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咖啡,位于北京朝陽區798藝術區内,林蔭道旁一幢方塊狀二層小樓。淡藍色外牆上挂着設計簡約現代的招牌:“下班加油站”。下面一行小字:“未來企業領軍者的網際網路大學”。這裡,就是青年創業導師、青創智慧科技董事長張萌的“基地”。
上午10點整,張萌剛剛結束一個早上8點的會議,從外面回到極北咖啡的辦公室。一身白色連衣裙,半長褐色卷發,墨鏡戴在頭頂,一刻不停,腳步生風。
社交媒體上永遠光芒四射的“女強人”張萌,在現實生活中呈現出的是真實的忙碌,也是接地氣的優雅。她坐下來休息片刻,又端起一杯咖啡,閑聊般地向記者說起自己正在全力以赴的“視訊号”。

時間效能管理專家,暢銷書作家,極北咖啡青年創新加速器創始人,LEAD立德上司力創始人,全國巾帼建功标兵,奧運火炬手,2019亞洲新銳先鋒,被團中央評為“最美青春故事”……衆多光環與榮譽背後,張萌隻是一位創業剛8年的85後女孩,卻已幫助了700萬名青年提升競争力,兩萬多名青年走出微創業的第一步。網際網路和時間,她都用到了極緻。
堅持早起讀書學習20年,堅持每年出版一本書,不管工作多忙,也堅持每周打3次泰拳……看似乘風破浪、獨當一面的人生,靠的是同齡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堅持,張萌卻自感樂此不疲。為了實作自我價值,也幫助全國各地的青年創客找到自己的價值,真不知道這個高挑纖瘦的大女孩能有多“拼”。
“瘋狂”青春的自律本色
家長、同學、老師,所有人都勸她選擇前者,張萌想到這些年來堅持付出的苦,咬咬牙,毅然選擇了從浙江大學退學,重新聯考。
國中時,張萌喜歡扮演“俠女”,常在班裡“行俠仗義”“懲強除惡”,老師眼裡她是調皮搗蛋的差生,連父母參加家長會前,都要為了誰去推讓一番。
2001年,改變的契機出現了,聽到北京申辦 2008 年奧運會成功的消息,懵懂的張萌竟被觸動了心弦,她許下願望:我想當一名奧運火炬手,為國争光!
普通人成為奧運火炬手談何容易?小張萌卻把這個偶然萌發的心願記在了心裡。當奧運火炬手首先要成績好,于是她一改之前的叛逆,主動坐到了書桌前,第一次寫作業寫到了深夜……“拼了命”給她帶來的是離夢想更近一步的甜頭,她順利升入沈陽一所知名高中。
又三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滿以為自己離夢想咫尺之遙了,不料浙江大學的老師明确告訴她:因為不是奧運會的主場,在杭州沒有機會當奧運會志願者。
抉擇這麼快擺在張萌面前,要麼接受現實,放棄夢想;要麼為了夢想,放棄全國排名前五的浙江大學。家長、同學、老師,所有人都勸她選擇前者,張萌想到這些年來堅持付出的苦,咬咬牙,毅然選擇了從浙江大學退學,重新聯考。
這個消息無異于石破天驚,張萌前去辦理退學手續時,接待她的教導主任都說,以這種理由退學,你一定會後悔的。張萌事後說,那時的她心裡隻有一個聲音:“去北京!當志願者!”
回到家鄉沈陽,張萌抓緊僅剩的幾個月時間拼命複習,在當年的聯考中,以文科生身份成功考入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終于去到了夢寐以求的首都北京。
一進校,張萌就申請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大二時,終于當上了奧運會的火炬手,在内蒙古赤峰參與了火炬傳遞。國中時萌發的小小夢想,在7年堅持後如願以償。
逆襲路上,重重闖關
張萌再次體會到了自我管理的強大作用,她明白,如果想幹成什麼事兒,必須要下定必勝的決心,這是成功的前提。
進入北師大是一個新的開始,張萌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成為外交官。然而,開學的第一次測驗,就給了張萌一個下馬威,全年級120人中,她排在第89名,這極大地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她反複問自己:“我是否隻能當個差生了呢?”張萌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北師大英語系3年時間大概需要學習5000到6000小時的專業知識,如果她拿出兩倍的精力,是不是就能笨鳥先飛,超越周圍的同齡人了?
