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對于大部分諸侯來說,其實都有不臣之心,比如董卓在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後,自然也有稱帝的野心。當然,公元192年,呂布聯手王允除掉了董卓,這讓董卓沒能真正取代漢獻帝。是以,在漢獻帝退位之前,隻有袁術一人僭越稱帝。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商水縣)人。

公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登基稱帝,并設立百官。彼時,盡管漢室衰微,但是,漢朝數百年的威望,促使不少人還是心懷漢室的,比如劉備、關羽、諸葛亮等人。是以,袁術稱帝的行為,自然引起了衆怒,進而成為了衆矢之的。不久之後,袁術不僅遭到了呂布和孫策的背叛,還成為曹操的重點進攻目标。
畢竟,袁術稱帝的行為,是對漢獻帝的嚴重挑戰,這會讓曹操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是以,曹操絕對不能接受袁術稱帝的事實,否則其他諸侯也跟着效仿,曹操就不能繼續打着東漢王朝的名義來征讨天下了。于是,到了公元199年,在曹操的不斷打擊之下,袁術最終病逝。那麼,問題來了,曹操消滅袁術時,他的兄弟袁紹在幹什麼,為什麼坐視不理呢?
一
具體來說,曹操消滅袁術的時候,袁紹沒有救援袁術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後漢書》:于是以紹為太尉,封邺侯。時曹操自為大将軍,紹恥為之下,僞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于紹。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節拜紹大将軍,錫弓矢節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後受之。
就第一點來說,公元197年,曹操派遣使者來到冀州,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袁紹為大将軍,并讓他執掌冀州、青州、幽州、并州這四個州。而就袁紹來說,自然接受了東漢王朝的冊封。在此背景下,袁術稱帝後,袁紹作為東漢王朝的大将軍,不僅不能去救援,更應該率軍來讨伐對方。當然,袁紹并沒有這麼做。而這,其實已經給曹操留下了攻擊他的把柄。是以,袁紹一旦去救援袁術,自然會遭到天下英雄豪傑的聲讨。于是,按兵不動,成為袁紹的合理選擇。
當然,這自然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重要優勢了。比如在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西邊的馬騰、韓遂,南邊的劉表,都沒有趁機偷襲許都。而這,自然有漢獻帝在許都的關系,也即偷襲曹操,顯然會被打上背叛東漢王朝的标簽,等到曹操抽出身來,可以名正言順地讨伐他們。
二
就第二點來說,在曹操消滅袁術的過程中,袁紹正忙着對付割據幽州的公孫瓒。早在公元193年,公孫瓒擊殺了幽州牧劉虞,自此之後,他就占據了幽州及其周邊地區。而就占據冀州的袁紹,自然不能坐視公孫瓒的壯大,于是雙方展開了長期的較量。比如劉備一度投奔到這位老同學麾下,甚至還幫助公孫瓒和袁紹争奪青州。公元197年,雖然袁紹占據了上風,迫使公孫瓒隻能立足于防守。但是,一時半會兒,袁紹也不可能徹底消滅對方。
直到公元199年,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瓒。援兵還沒到,公孫瓒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于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瓒就從城内出戰。袁紹提前獲得了這封信,将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瓒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瓒,公孫瓒大敗,又回到城内堅守。袁紹于是掘道地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瓒自料必敗無疑,選擇了自盡。
是以,到了公元199年,袁紹這才一舉消滅了對方,進而真正占據了幽州之地。當然,除掉公孫瓒之後,袁紹還需要花費時間來安撫他的部下,這同樣讓他沒有精力來幫助袁術。
三
就第三點來說,袁紹和袁術之間雖然是兄弟關系,但是,兩人的沖突比較多,甚至可以說是積怨已久了。從血緣上看,袁紹和袁術,都是司空袁逢的兒子。當然,因為袁紹是庶子,而袁術是嫡子,是以後者長期輕視前者。不過,後來袁紹過繼給了伯父袁成,這促使袁紹的身份得到了提升,漸漸有了和袁術并駕齊驅的地位了。再加上袁紹相貌英俊,氣度威嚴,身邊聚集了衆多英雄豪傑,這更加引起了袁術的妒忌。是以,對于袁術來說,對于袁紹可謂又氣又恨。于是,在讨伐董卓的行動後,這兩兄弟就各奔東西,分别割據一方。
《後漢書》:紹議欲立劉虞為帝,術好放縱,憚立長君,托以公義不肯同,積此釁隙遂成。
公元191年,袁紹想要擁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這樣董卓挾持的漢獻帝,自然就失去價值了。可是,袁術已經有稱帝的野心,就拒絕了袁紹的主張,這導緻兩人的關系進一步惡化。并且,初平三年(192年),袁術與袁紹開戰,袁術向公孫瓒求援,公孫瓒令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同時聯合陶謙,用來威逼袁紹,袁紹與曹操合擊,大破袁術、公孫瓒以及陶謙的聯軍。是以,袁紹不救援袁術,也是比較正常的反應。
四
《後漢書》:憂懑不知所為,遂歸帝号于紹,紹陰然其計。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徼之,不得過,複走還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篑床而歎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歐血死。
最後,公元199年,在曹操、呂布等諸侯的打擊之下,走投無路的袁術,于是寫信給袁紹,準備将皇帝的稱号讓給對方,希望可以換取袁紹的收留。對此,或許是顧念兄弟情義,或許是袁紹也想着稱帝,是以他同意收留袁術。于是,袁術準備前往青州,投奔青州刺史袁譚,也即袁紹的長子。
但是,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自然不能坐視袁術、袁紹兄弟的彙合,是以他立即派遣劉備前往徐州,進而攔截了袁術。袁術不能前往青州,隻能無奈地回到壽春,并在這一年病逝。比較有意思的是,劉備正是抓住了這一次機會,進而斬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并又一次割據徐州。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袁紹坐視曹操消滅袁術的行為,實在是不明智的,或者說是他目光不夠長遠的展現。因為在袁術滅亡之後,不僅意味着曹操勢力的壯大,更導緻其擺脫了後方的重要威脅。在此之前,正是因為顧慮袁術等原因,曹操一直沒有和袁紹正面對抗。于是,到了,公元200年,沒有後顧之憂的曹操,正式和袁紹爆發了官渡之戰。
此戰,曹操雖然隻有3萬人,而袁紹卻有10萬大軍,不過,最終的結果還是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強大的袁紹。公元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的叛亂後病逝。在他去世後,曹操采用了各個擊破的政策,進而陸續消滅了袁紹的幾個兒子,進而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