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探照燈書評人好書榜2021年9月十大非虛構原創好書書單</h1>
“閱文探照燈書評人獎”由騰訊集團+閱文集團主辦,QQ閱讀、微信讀書、騰訊新聞協辦,探照燈書評人協會承辦。根據33位讀書人投票,每月評出10本中外小說、10本中外類型小說、10本非虛構中文原創好書、10本非虛構翻譯好書。根據讀者投票,評出每月4個榜單的人氣Top5好書。
我們緻敬那些有“文學的美,思想的真,曆史的重,關注當下,典雅叙事,優美表達”,有創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1年9月十大非虛構原創好書,排名不分先後。
感謝這些作品的作者、責編以及出品和出版機構。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随筆
《陳夢家和他的朋友們》
方繼孝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燈好書評委 | 史航(書評人、編劇)
《陳夢家和他的朋友們》這本書第一貴在有材料,陳先生與親故同僚之間大量的私信原件,被整理得有條不紊,歲月裡的溫存與冰霜俱在,不加粉飾,足供有心者細勘;
第二貴在有立場,對于浩劫中兩度自殺終于棄世的陳夢家,作者方繼孝有一種蕭條異代不同時的知己之誠,就是要替人家讨公道,就是要說清楚誰是惜才護寶,誰是相煎何急,憑據如山、千秋可鑒;
第三貴在懂克制,那些叙事鋪陳不讓人覺得濃烈油膩一驚一乍。
十九組(計二十位)陳夢家的朋友,他們與陳先生的交往史都在這本書裡,這等于是把陳夢家的多舛一生追憶二十遍,可作者懂得剪裁避讓,讓你讀着沒有重複雜沓,隻覺得是二十次歎息在耳畔。一次次,一九六六年在地平線上出現,向我們的夢家先生和這位赤子的熱忱忠厚執着精誠的小日子碾壓過來了。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文學論著
《陳寅恪和他的世界》
劉克敵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金理(複旦大學教授)
盡管讀書界内外一度曾有所謂“陳寅恪熱”,然而,一來從陳先生本意來講基本不考慮為一般人說法,二來其行文“臨深為高,故作搖曳”(錢穆語),紙面正反的意思實在讓普通讀者摸不着頭腦。終于等到一本架起橋梁的著作。劉克敵先生潛心研究陳寅恪多年,本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述陳寅恪代表性研究的寫作背景與主要内容,并輔以相關逸聞趣事,極具可讀性。既展現前沿成果,也可作為向大衆說法的範本。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曆史
《絲綢之路大曆史:當古代中國遭遇世界》
郭建龍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1年9月
探照燈好書評委 | 宋晨希(資深媒體人、作家、圖書譯者)
《絲綢之路大曆史:當古代中國遭遇世界》洋洋灑灑60萬字,以絲綢之路為中心,講述了從西漢到鴉片戰争前,2000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拓和交往史。
本書以人物為經,朝代為緯,通過全球史的視角,旨在向人們闡明一個問題:為何古代中國人對外部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到了明清以後卻自我封閉,閉關鎖國。
張骞、班超、法顯、鸠摩羅什、杜歡、玄奘、宋雲、惠生、馬克·波羅、魯布魯克、丘處機、伊本·白圖泰、巴鎖瑪、沙勿略、鄭和、利瑪窦、陳誠、湯若望、馬戛爾尼……作者通過史料,還原了一個個人物探索外部世界的精彩故事,展現了這些探險家初次遇到異國文明時的感受與震撼,讨論這些人帶來的認知,如何影響了不同時代中國人對外交往的态度。在以人物為主軸的講述過程中,作者旁涉了東南亞、中亞、歐洲、非洲乃至美洲諸多國家的曆史變遷。可以說,本書為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幅漫長的世界曆史畫卷,用精彩的筆觸勾連起了不同時代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
作為一名自由作家,作者郭建龍曾在世界各地遊覽,以行走為基礎,資料為憑借,寫出了數本既有曆史縱深感,又有現實關懷的曆史遊記。是以,當作者寫到諸多曆史人物所經過的某些地區時,也會融入自己親曆的感受,進而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對于世界不同國家的描述,也濃縮了作者此前對不同地區的相關研究和旅行經曆。對于很多作者來說,這一點鮮能做到,這也是本書重要的價值所在。
此外,作者依托史料,也闡述了不少深刻的洞見,發掘出了諸多此前被忽略的曆史史實:如《大唐西域記》具有情報特征,鄭和七下西洋其實蘊含着自己的“私心“,南明永曆王朝曾向羅馬教皇求助……一個個看似匪夷所思的觀點,在作者所發掘的史料支撐下,變得言之鑿鑿,讓人讀完後感歎曆史的豐富與精彩
本書名為《絲綢之路大曆史:當古代中國遭遇世界》,這個“大”字實至名歸!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随筆散文集
《時代與肖像》
王堯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傅小平(《文學報》評論部主任)
《時代與肖像》是評論家、作家王堯的最新散文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他前些年出版的《一個人的八十年代》的續寫,是一個知識分子的一次文字返鄉。如有評論所說,王堯的文字“大象無形”,他更多依靠内容而非形式寫作,依靠叙述而非情緒寫作。