長期培養出的任務精神幫了她的忙,張萌開始了她的1000天小樹林計劃。咨詢師兄師姐後,她定下了自己的任務:每天額外學習3-5小時英語,堅持1000天,直到成績提升到全年級第1名。
于是,在北師大第九教學樓附近僻靜的小樹林裡,留下了張萌苦練英語的倩影。每天早上5-8點,她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那裡,哪怕是數九寒天也從不偷懶。冬天清晨,結束晨讀回到教室,“手都握不住筆了”,要30分鐘才能重新暖和起來。她就是把自己逼到了這個份上。
努力回饋給她的也同樣豐厚。3年來,她的成績一直排在全院第一,即使修了第二專業,仍然排在專業前列,并把所有能拿到的獎學金拿了個遍。張萌再次體會到了自我管理的強大作用,她明白,如果想幹成什麼事兒,必須要下定必勝的決心,這是成功的前提。
除了當上奧運火炬手,2008年還發生了另一件影響張萌一生的大事,她參加了APEC Voices of the Future(亞太經合組織未來之聲英文演講大賽)。比賽的獎品非常吸引張萌——随同當年的國家上司人一起出席APEC CEO峰會。
同台的競争對手有來自清華、北大、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也有母語就是英語的選手。面對實力強勁的對手,張萌竟然過五關、斬六将,一路在演講台上站到了最後。最終,她以第一名的成績,登上了APEC CEO峰會的舞台,受到衆多媒體的關注。當時參會的馬雲也注意到了她,并對她說 :“張萌啊,你是中國遴選出的最優秀的那一位,你要好好地去做一番事業。”
怎樣算作成就一番事業,怎樣才能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全球範圍内的更多人?張萌從内心深處想,我要去創業!
助力青年成長、成功
因為在學校優異的成績與表現,張萌獲得了比同學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奠定了她8年來不斷跨界創業的教育底色。
正是大學期間,張萌初涉商界。在亞太經合組織未來之聲組織中,她接觸到許多中外政界商界高層人士,并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這樣一個國際青年組織中,中國青年卻不夠自信,他們的聲音很難被外界聽到。
基于這樣的情況,張萌開始思考:“中國其實有大量優秀青年,他們都抱有雄心壯志。但是初入職場的他們不具備職場的技能,創業也沒有資金與方向,他們非常需要有一群有責任心的企業家導師幫助他們成長,卻缺乏一個平台去連接配接畢業生與這些成功的企業家。那麼,我為什麼不來做這座橋梁?”
是以,2013年,第一次創業的張萌創辦LEAD立德上司力、立德大學,希望成為“連接配接青年與企業家,并且助力青年成長成功”的“社會大學”。
随着張萌在創業界嶄露頭角,許多關注青年發展的知名企業家也注意到了這位 85 後女孩,他們參與了張萌在微網誌上發起的“一小時對話青年”活動,并成為張萌發起的NGO平台LEAD立德上司力最初的六位導師 :前任蘋果公司副總裁戈峻、資深媒體人周志興、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華爾街英語創始人李文昊、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陝西長河實業董事長高鴻鵬。
解決高等教育與就業之間存在的知識和技能斷層,助力創業者創業就業,是張萌的初心。通過線下立德創業營、青年大會、立德大學、青年加速器——極北咖啡公開課,以及線上“下班加油站”線上職場課堂、數千微信學習社群的建立,張萌和她的小夥伴們為大學生和初入職場者、早期創業者提供了衆多有針對性和務實的職場力提升課程與指導。
為了更好幫助青年創業孵化,張萌還曾涉足線下咖啡體驗店。她創立的“極北咖啡”是“網際網路 + 咖啡”的典型代表,每一個細節都與服務青年創業有關。其英文名“Hypervic”,由“Hyper”和“Victory”兩個英語單詞組合而成,寓意“超級成功”。
有段時間,極北咖啡在北京798、北京國貿、西安等地連續開張,但每家店每天來訪的青年顧客也不過幾十、上百人。而與此同時,公司另一個專打線上營銷的“X 戰隊”,竟然一晚上創造了獲客10萬人的戰績。
流量與成本的懸殊對比擺在面前,張萌又做了一個果敢的決定,關掉除 798 店以外的所有極北咖啡門店,從此專注線上。
“我明白過來,作為新時代的創業者,我們不能和前輩們去較量他們厲害的地方,他們擅長線下管理、SOP、流程化處理,我們不擅長。”張萌說,“如果要殺一條血路出來,一定要是他們看不懂、玩不了而我們擅長的事情。”
