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拳頭”電子産品扛起外貿複蘇大旗

“拳頭”電子産品扛起外貿複蘇大旗

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今年業務量持續增長。圖為一輛貨車進入中心站場。

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拳頭”電子産品扛起外貿複蘇大旗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今年上半年,惠州的外貿進出口如何?

近日,惠州海關公布,上半年惠州市進出口貨值達1351.6億元,同比增長33.7%,增幅均高于全國和廣東整體水準。其中,出口920.1億元,增長37.4%;進口431.5億元,增長26.3%。

從月度資料來看,惠州外貿已保持了12個月的正增長,2021年各月進出口增速更加強勁,均保持在20%以上。其中,6月單月進出口259億元,大幅增長39.3%。第二季度進出口資料亮眼,較去年同期增長31.1%,即便是與疫情前的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也增長了6.3%。

外貿大增的背後,是惠州企業在不斷轉型更新,增強市場競争力,尤其是惠州的“拳頭”電子産品。部分企業反映,在疫情未穩和全球化日趨複雜的背景下,政銀企等多方仍需加大協作力度,進一步築牢經濟恢複的基礎。

●南方日報記者 劉光明寶

通訊員 陳芊 陳剛

1 苦練内功

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增長44.3%

作為國家電子資訊産業基地的惠州,電子資訊産業總産值長期位居廣東第三位。在目前科技産業爆發的背景下,電子資訊産業及其相關聯産業打開了更大的成長空間,這為企業擴大出口帶來了機遇。

TCL王牌電器關務經理黃英才介紹,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計出口液晶彩電及整套散件超500萬套,出口總額同比大幅增長超七成。據分析,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外彩電企業的産能不足,導緻部分訂單流向中國。當然,該公司在海外市場拓展順利,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推高出口價格,都是出口額大增的重要原因。比如,公司在越南、墨西哥的工廠有部分訂單交給了國内工廠生産,部分客戶此前給其他國家供應商的訂單也交給了TCL王牌國内工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下半年預計将保持增長趨勢。

在5G相關産業領域,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的儲能電池随着5G産業的發展迎來同步增長。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申報出口的5G儲能系統電池超過7萬塊,同比增長50%以上。公司總經辦總監胡強介紹,公司的儲能電池主要提供給華為的5G基站,而華為5G基站正在全球各地加快建設,是以帶旺了儲能電池的出口。胡強認為,這首先得益于公司紮實的技術儲備,立足高端客戶,圍繞相關領域布局了幾年,因而得到客戶和市場的青睐。當市場迎來爆發期,銷量自然會大增。

不隻是TCL王牌和德賽電池的産品,包括億緯锂能、勝宏科技、通力電子、伯恩光學等在内,惠州多家龍頭電子資訊企業的産品都實作了出口增長。甚至在正月初四和初七,億緯锂能的锂電池都有出貨需求,出貨要和海關部門提前預約和集中檢驗,才能保障海外市場的正常運轉。

多家企業表示,疫情期間“宅經濟”火熱,加上近年來科技産業的大發展,終端消費類電子産品的需求旺盛,成為電子資訊企業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海關部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惠州的液晶電視機、電子元件、電工器材、電腦及其零部件、手機合計出口423.4億元,增長44.3%。

與此同時,惠州市繼續做大做強電子資訊産業,努力推動其邁向更高端,進一步夯實了電子企業的基礎。今年上半年,惠州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26.2%,兩年平均增長11.1%。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别增長25.2%、26.7%。

2 積極應對

看準産業方向 調整産品結構

然而,并不是所有出口企業都有較快的增長。廣東緻遠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防疫物資出口等業務的貿易商,該公司反映,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長沒有達到預期。主要是因為國外客戶上半年對防疫物資的需求不大,導緻公司出口的防疫物資減少。另外,貨櫃緊缺的問題比較嚴重,導緻客戶有貨不能出。一些中小型電子企業也反映,上半年出口雖有所回升,但受大環境的影響,仍然感到較大的壓力。

