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很多人都說畫畫要沉得住氣,出家人更應該戒嗔戒怒,但有這麼一個和尚,性如烈火、勇猛剛直,堪比《水浒傳》裡面的魯智深,卻偏偏畫得一手好畫,還成了清初畫壇領軍人物之一,你敢信?

這位會畫畫的和尚就是清朝“四僧”之一的髡[kūn] 殘。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髡殘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 髡殘</h1>

首先解釋一下髡殘這個名字:髡原本是指古代剃去男子頭發的一種刑罰,後引申指和尚。

髡殘既是和尚,又秃頂得早(省了剃度了),而且還多病,是以自嘲是“髡殘”。

他這個名字本人很少用(至少在他的畫作上從未沒有留下一個“髡殘”的字号),隻在朋友間開玩笑時說過,但到了清末民國時期,一群文人把他和朋友的交往經曆扒出來後,為了顯示自己知識廣博,知道很多冷知識,是以就把人家自嘲時的号給傳播開了。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實際上,髡殘用的最多的名号是“石溪”或“石谿[xī] ”,法名智杲[gǎo],他還有殘道人、電住道人、石道人等字号。

一個和尚自号道人,由此可見,髡殘是個堅持自我,不怎麼按規矩來的人。

他這個性從小就養成了。

髡殘本姓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年輕時就有人說他有慧根(估計是因為秃頭),是以他就有了出家的念頭,雖然因父母反對而未能如願,但他還是拒絕成家。

最終家裡還是拗不過他,讓他進了當地的龍氏家廟修行。

你說出家了就該“四大皆空”了吧?

可清兵南下的時候,三十多歲的髡殘毅然參加了湖南何騰蛟的隊伍,化身怒目金剛,反清複明——這就是一個魯智深的翻版啊!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可惜明朝氣數已盡,抗清失敗,髡殘隻得逃到到桃源深處,隐匿起來。

他的好友程正揆在給他寫的《石溪小傳》中記載他:

“避兵桃源深處,曆數山川奇僻,樹木古怪,與夫異獸珍禽、魈聲鬼影,不可名狀。寝處流離,或在溪澗枕石漱水,或在巒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飲,或以溺暖足……”。

這段逃亡荒野的日子給髡殘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讓他從此落下風寒邪病,餘生都飽受病痛折磨。

但這段流亡山林的經曆,也給他創作山水畫留下了豐富的素材。

他“僻性耽丘壑”、“泉石在膏肓”,将自己的情感與景物交融,使其山水畫景真情切,狀物與抒情成為一體。

1654年,風聲沒那麼緊了,髡殘受覺浪禅師相邀到南京校刻《大藏經》,相繼結識顧炎武、錢謙益、錢澄之、程正揆、張怡等人。尤其是程正揆,不但成為了髡殘少數的摯友之一,還為他提供了大量的繪畫作參考,使得髡殘的畫技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1660年,髡殘結束了在江南、黃山等地的雲遊回到南京。此時覺浪禅師已經圓寂。髡殘就在南京牛首祖堂山幽栖寺住了下來,将繪畫作為自己修禅的途徑,完成了從佛門高僧到畫僧的轉變。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髡殘畫畫很勤奮,他說: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

盡管他病痛纏身,但他充分發揮了湖南人“霸得蠻”的性格,隻要病痛稍緩,他就立刻投入創作。他還曾說一生中有"三慚"∶

我嘗慚愧這雙腳, 不曾閱曆天下名山。又嘗慚此兩眼鈍置, 不能讀萬卷書, 閱遍世間廣大境界, 又慚兩耳未嘗親受智人教誨。

——這世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天道酬勤。清朝人将髡殘的畫列為神品,稱譽道∶

“盛夏展玩,頓消煩暑,蓋胸中一段孤高奇逸之氣,畢露毫端。”

《國朝畫征錄》評價髡殘的山水畫

“奧境奇僻,緬邈幽深,引人入勝,筆墨高古,設色清湛,誠元人之勝概也!”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蒼翠淩天圖》

髠殘所畫山水,構圖飽滿,氣勢宏大,景物密集,筆法蒼勁。

他善用幹筆皴擦,在作畫時用枯筆蘸少量墨水層層皴擦勾染,這樣就顯得畫面厚重濃郁、渾厚深邃。

這種筆法由于筆中的水分含量少、筆鋒幹澀, 行筆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畫面效果, 是以不易駕馭,需要畫者具備紮實深厚的繪畫功力。時人以其藝高不可學,有“曲高和寡”之歎。

采用這種畫法,哪怕是平凡景緻,也能顯得典雅大方,産生雄渾壯闊、縱橫蓬勃的氣勢,也就是現在很多老闆要的“大氣”,是以髡殘在當世就名重一時。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在山畫山圖》

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記載:

“(髡殘)人品筆墨俱高人一頭地……繪事高明,然輕不為人作。”

本來畫得不多,髡殘晚年居住的禅房還遭了一次火災,他所藏的繪畫作品、佛經手卷等都化為灰燼。

這次打擊徹底摧毀了髡殘的意志,加上風濕病、胃病、癬病一齊發作,髡殘将餘下的古玩器物分給衆人,從此封筆不再作畫。

1692年,髡殘圓寂,僧人遵其遺囑,将他火化并将骨灰投入滾滾長江之中。

十多年後,一位盲僧請石匠在長江邊燕子矶的絕壁上,刻下了“石溪禅師沉骨處”幾個大字,以作紀念。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燕子矶猶在,沉骨處難尋

髡殘傳世作品在“四僧”中是最少的。據統計,國内各博物館所藏總量為66件(套),可謂珍稀(是以赝品也多)。

髡殘存世代表作有《蒼翠淩天圖》、《蒼山結茅圖》、《雲洞流泉圖》、《層岩疊壑圖》、《松岩樓閣圖》、《江上垂釣圖》、《雨洗山根圖》等,這些畫層次豐富、内蘊深厚,一派甯靜之意——你能想象到居然出自一位時刻被病痛折磨的人之手嗎?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蒼山結茅圖》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雲洞流泉圖》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

《雨洗山根圖》

髡殘一生, 是戰鬥的一生:與世俗觀念鬥,與清軍鬥,與大自然鬥,與病痛鬥,與畫壇陳規鬥……他把參禅與繪畫融為一體,以禅入畫,以畫喻禅,走出了一條完全屬于自己的丹青之道。

最後翻譯一段髡殘的自述,可為座右銘:

我住在牛首山房, 朝夕焚香頌經, 稍有空閑, 必登山觀景,一有所得, 就立刻畫下山水數幅,或者寫上一兩段文字, 總之不讓時間閑過。所謂由靜生動, 動起來就要作一番事業,這才能使一個人無愧立于天地之間。如果渾渾噩噩,懶得動彈,那跟草木有什麼差別?

(未完待續)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标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系。

清初四僧中最勤奮傳奇的一位,霸得蠻的湖南人,畫壇中的魯智深 髡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