從線下轉向線上,又展現出張萌敢于打破界限的勇氣,一旦發現了趨勢所在,就及時轉向,然後堅定向前。
從“早起者”到創業導師
在幫助青年創業的路上一往直前的張萌,又生龍活虎地一頭紮進了知識付費的賽道。
2015 年年底,她就開始在當時方興未艾的直播大戰中布局網際網路路線。2016 年 11 月,張萌創辦了知識付費 MCN 平台“下班加油站”,意為“下班後”的人生“加油站”,幫助青年把就業能力和核心競争力結結實實地長在自己身上。
時間管理是張萌的特長,在她的衆多身份中,張萌最喜歡“早起者”的标簽。在張萌看來,主動養成早起的習慣,是一種自覺自律的表現。正是20年來固定每天清晨5點之前起床,讓她比别人多出了大量額外時間來提升自己。
早起的時間沒有電話、沒有其他社交資訊,是完全屬于自己的一天中最高效的時間,能長期堅持早起,就相當于比别人多活了半天的精彩。以早起為标杆,張萌把自己時間管理的經驗一一傳授給焦慮中的同齡人。她以自己人生逆襲的經曆做範例,開發出了名為《張萌人生效率手冊:時間管理50課》的音頻課程。
課程包括精力管理、充足體能、正确休息、情緒賬戶儲值、意志力充電、反複銘刻術、建構精力藍圖等,可謂幹貨滿滿。在喜馬拉雅FM平台一經推出,就長期保持在熱門榜單上。
“對萌姐這位同齡人,越深入了解越自愧不如”“早起讓我擺脫了亞健康和迷茫,變得元氣滿滿”……這項課程廣受大學生和青年白領好評,一條條真誠又熱情的留言,成為張萌不懈努力的動力。
接下來,她又開發了《張萌:精力管理50課》《張萌:高效打造個人品牌》《30天下班賺錢訓練營》等優質課程,在喜馬拉雅上取得全網榜單第一名、總榜單第一名、個人成長榜單第一名的好成績。
下班加油站頻頻推出爆款,形成了高密度、高效能的職場知識傳播,累計影響力過億級。數以百萬計的青年人從跟着張萌堅持早起開始,扭轉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走上了改寫人生之旅。
與此同時,張萌發現很多學員雖參加了課程,也學到了東西,但一旦到了實操階段,大家仍然不知所措,會産生這樣的困惑:我該怎麼用呢?怎麼助力我賺錢呢?
作為創業者,張萌最明白創業者最艱難的恰恰是從0到1的這一步。在這個階段,是沒有人通過教育教育訓練來幹預的。那麼 , 自己能做些什麼解決青年創業者的這一困惑呢?張萌一直在思考。
手把手幫扶青年創業
2018 年年底,青創智慧聯合北京市朝陽區勞動服務管理中心推出了“青創客計劃”,運用課程引領、創業扶助、陪伴助力,以政府創業大賽及政策解讀、幫扶為手段,助力青年實作創業夢想。
短短一年時間,有500名有夢想的青年加入到青創客計劃。剛剛加入計劃時,他們有的人膽小怯懦,與人交流都不能順暢;有的女性因為生産與社會脫節,缺乏工作技能;有的家庭本身困難,又遇上離婚、疾病等打擊。在張萌的助力下,他們從零開始改變自己,發現自我的價值。
張萌對記者說起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初宜。她的大兒子患有先天性腦癱,丈夫又抛棄了他們母子。堅強的初宜選擇了國學經典,堅持教她的兒子讀書認字,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讓大兒子康複到了能夠上學的水準。
機緣巧合遇上張萌之前,初宜和兩個兒子的生活很拮據。張萌的人生效率課讓初宜學會了時間管理,帶動她和兒子一起發生了改變。加入青創客計劃之後,張萌為她規劃了“國學經典家庭指導師”的身份,為她賦予能量,讓她開始輸出自己。
初宜常說:“我在做的是一份充滿熱情和價值的工作,我願意做更多人和更多家庭的陪跑者。”青創客計劃不僅幫助提升了初宜的生活水準,更重要的是張萌努力傳播的正能量,又幫助她傳播了更多的正能量,不斷開花結果。
另一位是90後視障大學生解子慧。2018年,解子慧從師範學校畢業之前,被告知因為現行政策限制無法成為一名老師,她從小想當老師的夢想破碎了。在低谷中,父親帶着她去見了張萌,讓張萌幫助她做一個選擇。
張萌想,按照客觀條件,如果子慧沒有機會實作教書育人的夢想,有很大可能隻能選擇去做一名按摩師,她一定要幫她。
子慧身為視障人士,卻能在普通高等教育機構中與同學一起學習甚至獲得獎學金,是她獨特的競争力。青創客計劃為子慧提供了教育訓練與網紅機構的支援,讓她有機會對其他視障人士講述自己的故事,傳播自己的經驗。而子慧發現自己能給别人帶來這麼大的變化之後,又恢複了原先的陽光開朗。
對這些青創客的勵志故事,張萌說起來如數家珍,眼中閃動着滿滿的深情和成就感。正如她自己所說:“利他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