目前,全球性疫情幾經反複,地緣政治和國際競争日趨激烈,在這些困難面前,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胡強認為,企業首先還是要打好基礎,看準産業方向做好技術儲備,提升産品的核心競争力。以該公司的儲能電池為例,前年就成立了儲能事業部,産品也得到客戶認可,在5G基站大規模建設的背景下,就迎來了出口的高速增長,産能正在快速爬坡。而且,在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産業,以及碳達峰和碳中和等政策背景下,儲能電池在很多民用領域也會逐漸爆發,這裡同樣有着廣闊的市場。是以,公司也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發和生産布局。

但在公司的部分業務闆塊,受疫情和晶片短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是以,公司在保持主營業務穩定發展的情況下,提前孵化和拓展新興業務,如智能出行、智能家居、醫療器械、無人機等業務,現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将對未來經營業績的提升産生積極影響。胡強表示,總體上企業可以通過增強自身實力、拓展市場、調整産品結構等方式,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當然,也希望政府部門能通過多種措施盡量和企業同舟共濟。

惠州市俊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的營運業務,該公司總經理曾慶煥建議,企業可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和通關便利,以最大程度降低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加快資金的周轉,維持生産的正常營運。

3 優化服務

新模式為企業省時省錢

外貿增長較快的背後,除了企業自身積極應對、外部不利形勢有所趨緩等原因,職能部門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為惠州外貿企業提供各種便利,助企業增強競争力,降低營運成本。

TCL集團是深圳關區首批“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試點機關,該集團關務負責人潘紅梅介紹,集團7家成員企業率先享受了這一改革的多項便利政策。比如,原料裝置在集團内部自由流轉共用,外發加工和内銷征稅等業務手續進一步精簡,集團成員企業間外發加工免收擔保金等,進一步盤活了企業資金,提升了營運效益。

惠州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張弋介紹,為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該關對轄區企業集團情況開展深入摸底調研,并詳細介紹改革試點相關業務流程、作業标準、操作規範,指定業務骨幹“一企一人”跟進,及時解決各類疑難問題。今年上半年,該關新增6家集團累計15家加工貿易企業納入重點幫扶高端制造業企業名單,部分企業納入試點運作。

近日,在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的自動分揀線上,一箱箱服裝、玩具、日用品等貨物經海關查驗後,即将出口到東南亞和歐美等地。記者在該中心監控室看到,電商企業将貨物運到中心站場,完成相關的監管流程後,即可發往深圳蓮塘或其他口岸,再裝船出口。“從進來到出去,最快的話半個小時左右就夠了。”曾慶煥解釋,對于電商企業來說,很多貨物要趕航班,時間非常寶貴。

據了解,自去年惠州獲批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以來,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在單一的“B2C集貨模式”基礎上,增加了“B2B直接出口”和“B2B出口海外倉”兩種模式,形成三種模式共存的發展格局,不僅友善了電商企業出口,還為其節省了通關時間。今年以來惠州跨境電商業務量呈現持續增長态勢,參與企業數、申報單量、出口貨值等不斷增長,上半年通過跨境電商出口貨值逾25億元。

今年以來,惠州海關還加強培育重點企業開展AEO認證。獲得海關AEO“進階認證企業”後,企業除享受國内和國際海關在注冊備案、查驗、稽核查、檢驗檢疫等方面的便利措施外,還可以享受到新加坡、南韓等45個國家和地區的AEO互認優惠,相當于拿到了一張國内、國際貿易通用的“綠色通行證”。目前,轄區已有27家企業通過進階認證。

與此同時,金融業對實體經濟也提供了有力支援。記者從惠州市金融工作局獲悉,截至6月末,惠州市制造業本外币貸款餘額為1192.29億元,比年初增加232.94億元,增長24.28%。在此期間,惠州推動出口信用保險保障外貿穩步發展。出口信保為1074家企業提供了出口保險服務,保障金額達431.8億元,同比增長47.8%。

