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力打造中國特色考古學的河南學派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河南日報

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勉勵廣大考古工作者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作為文物考古大省的河南,應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努力開拓我省考古工作的新局面,全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考古學的河南學派。

梳理文明發展重要脈絡的貢獻

早在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編撰《史記》,構築了中國文明發展的傳承體系。1921年開始的渑池仰韶村遺址的發掘,之是以被學術界公認為現代考古學的開端,一是因為在探尋上古文化的方法上,使用了地質學發掘的方法,這種方法與傳統考古學的金石研究有着明顯的差別。二是這次發掘出土以彩陶為特征,其後命名為“仰韶文化”,至今仍有較大影響。仰韶村遺址的發掘,填補了中國沒有上古文化遺存的空白,為我們認識5000多年前文明的面貌提供了學術支撐。

中國現代考古學的百年曆程中,考古學家對河南大型都城遺址,如鄭州商城、安陽殷墟、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以及開封古城等的發掘,基本勾勒了夏商開始的中華文明重要都城的面貌,再加之以秦鹹陽城遺址、漢長安故城、隋唐長安城、元大都遺址的重點揭示,全面展現了以都城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的發展線索。這些線條的完整性,反映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可持續性與不斷裂性。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在中華文明鍊條的關節點上都有深深的“河南印記”,在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方面,河南承載了較多的曆史使命,擔負着更大的責任。

傳承嚴謹求實艱苦奮鬥的好傳統

中國現代考古學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啟了走出書齋、走向田野,探索隐藏在大地深處無盡奧秘的堅韌之路。

嚴謹求實科學認真的傳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鼐作為輝縣發掘田野工作的主持者,要求發掘者均要親自動手,他還帶領大家認真細緻首次成功剔除了戰國車馬痕迹,并要求發掘隊員學習并掌握了發掘、繪圖、照相等各項技能,尤其對考古報告的及時整理,為考古發掘全流程的操作形成了規範。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就形成了考古工作者不能收藏古物的傳統、不能有挖寶的思想,科學考古的意識植根于所有考古人的心中,成為考古工作者的座右銘。

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傳統。田野考古,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無論是田野發掘,還是田野調查,條件十分艱苦。常書鴻、樊錦詩等敦煌學考古專家常年堅守在沙漠深處,把畢生奉獻給文物考古事業。楊錫章、鄭振香、趙芝荃、鄭光等北京專家,常年值守在河南考古第一線。

揭示本源突出特色的傳統。考古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揭示曆史發展的規律,解決填補中國曆史上的缺環。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定國度的考古學,從一開始就對銘文文字特别重視,就是通過文字的内容來研讀曆史,通過考古發掘的遺迹遺物來豐富認知曆史。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河南作為文物考古大省,要牢記囑托、積極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考古學的“河南學派”成為新的曆史使命。

中國考古學具有明顯的河南特色。中國考古學是一門十分古老的學問。1092年,呂大臨在北宋都城開封撰著了《考古圖》一書,标志着中國傳統考古學的開端。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标志着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端。1921年瑞典安特生的仰韶村遺址的發掘,揭開了中國史前考古的序幕,也成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最早命名的文化即仰韶文化。1950年的輝縣發掘,這是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建之後,集中全所力量進行大規模發掘,不但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收獲,也為新中國考古發掘規章以及學術規範的确定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以上可以看出在中國考古學發展的重大節點時期,河南考古具有明顯的标志意義。

中國考古學具有明顯的河南特征。河南地下文物的數量全國第一,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河南名列第一,中國年度十大考古發現累計數量河南名列第一,“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數量河南名列第一。從東方現代人類祖先“許昌人”,到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賈湖類型、廟底溝類型、大河村類型的命名,二裡頭文化、鄭州商城、安陽殷墟均已成為三代文明的代表性遺址,中國考古學的重大發現都有着深刻的河南印記,河南的這些重大考古發現均有深刻的曆史文獻背景,都是和文獻所記載的中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有着内在的聯系。

中國考古學具有明顯的河南團隊。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考古的聖地,在河南考古成就了一代大師并開啟了現代考古學的先河。新中國成立之後,夏鼐、蘇秉琦、安志敏、王仲殊、宿白、鄒衡等頂尖級考古專家都有河南考古的經曆與研究經曆。董作賓、郭寶鈞、尹達等早期考古大家都是河南老鄉,還産生在國内有影響的安金槐、許順湛、蔣若是等本土考古專家。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等高校均設有考古專業,成為河南本土考古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李伯謙、劉慶柱、王巍、王震中等國内知名專家加盟并領軍河南隊伍前行。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各級文物考古研究機構,湧現了大批的中青年考古骨幹,為再創河南考古的輝煌,積極前行,勇擔重任。(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