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作者:善發曆史說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安史之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h1>

自安史之亂開始,唐朝對幽州地區的管理,基本上就是失控的。安史之亂之後,朝廷無力追究河北的安史叛亂将領,于是隻能采取安撫籠絡的辦法,一口氣任命了幽州、魏博、成德三位節度使,這三位節度使的藩鎮,史稱“河朔三鎮”,又稱為“河北三鎮”,自此造成了藩鎮割據河北的局面。

原安史叛将李懷仙、張忠志、田承嗣分别被授予幽州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這些曾經的安史叛将,搖身一變,成為了唐朝的地方藩鎮将領。而且,這三鎮事實上形成了新的地方割據。

三鎮的軍、政、财、人事、監察等權,全部集中在藩鎮節度使手上,唐朝中央政府根本無力幹涉、無法過問,隻能采取姑息的态度。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唐朝藩鎮類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幽州節度使的形成</h1>

幽州節度使,又稱為盧龍節度使、範陽節度使,是唐玄宗時期的十大節度使之一。安史之亂之前,被稱為範陽節度使,由于設有盧龍軍,又别稱為盧龍節度使。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改範陽節度使為幽州節度使,或稱為幽州盧龍節度使。

當年安祿山的叛亂,就是以幽州為核心區域發起的叛亂。由于當時幽州民風彪悍,加上胡漢雜居,幽州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幽州又是當年安史叛亂的主要核心區域,唐朝中央政府對于幽州的殘餘叛軍又無能為力,是以對于幽州的割據,雖然極為忌憚,但由于實力限制,隻能聽之任之。

幽州節度使的轄地,主要是以幽州為核心區域的幽州、薊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漠州、滄州這九個州,可以說這九個州就形成了幽州節度使的轄地的基本盤。雖然後期由于藩鎮之間的割據戰争,地盤有所變化,但是以幽州為核心的區域,是沒有變化的。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唐朝河北三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h1>

安史之亂後的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主要是有幾種方式,一種是朝廷的任命,一種是父子或者兄弟傳承,一種是部将反叛奪權,還有一種就是外部藩鎮的介入。可以說,大部分的幽州節度使,都不得善終,幽州節度使這一職位,可以說是極其危險的,稍不小心,分分鐘就會被人幹掉。

以下,是幽州節度使更疊和傳承的幾個時期。

初建時期:

李懷仙(763-768年),安祿山部将,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為部下朱希彩所殺。

朱希彩(768-772年),李懷仙部将,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為部下所殺。

朱泚(772-775年),朱希彩部将,朱希彩被殺之後,朱泚被部下擁立為節度留後,後被朝廷授予節度使。

朱滔(775-785年),朱泚弟弟,通過奪權,獲得朝廷的節度使任命。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河朔三鎮

劉氏執掌:

劉怦(785年),朱滔表弟,朱滔死後,劉怦被部下推舉執掌主持事務,并得以繼任節度使。

劉濟(785-810年),劉怦兒子,劉怦病死,劉濟繼任,後被兒子劉總所殺。

劉總(810-821年),劉濟兒子,弑父殺兄繼任節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自請入朝,臣服歸順朝廷。

歸順朝廷時期:

張弘靖(821年),劉總歸附朝廷之後,朝廷任命的首任文官節度使,後被幽州嘩變軍士驅逐。

朱家父子:

朱克融(821-826年),朱滔孫子,原為劉總偏将,幽州軍士驅逐張弘靖之後,被擁立為主,繼任節度使。

朱延嗣(826年),朱克融兒子,朱克融被嘩變軍隊所殺之後,被擁立為新主。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衰敗的大唐

頻繁更疊變亂時期:

李載義(826-831年),唐太宗廢太子李承乾之後,為李唐遠支宗室,為前任節度使劉濟所用,後為朱克融、朱延嗣部将,朱延嗣被士兵殺死後,李載義被擁立為新主,大和五年(831年),被部下楊志誠作亂率兵嘩變驅逐。

楊志誠(831-834年),李載義部将,作亂驅逐李載義後自立為主,但是隻被朝廷授予節度留後,由于楊志誠密謀稱帝,被部下史元忠向朝廷舉報揭發,并引起軍群眾怒,被部下驅逐。

史元忠(834-841年),楊志誠部将,楊志誠被逐,被部下擁立,後被部下陳行泰所殺。

陳行泰(841年),史元忠部下,發動兵變殺死史元忠後自立,不被朝廷承認,一個月後又被部下張绛所殺。

張绛(841年),陳行泰部下,殺陳行泰自立。

前二張和後二張時期:

張仲武(841-849年),幽州将領,誅殺讨平張绛之亂,被朝廷任命為節度使。

張直方(849年),張仲武兒子,張仲武病逝後繼任,因為軍中作亂逃奔長安。

周綝(849-850年),張直方部下,張直方逃奔長安之後,周綝被士兵擁立為主,後病逝。

張允伸(850-872年),周綝部将,周綝死後,被士兵推薦為主。

張簡會(872年),張允伸兒子,張允伸死後繼任,後因為害怕幽州将領張公素,棄職逃往長安。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盛唐

衰敗動亂時期:

張公素(872-875年),幽州将領,張允伸部将,素來有威望,張允伸逃走之後被部下擁立為主。

李茂勳(875-876年),九姓鐵勒同羅部落首領阿布思後裔,張仲武時期降唐成為幽州将領,後舉兵反叛張公素,成為幽州新主。

李可舉(876-885年),李茂勳兒子,李茂勳以病緻仕,推薦兒子李可舉為節度留後,後被部将李全忠反叛自焚而死。

李全忠(885-886年),李可舉部将,殺李可舉自立。

李匡威(886-893年),李全忠兒子,李全忠死後繼任。

李匡籌(893-894年),李全忠兒子李匡威弟弟,景福二年(893年)拒兄自立,後被李克用擊敗。

失控的幽州地區,頻繁更疊的幽州節度使:安史之亂後的河北第一藩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形成幽州節度使的更疊和傳承

五代前期

桀燕時期

劉仁恭(895-907年),原為幽州将領,後投靠李克用,擊敗李匡籌,幽州最終為李克用所奪,劉仁恭被李克用舉薦為新的幽州節度使并盤踞幽州,唐朝滅亡後,幽州成為一股割據勢力。

劉守光(907-913年),劉仁恭兒子,奪位自立,并于公元911年自立為大燕皇帝,幽州地區正式割據獨立,史稱桀燕政權。公元913年為晉王李存勖所滅。

至此,安史之亂後延續而來的幽州節度使藩鎮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