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紮卡裡.泰勒(三)

文|王耀華

1848年選舉

黨内提名

泰勒在1848年之前從未公開透露過自己的政治信仰,也從未在當時投票過。但他傾向于輝格黨的綱領,認為國家需要一個強大而健全的銀行體系,并認為傑克遜總統安不應該讓美國第二銀行在1836年崩潰。他認為将奴隸制擴大到美國西部地區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那裡不适合種棉花和甘蔗。他也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由于他親眼目睹許多人因戰争而死亡的經曆,反對國家分裂。

但由于他在美墨戰争中的卓越表現,民主黨的現任總統波爾克和輝格黨領袖亨利.克萊都去争取他,最終他選擇了輝格黨。在1847年9月宣傳中,泰勒闡述了他對若幹問題的立場。他不贊成成立另一家全國性銀行,贊成降低關稅,并認為總統在制定法律方面不應扮演任何角色——總統可以否決法律,但前提是這些法律明顯違憲。許多南方人認為泰勒會支援奴隸制及其向從墨西哥吸收的新領土的擴張,但他聲明不會否決反對這種擴張的相關法案。然而這一立場并沒有增強他在美國北部激進的反奴隸制分子的支援,因為這些人希望泰勒明确的反對奴隸制擴張。大多數廢奴主義者不支援泰勒,因為他是個奴隸主。

1848年2月,泰勒重申不接受任何一方的總統候選人提名。這幾乎使他失去了候選人提名,但肯塔基州參議員約翰.克裡滕登和其他支援者最終說服泰勒宣布自己是輝格黨員。

大選

大選中泰勒獲選民136萬餘票,民主黨候選人卡斯獲122萬餘票。由于民主黨内部分化,選票分散在正式候選人卡斯和自由土壤黨候選人——前總統馬丁.範布倫兩人身上。最後泰勒得選舉人票163張,卡斯得選舉人票127張,泰勒當選為美國第十二任總統。泰勒是最後一位當選總統的輝格黨人,也是1912年伍德羅.威爾遜當選之前赢得總統選舉的最後一位南方人。

泰勒應于1849年3月4日宣誓就職,但那天是星期日,他基于宗教信仰緣故,不在當天宣誓,是以由戴維.賴斯.艾奇遜代理了一天的總統職務,成就了美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總統。

主要功過

泰勒在上任之前美國就遇到了新加入州的奴隸制問題,南方希望他們蓄奴,北方希望他們自由——都希望和自己相同,以加重在國會中的分量。早在1804年,聯邦政府決定以“梅松一狄克遜線”——即1767年劃定的馬裡蘭和賓夕法尼亞的邊界線,位于北緯39°43’——作為劃分南部蓄奴州和北部自由州的分界線。之後南北各自向西平行推移,沒有發生大的沖突,北部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南部的奴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存”。

但是随着美國領土不斷向西擴張,新州不斷加入聯邦。每個新州将會在參議院中有兩個席位,這必将打破南北之間在經濟和政治上原有的平衡。于是1820年,當時為參議員的亨利.克萊提出了著名的“密蘇裡妥協案”,把原定的分界線南移到36°30’,以繼續保持南北雙方大體平衡的。

而美墨戰争結束後,美國西部獲得廣袤的土地,加利福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等地都在南方,如果按照密蘇裡妥協,蓄奴州的實力必将大增,這也是後來的總統林肯在當時堅決反對美墨戰争的根本原因。于是南北雙方繼續鬥争,最終形成了1850年妥協,其主要内容如下: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紮卡裡.泰勒(三)

·準許加州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聯邦;

·調整德克薩斯州與新墨西哥州的邊界,從德州劃出32.4萬平方公裡土地并入新墨西哥州,并由聯邦政府補償德州1000萬美元;

·在新墨西哥州與猶他州加入聯邦時由該地居民自行決定是否成為蓄奴州;

·通過新的逃奴法,具體如前文所述;

· 在哥倫比亞特區廢除奴隸貿易。

輝格黨基礎是東北工商業集團,他們堅定的反對奴隸制,而泰勒的妥協讓很多輝格黨人不滿,造成了内部分裂。

死亡

1850年7月4日,泰勒在參加華盛頓紀念碑奠基儀式時在烈日下中暑,亦有傳是因進食太多櫻桃而患上急性腸胃病,5日後在白宮任所逝世。泰勒執政僅16個月,亡年66歲。

身後事

泰勒是最後一個任職時仍擁有奴隸的總統,同時因為執政時間短,沒有顯著政績,他在美國總統排名中位列最後的四分之一。但也有人認為泰勒在終結以“天定命運”為由的擴張進行了重要的嘗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