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一八”事變後,他寫下中國第一首“抗日救亡”題材歌曲

作者:方志四川

“九·一八”事變後

他寫下中國第一首“抗日救亡”題材歌曲

民歌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戰争的烽火在華夏大地上燃起,激起中華兒女的抗日怒潮,廣大群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其中,就有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海音樂學院前身)的教授兼教務主任,後被音樂界譽為“愛國歌曲之王”的著名作曲家、理論家、教育家黃自。

黃自,1904年出生于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由于父母都是進步人士,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思維靈活,視野開闊。黃自20歲赴美留學,畢業後遊曆歐洲各國,直到1929年回到上海,在滬江大學任教。翌年,他應上海音專校長蕭友梅之聘請,任該校教授兼教務主任。

蕭友梅、黃自與學生合影

作為當時理論作曲組唯一的專任教員,黃自一人承擔了11門課堂教學,提着和聲、複調、曲式、配器“四大件”,還兼授西洋音樂史和音樂領略法兩門全校性的共同課,培養出了賀綠汀、劉雪庵、江定仙、陳田鶴、錢仁康等近代音樂先驅,是對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創始者。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打破了黃自甯靜的教學生涯。27歲的他,與無數心懷愛國之情的熱血青年一樣義憤填膺。原本希望“音樂的意義就是音樂本身,不受外界打擾”的黃自,提出“為了整個民族的生存,要把音樂變成武器去武裝千萬個同胞!”,欲喚起人民抗敵愛國意志。

中國第一首“抗日救亡”題材歌曲《抗敵歌》

為此,黃自帶領着音專師生走出了校門,赴多地宣傳抗日救亡,為抗日将士們募捐。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寫下了中國第一首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愛國歌曲《抗日歌》: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緻永久抵抗将仇報。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一心一力團結牢,努力殺敵誓不饒……

抗敵歌

音樂:

上海青年合唱團 - 永遠的黃自-黃自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特輯

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抗敵歌》

《抗日歌》譜曲完成後,由近代詞作名家韋瀚章填寫第二段歌詞。1931年11月9日,國立音專的學生在上海的廣播電台中首次演唱該作品,并由勝利公司灌制成唱片,很快唱遍大江南北。不過,由于當時國民政府的禁令,《抗日歌》又改名為《抗敵歌》。

中央歌劇院合唱團《抗敵歌》

這是一首铿锵有力,氣勢磅礴的合唱作品,唱出了中國人民誓死報國的堅定決心,表達了四萬萬同胞對侵略者的痛恨與對祖國的熱愛,是當時最有名的愛國歌曲之一,在抗日熱潮起到了宣傳與鼓舞的作用。

黃自《抗敵歌》部分手稿

時至今日,《抗敵歌》依然是一首重點曲目,無論是其本身的藝術内涵,還是曆史賦予它的特殊意義,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影視作品中的《抗敵歌》

2015年,在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中國唱片總公司策劃推出的《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中,《抗敵歌》位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二的《旗正飄飄》,同樣由黃自與韋瀚章創作。

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旗正飄飄

中央樂團合唱隊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1933年3月底,黃自率領音專師生在杭州舉行了兩場“鼓舞敵忾後援音樂會”,以《抗敵歌》《旗正飄飄》作為壓軸曲目。上海《中華日報》的評論寫道:“悲壯激抑,聞者奮起。鼓舞敵忾,可謂名副其實矣。”而創作了《抗敵歌》《民謠》《切記在心》《贈前敵将士》《長恨歌》《旗正飄飄》等作品的黃自,也被當時的音樂界譽為“愛國歌曲之王”。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我們重溫抗戰經典作品《抗敵歌》,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緬懷先烈,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