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張雲雷單鍵擊鼓有多難

作者:檸檬小洋芋72

起筆先介紹一下京韻大鼓的少白派白老先生吧。

白鳳鳴,1909-1980,男,京韻大鼓演員、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之一。其父白曉山做過清代吏部小官,曾為八角鼓、單弦牌子曲票友,後改唱木闆大鼓;長兄白鳳岩是京韻大鼓弦師,長期為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伴奏。白鳳鳴八歲起向父親學習演唱,後又向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學會運用氣口和闆路,十四歲正式拜劉寶全為師,接着又向兄長白鳳岩學習掌握聲韻和唱腔,兄弟二人創立了風靡一時的少白派京韻大鼓。

他酷愛平劇藝術,并結識了王少卿、陳富年、楊寶忠幾位益友。經與這些良師益友切磋,他大膽嘗試在演唱《擊鼓罵曹》時,以單鍵擊出雙鍵鼓點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聲情并美,一時被譽為創舉,廣為仿效。

少白派京韻大鼓著名傳承人較少,基本已絕迹。

白佳林是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白鳳鳴的公子,受其父嫡傳頗深,常年參加票界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力。2006年曾為白鳳鳴的三段錄音配像并出版。

說說張雲雷單鍵擊鼓有多難

白佳林逝世後從某種意義上标志着少白派京韻大鼓的淡出,甚至滅亡。

《擊鼓罵曹》白先生留有錄音,能夠上台演出少白派《擊鼓罵曹》的還有林紅玉、張玉昆、小映霞、陳玉華包括白佳林等諸位老先生。他們全是單鍵擊鼓。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小映霞先生。

小映霞先生本名張秀穎,生于1927年4月16日。她10歲學藝,13歲便登台演出。曾先後師從王文川、胡寶鈞等著名曲藝教育家,而後又正式拜師程樹棠,學習劉派京韻,并得到白鳳岩、白鳳鳴教誨,對于劉派和少白派都有獨到見解。非常遺憾的是先生于2017年在天津去世。

說說張雲雷單鍵擊鼓有多難

駱老将《夜深沉》、《擊鼓罵曹》改為雙鍵擊花盆鼓,這種創新固然是很成功的。

但是仍以單鍵擊鼓為最原始的傳承,因為單鍵擊鼓相比雙鍵來說,更難,更需要長年練就的功夫。小鼓相對大鼓薄,鼓架子又纖細,但又要敲擊出力度和厚重感,同時又不能用力過猛破音,與樂隊要合闆合拍,絲絲入扣,節拍同步。

要有指揮帶領全場音拍的能力,要有壓住台子的主角光芒。左手打闆,右手擊鼓,雙手互搏,還要掌控全場。鼓點如春雨初歇,又如雷霆驟起。

而這些,張雲雷都做到了。又飒又帥,潇灑自如,行雲流水,色藝雙絕。

說說張雲雷單鍵擊鼓有多難

他是怎麼做到的。大家自己腦補吧。總之,再過100天,我有生之年,怕是見不到30歲以下會單鍵擊鼓會很多瀕臨失傳的男曲藝演員了。

因為再過100天,張雲雷奔三了。

丁菡原創,謝絕抄襲。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