經由他細膩、節制的書寫,我們得以與他攜手返鄉,“遇見”一個個不可複制的生命傳奇:堅決不肯回到村上迎接生命終點的“奶奶”,寫得一手好字還滿腹經綸的“田爺爺”,愛看書但被村裡人定義為懶惰的“表姐”,會拉手風琴但失去聯系的左老師……透過這些肖像,我們得以窺見時代斑斓的光影。而那些生命中的過往,也都構成了王堯作為一個有着獨立和自省意識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底色,也回應了他在後記裡所寫:“在任何時候,知識分子都面臨了如何在時代中自處的問題。這些感受又堅定了我之前提出的一個想法:散文是知識分子精神與情感的存在方式。”
《未被摧毀的生活》
李偉長 著
譯林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周立民(學者、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
《未被摧毀的生活》和以前的幾本閱讀随筆都毫無保留地暴露了作者是一個貪戀閱讀的人,更讓人驚歎的是他的閱讀胃口如此之好:從福樓拜到奈保爾也就罷了,還有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當然,桑塔格和以賽亞·伯林似乎又讓他的閱讀“品格”急轉之上。我欣賞這種不設邊界地自由閱讀,某種意義上,這種自由才接近閱讀的純粹和本質。作者的文字也是自由的,作家的文本之外,他顯然參考了大量的傳記資料和研究文獻,然而,作者并沒有為之束縛,反倒遊刃有餘地出入内外,把自己的感觸和經曆與文本打通、融合。由此,這不僅僅是一本閱讀随筆,而且還是作者經由閱讀探索生活、感悟生活的心靈自述,正如書名所強烈暗示的那樣。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評論文集
《跑步集》
李敬澤 著
花城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王雪瑛(《文彙報》進階編輯、評論家)
他與天地精神往來,他與五湖四海相處,他以融彙着感性的思想自如地言說,他以随筆的形式穿行在文學與日常之間。《跑步集》是李敬澤的最新随筆集,收錄了他近年來關于文學藝術的各類評論、序跋、随筆和對話,文章中既有中國文學藝術前沿問題的探讨、中外當代重要作家的評述,也有對近年來文學現象的細緻剖析。李敬澤眼中的文學,就是要把大地上各種不相幹的事情、各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各種像星辰一樣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圖。
他運思獨特,文質兼美。他幽默诙諧的語調如山間清風悠然吹過思想的峰巒,讓你在追索與體悟思緒的時候不會感到沉悶和壓抑,他在談論重要問題的時候,不會欣欣然自以為高端和高明,而是透着自然與親切;他在闡釋複雜問題的時候,沒有艱澀和混雜,而是舉重若輕的暢達。他把《跑步集》了解為一種言談,在言談中抵達文學的精要。這不僅是一種文章的寫法,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表達的習慣。
他的《十個世界,一個世界》猶如開啟了生動精彩的當代世界文學課。他向我們介紹十位主要屬于21世紀的作家,與處于全球化和後冷戰時代的他們展開對談:作家們要在混沌錯綜的曆史經驗和文化沖突中省思自己的複雜身份,他們要讓人們的無意識被賦形,獲得意識。阿特伍德和門羅揭示了加拿大的主體性和女性的主體意識有着隐秘的同構關系;帕慕克的身體和目光中交織着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沖突;相對于帕慕克、奧茲緻力于建構家園,村上春樹就展現着面對全球化“現代性”的另一方向的沖動……他們都在開辟和面對新的問題場域,他們要寫出新的故事,關于人類、世界和他們自己。
他言說的表情中有着内心的波瀾……他的言說帶着你走出日常的舒适區,眺望遠方的曠野,他的随筆是深刻的,睿智的,又是性情的,可讀的。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文化研究集
《歌聲響處是吾鄉》
狄馬 著
領讀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歌聲響處是吾鄉》是一本主題集中、内容和文字卻頗為雜碎的書,大約也是這是時代即食性寫作的特點吧。書中精彩的内容還是民歌和說書兩部分,它捕捉、記錄和發現那些被文字主導的曆史和意識所遺棄的部分,它們至今已成曆史絕響,然而曾幾何時卻又多麼五彩絢爛和活色生香啊。由此,一個地域的地理、曆史、文化還有那麼多被遮蔽的人生在書中得以還原或留存。這本是一部傳諸後世的經典大書,以如今的面目出世,我總覺得它是一個心急的早産兒。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散文随筆集
《時間的滋味》
嚴鋒 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21年6月
探照燈好書評委 | 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嚴鋒教授是媒介時代的新人潮人。在他研究的媒介和科幻文學領域,他站在時代的最前列,但他的研究不是我們今天學術科層制度的論文“工業黨”,他是一個“玩家”,一個優哉遊哉者。如果不是這個背景,《時間的滋味》就不是現在這個“時間”,滋味也不是這個“滋味”,文也不是現在這個文。正是因為嚴鋒投身的時間有當下的、極速的、快的、未來的和邈遠的,《時間的滋味》的“慢滋味”才被重新定義。常常看嚴鋒教授在他微信朋友圈曬他日日“樸素的一餐”,放大那些圖檔看樸素的一餐之器物、食材、品相,不隻是器物、食材、品相,還有影影綽綽的四季、風月、花影等等,一部生命長史,搖曳生姿。故而,讀《時間的滋味》,無非是他另一種“樸素的一餐”。而且,所謂“随筆”,就要讓它“随”起來。這一點,《時間的滋味》做到了。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長篇紀實
《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饪史》
