士毅部始終活動在津浦路,對敵人造成嚴重威脅,使其不敢北進。
1938年,劉士毅又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戰役,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為五戰區赢得了寶貴時間,可惜這一戰之後,劉士毅所率的第三十一軍傷亡極大,被調到蚌埠休整,劉士毅本人,則被任命為軍訓部政務次長,從此無緣前線。
抗戰勝利後,劉士毅擔任國防部次長一職,并參與策劃内戰,1947年,李宗仁參與競選副總統時,作為桂系一脈的劉士毅又極力為他拉選票。
李宗仁擔任代總統後,劉士毅又升任總統府上将參謀長,成為李宗仁的首席幕僚。
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劉士毅也跟着一起去了,這時的劉士毅,已經63歲,到台灣後,并沒有多大建樹。
1982年,劉士毅客死台灣,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