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畫,标新立異又别具情趣

指畫,标新立異又别具情趣

高其佩 松鷹圖軸局部

在百花齊放的中國繪畫藝術中,有一種以手指代替傳統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的特殊畫法,被稱為指畫。論及指畫名家,當首推清代畫家高其佩。據清代張浦山所著《國朝畫徵錄》中載:“高且園(其佩)善指畫,畫人、山水花鳥、魚蟲、鳥首,天資超邁,情奇逸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可見高其佩指畫造詣之高,影響之深。

指畫最初萌芽于唐朝,據清代畫家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所載:唐代畫家王洽“以墨潑指素,或吟或嘯,腳蹴手持,随其形狀,為山石雲水”。唐代雖為指畫的萌芽期,但不見記載指畫這個詞和有關手指作畫的評論,更未見任何存世作品。

其後,曆經宋、元、明三個朝代,受傳統繪畫技藝影響,指畫一直未見發展。至清初康熙年間,畫家高其佩承前啟後創立了指畫,方初見端倪,不論人物、山水、花木、魚龍、鳥獸等都可以用手指來畫。清人李在亭在《在亭叢書》中稱:“以指作畫,始于高鐵嶺使君韋之。”高韋之即高其佩。

高其佩(1660年—1734年),字韋之,号且園、南村等,遼甯鐵嶺人,“揚州八怪”之一李鳝和同為揚州畫派的高鳳翰就曾師從于他。高其佩工詩善畫,所繪山水人物受明代畫家吳偉影響較多,花鳥學元人陳琳、張守中。高其佩早年也曾用傳統的毛筆作畫,中年後因久未形成自己的風格,故開始棄筆用指,沒想到成為一代名家,被後世尊為“指畫開山鼻祖”。

高其佩的指畫題材包羅萬象,山水、人物、花卉、蟲鳥,或氣勢磅礴,或細微刻畫,創造了指畫的各種表現手法,将“畫盡意在”“意在畫外”的中國畫藝術風格發揮得淋漓盡緻。如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高其佩的《松鷹圖》,以指畫法随意點染的濃淡幹濕筆墨,不露筆痕的粗細線條,将老樹的蒼勁之質、蹲鷹的蓬松羽毛表現得十分出色。隻見松針纖毫畢現,老鷹栩栩如生,靜中有動,古拙中充滿生機,神韻尤在指墨之外。

指畫,标新立異又别具情趣

高其佩 松鷹圖

畫指畫多以食指為主,輔以拇指、小指,潑墨時四指、手掌、手背并用。一般都用右手的手指,其手指甲必須時常修剪,太長或太秃都有礙于作畫。作畫時,以指腹蘸墨或色,可作比較粗大的筆觸;以指甲蘸墨或色,可作比較細微的筆觸。有時可以兩指或三指并用,畫更粗大的筆觸,或者手指可以橫卧作畫,以拇指和食指為主。指畫适合比較粗放的寫意畫,而且重在墨的運用,深淺濃淡渾然一體,與毛筆畫相比少了些筆墨刻畫的生硬痕迹。

指畫以筆畫作為基礎,先要将以筆作畫學好,才能進一步學習指畫。高其佩早年打下了用毛筆作畫的基礎,觸類旁通,發展到專門以指作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有“頃刻數十幅”之說。高其佩留下的題畫詩屏、詩軸、鬥方、詩卷等作品不多,指畫作品卻為數衆多,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關于指畫技巧,清人高秉在畫論《指頭畫說》中詳述了高其佩指畫之運筆、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和其用紙、钤印染、題款等特點,其中有言:“用指廢筆者,以筆所難到處,指能傳其神,而指所到處,筆勿能及也……墨須用至五色而運化無痕,斯為妙手,指墨之無痕處,尤本于自然,故能出筆一頭地也。”可見指畫的特點主要在于指墨的運用,不論線條或設色都比用筆作畫更靈妙、變化多端。

指畫作為一種别出心裁的表現手法,經過高氏的創造而獨樹一幟,标新立異又别具情趣,不失為中國繪畫百花園中的一株奇葩。

◎本文轉載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