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在這個重要的曆史節點,回望來時路、堅定腳下路、看清未來路,大衆網·海報新聞聯合中共滕州市委宣傳部開展《小康看“老鄉” 振興看“村莊”》新聞采訪活動,從産業興、人才聚、生态美等多個次元走進滕州,暢談縣域發展概況、特色亮點做法,用腳步丈量滕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進展,用筆墨和鏡頭見證新時代滕州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武甜瑩 見習記者 李全基 棗莊報道
頭頂一排排整齊有序的葡萄架,腳下寬敞整潔的道路,兩側荷花競相綻放,孩子在休閑長廊中嬉戲,構成一幅夏日美麗的田園畫卷。這是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姜屯鎮沙東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來,沙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榮獲了省級美麗鄉村、省級文明村、棗莊生态村等衆多榮譽稱号,成了遠近聞名的城市近郊生态型美麗鄉村。
“村民”變“股民”日子越過越有勁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居民收益,沙東村堅持一切為了群衆、一切受益群衆,将集體資産折股量化,流轉土地600多畝,整體承包給企業,加快了改革成果轉化有效盤活集體資源資産破解産業發展難題使居民群衆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在村委會辦公室,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看到176本大紅色的《股權證》排成一排,村民喜笑顔開地向記者展示着自己的新身份。“土地”變成了“資本”,村民成為“股民”,将來每個村民每年都能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日子将越過越有勁。
葡萄“紅”了 “腰包”鼓了
走進沙東采摘園,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看到一串串葡萄挂滿枝頭,晶瑩剔透、渾圓飽滿,誘人的清香陣陣撲鼻而來。
采摘作為近年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閑業态,不僅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睐,還能帶動當地水果銷售以及餐飲、住宿等消費,成為近年來鄉村旅遊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沙東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依托臨近104省道的地理優勢,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種植水果,把閑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在村内打造葡萄、蘋果梨采摘園,積極發展鄉村近郊旅遊,發展民營企業10餘家,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0餘萬元。
當下,葡萄和蘋果梨陸續成熟上市,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采摘,讓當地的果農樂得合不攏嘴,如火如荼的“采摘遊”帶火了當地的鄉村旅遊,更讓果農們在自家門口就鼓起了腰包。
“根本不愁賣,供不應求,明年還要多種植!現在流行采摘,家門口就能賣,而且遊客采摘帶走的比去市場賣銷量還多呢,我們村現在不光幹淨漂亮,錢袋子那更是鼓鼓的”采摘園負責人狄崇厚開心地說道。
在自家門口一年四季“有花看,有果吃”
沙東村清楚認識到良好生态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理念,大力推進“綠美庭院”建立,建設葡萄架600餘米,用一家一戶的“美麗”推動全村的 “美麗”。
甯靜、惬意是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沙東村的第一感受,每家每戶的葡萄架子上,結滿了葡萄,門前小河裡的荷花競相開放。茄子、朝天椒、蘋果梨…既能美化小院又能讓村民在勞作之餘鍛煉身體陶冶性情。
“我今年73歲了,對沙東村的變化我是看在眼裡,美在心裡。現在村裡的道路都進行了綠化,村民實作了在家門口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吃,确實奔向了小康生活”村裡的老黨員狄盈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