蔣韻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王春林(山西大學教授 、《小說評論》主編)
嚴格說來,具有某種編年史性質的《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饪史》,從結構上可以被分别切割為奶奶、母親以及蔣韻自己主廚的三個時期。誠如副标題所言,這部作品所聚焦的是與時代緊密相關的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烹饪史。在其中,我們首先所看到的是一部以食物為載體的時代社會的演變史。從這樣一個家庭(族)尋根之旅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同時看到蔣韻個人的成長史,一個社會的物質史,一部以人性的深入探究為核心的精神文化史。或者,也不妨征用寫盡"實體人情"這樣的語詞,來了解、評價蔣韻這部思想與藝術品質俱佳的長篇非虛構作品。從根本上說,能夠寫出《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饪史》來的蔣韻,不僅是心懷悲憫的人道主義者,而且也更是一位強調各個物種平等相處的物道主義者。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文化
《近代報刊文獻輯錄叢書》(3卷)
張偉 主編 孫莺 編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探照燈好書評委 | 朱學東(資深媒體人、作家)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套“近代報刊文獻輯錄叢書”,全輯三冊,分别是《舊時書事》、《名家書單》和《舊時書肆》。
望書名生意,大約都是從蛛網暗結的故紙堆裡打撈出來的舊時讀書人和書及書店的故事,透着一股塵土味,除了文獻資料價值,恐别無所得。
然而,展書讀下去,這三本書的内容雖然散見于不同的報刊,年代遠近不同,作者身份各異,水準高低不一,文字章法,也多舊時代舊腔調,但所列書事書單書肆集在一起也是蔚為大觀,實屬不易。今天讀來,内容大多不僅毫無違和,更常有引人入勝之篇,常生“雖不得肉,聊且快意”之感。讀這樣的書,恰是其内容龐雜,風格各異,即有“遊山五嶽東道主,擁書百城南面王。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具體而微之慨。(龔自珍,《投宋于庭翔鳳》)
三本書選輯篇目所在的那個時代,讀書人并不像今天那麼多,他們的個人生活也多困頓潦倒,但在他們眼中,書裡才是最美的風景。是以劉大傑才會将給孩子買奶粉的錢去買書;朱自清才會當了父親給做的水獺大氅換書;戴望舒在西班牙内戰街頭的槍聲中依然流連在書市;鄭振铎在抗戰期間全力搜集中國舊書……他們對書的熱愛,他們的讀書經驗,他們關切的方向,他們無視自己非事功愛好的被嘲笑,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甘心老是鄉矣。”(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一個個帶着人書之間的聚散離歡的故事或細節,讀來既有汗顔,也有惆怅。但是,正是在這些散淡而老派的文字中,可以觸摸到那個我們稱之為舊時代的中國讀書人的愛與哀愁——一個動蕩落後戰亂頻仍世事無常的時代,這個國家的讀書人所展現的風氣和精神風貌,不僅是他們個人的,也是那個時代的,更是這個國家的精魂所在。
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讀讀,隻要有一番道理,總可拓展些許視野,增加些許智慧的,至少于我即是。更何況,書中書單書事雖舊,讀書之情理都是相通的,并不會因時移世易而改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1">9月非虛構原創好書人氣榜Top5</h1>
Top1《景德氣象:中國文化的一個面向》
胡平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世界觀
Top2《符号裡的中國》
趙運濤 著
中華書局
2021年7月
Top3《陳寅恪和他的世界》
Top4《海上花開:月份牌曆史與藝術》
張偉 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
Top5《“海派文獻叢錄·影院系列”》(3卷)
值班編輯 | 小飛俠
值班主編 | 劉羿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2">2021年好書評選征集中!</h1>
“閱文探照燈書評人獎”由騰訊集團+閱文集團主辦,QQ閱讀、微信讀書、騰訊新聞協辦,探照燈書評人協會承辦。
我們緻敬那些有“文學的美,思想的真,曆史的重,關注當下,典雅叙事,優美表達”,有創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書。
評選圖書類型
圖書主要以大衆讀者為對象,為虛構和非虛構兩大類為主。
1:虛構
1)小說(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
2)類型小說(長篇類型小說+中短篇類型小說集 )
2:非虛構
傳記、曆史、特稿、散文集(地理、遊記)思想、文化、科普
社科、政治、軍事、法律、哲學、社會學、經濟、藝術、新知
3:單列從國外的引進翻譯類好書(書單),從上述兩類提名圖書中選出
出版社薦書标準
☑2021年1月至12月期間出版的圖書
☑中國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文化是國家的燈塔,閱讀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們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閱讀的力量。
請您關注探照燈書評人好書榜,我們會為您推薦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