■相關

農産品出口打開更大市場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市,除了制造業發達以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農業産業基礎紮實。惠州土地面積有1.13萬平方米,約為珠三角的四分之一,擁有廣闊的農村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高水準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産品生産供應基地。是以,發展有特色的現代農業也是惠州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

近幾年來,惠州多種農産品加快“走出去”。比如,去年惠州荔枝首次實作自主出口,惠州市熟制鴨蛋出口實作零的突破,打開了惠州特色農産品銷售的新路子。今年5月,惠州市亨達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曾一次就申報了18噸荔枝,經惠州海關檢疫合格後從蛇口港出口至新加坡。由于這批荔枝是早熟品種“妃子笑”,每公斤價格比旺季要高出4元左右。今年4月,廣東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口了14噸金針菇,通過冷鍊儲藏走陸路運到越南。在“一企一策”政策的幫扶下,從出廠到越南口岸隻需2—3天。此外,還有更多農業企業的新鮮蔬菜經打包、過秤和冷藏處理,出口到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據統計,僅以水果為例,惠州水果近年來大力開拓菲律賓、阿聯酋、泰國等新興市場。今年上半年累計出口水果4990噸,貨值達8923萬人民币,分别大幅增長815.6%、502.9%。為了幫助惠州農産品順利走出國門,惠州海關和惠州市農業部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在政策扶持和業務指導、出口農産品資訊等方面加強互通共享。并推出“暖企計劃”,按照“一園一策”由專人跟進果園品質管理、技術指導、加工廠生産和産品出口等環節。

▶觀察眼

惠州企業如何擴大戰略回旋空間?

在疫情不明朗和全球化日趨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背景下,這兩年企業的生存發展頗為不易,尤其是在以制造業為主的惠州。那麼,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政策?

從短期來看,企業可以考慮适當調整市場方向。但從長期來看,還是得加強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的技術儲備和核心競争力。

從兩個市場來看,國内市場本來就非常廣闊,加上疫情控制較好,企業可以考慮拓展國内市場,以擴大戰略上的回旋空間。從國外市場來看,即便除去一部分受疫情和其他因素影響的區域,仍然還有其他地區可以開拓,這部分市場同樣也是廣闊的。是以,調整市場方向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選擇。

但是問題來了,無論是拓展哪裡的市場,歸根結底還要看産品行不行。産品有競争力,則開拓新市場較為容易,沒有競争力的話就很難生存了。是以說,從長期來看,企業要應對任何挑戰,根本上還是要增強自身競争力。對于惠州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就是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水準,形成更強的抗風險能力,這樣才能真正為企業提供廣闊的戰略回旋空間。

比如德賽電池,因為此前長期深耕電池領域,且抓住了5G産業爆發的機遇,順勢布局5G基站儲能電池。是以,即便有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仍然可以迎來較快的增長。再如億緯锂能、勝宏科技等深耕锂電池、電路闆的高新技術企業,長期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水準,成為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并且能夠看準産業賽道,是以這兩年都保持着快速增長。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當然對它們有影響,但無法影響它們逆勢而上的大趨勢。

再看一個國外的例子,芬蘭企業諾基亞,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手機上。近年來在多個智能手機品牌的沖擊下,諾基亞似乎銷聲匿迹了。但事實上,它依靠此前在通信領域積累的紮實的技術儲備,已轉型成為和華為、愛立信并駕齊驅的全球三大通信商之一,銷售額非常可觀。同樣的道理,華為即使不做手機,仍然可能做大5G通信産業,還可以順利地切入新能源汽車産業,這一切都源于它們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

由此可見,制造業企業應對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儲備,擴大在“微笑曲線”兩端的比重,這才是根本上的自強之道。

當然,創新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早做打算,而不是臨時抱佛腳。需要長期的高強度投入,并且要面臨可能的風險,這對企業的眼光和戰略定力是一種考驗。唯其如此,那些在複雜時代背景下仍然堅定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堅持大手筆投向研發和創新的企業,才顯得彌足珍貴,也足以為其他企業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