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完成了東征第一階段閩西作戰任務——彭德懷決定以朋口為突破點,收複連城</h1>
泉上土圍的攻破,使清流、歸化兩縣境内大片土地得到解放。
7月24日,中革軍委指令東方軍主力加速南下,逼迫連城敵人與紅軍決戰,求得消滅蔡廷锴第19路軍之一部,以減輕南方戰線今後之困難。

時連城守軍為第19路軍區壽年第78師。區部是19路軍的主力師,轄兩旅三團,師部另有炮工、軸重、特務等營,總兵力萬餘人,德式裝備,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能攻能守,是國民黨軍隊中甲種編制裝備師。
彭德懷接到了攻打連城的指令時,滕代遠正病倒,病痛中接中革軍委一件件的主觀臆想的電令,使滕心中甚為煩躁。彭德懷一面囑其靜養,一面帶部分偵察人員到達前線,親自視察連城的地勢和國民黨軍的部署。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查,彭德懷發現,如果按照中革軍委的規定從北向南攻,紅軍完全處于仰攻地位,地形十分不利,若控制了朋口,不僅可切斷區壽年師的後方交通線,而且可脅迫連城左側背和龍岩的西北面。
于是,彭德懷決定以朋口為突破點,調動營溪連城之敵出援,于運動中消滅之。決定之後,彭德懷即與滕代遠連名急電朱德、周恩來轉報項英,提出攻打朋口的作戰方案。經朱、周的支援,彭、滕作戰方案得到準許。7月29日,彭德懷、滕代遠下達了《攻擊朋口的作戰指令》。
7月29日夜,張錫龍、彭雪楓率紅4師和周建屏率紅19師向朋口、營溪守軍同時發動攻擊。區壽年接到兩處告急電話後,一面下令鐘經瑞率其所部466團增援營溪、朋口,一面向蔡廷揩告急,稱:“紅軍主力向連城進攻,外圍部隊均被包圍。”蔡廷揩即複電區壽年,要其死守。
朋口守軍黃康營雖隻有四連兵,但占據險要地勢,工事堅固。紅軍攻打一天,傷亡不小,未能攻下。傍晚,部隊撤出戰鬥。彭德懷召開了軍事民主會,發動官兵出主意想辦法。當晚采取夜襲,終于在天亮前攻克了朋口,全殲了黃康營。當朋口告急之際,區壽年派其第466團前往馳援,營溪守敵第467團(欠1個營)亦傾全力增援朋口。
7月31日晨,擔任打援任務的尋淮洲、樂少華指揮紅5師第13團搶占了朋口東側的貴初山,将意欲搶占此制高點的增援朋口之鐘經瑞的466團全殲。戰鬥至當日下午,營溪守軍丁榮光的467團亦被殲,并俘團長丁榮光、團副兩人、營長兩人,斃敵營長一人。紅軍乘勝占領了營溪。
朋口戰鬥後,彭德懷、滕代遠即指令東方軍主力移師于連城東南方面,準備圍攻連城,打擊援敵。
在連城的區壽年得知其兩個團為紅軍所殲,大驚失色。當晚即将連城周圍的四個團全部收縮至城内。一面連夜構築工事,一面向蔡廷锴告急。蔡廷锴電令區壽年放棄連城撤往永安,令駐新泉的沈光漢第60師撤回龍岩,令駐泉州、永春的毛維壽第61師派1旅趕到大田、永安,掩護區師撤退。
8月1日,彭德懷、滕代遠緻電項英、朱德、周恩來,提出了作戰方案,以一部向連城攻堅或陣地爆破,另一部于适當地點,在運動中消滅增援之敵,并準備與敵打一場惡仗,收回龍岩、永安、上杭地區,鞏固東南戰線。
當天,東方軍指戰員在連城東南的下堡舉行了紀念“八一”建軍節和祝捷大會。大會提出了“打下連城”“消滅78師”等口号。會上并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給紅3軍團各級部隊授予軍旗。大會氣氛十分熱烈,指戰員情緒高漲。
正當東方軍要攻打連城之際,8月2日,區壽年率四個團和師直屬部隊匆忙撤離連城,當晚宿營于姑田。次日将出發之際,東方軍追擊部隊趕到,正值敵人集合隊伍出發,慌忙之中,人馬大亂,官兵紛紛丢棄辎重,奪路而逃。
紅19師和紅34師一陣猛打猛沖,殲敵一個團。紅軍先頭部隊繼續追擊。中午,區部逃至小淘用餐,正吃飯之際,紅軍又追至,區部又大亂,被殲多名,餘敵驚惶失措,一個個隻恨爹娘少生兩隻腳,經一晝夜狂奔,逃入永安城中,方才喘口氣。
東方軍未費一槍一彈,收複了連城。同時開辟了泉上、清流縱橫百裡的新蘇區,完成了東征第一階段閩西作戰任務,即在連城境内進行了為期10天的整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二、東征第二階段閩西作戰任務——東方軍迅速消滅洋口、順昌、将樂地帶之敵</h1>
8月9日,中革軍委要求東方軍“乘敵部署未完成之前,破壞其計劃,打擊将樂、邵武兩翼,以争取以後決戰更有利的條件”。彭德懷、滕代遠接到中革軍委的電令可就犯了難啦。緣閩北的順昌、将樂一帶渡水困難,器材缺乏,給養奇缺,遠離後方,完成任務難度很大。
于是,二人向中革軍委提出了東方軍第二階段作戰,應取道甯化,集結建甯,這既能行動秘密,利于攻擊邵武、光澤、将樂之敵,又能乘敵進攻黎川之機,“殲其一兩個師,給第五次‘圍剿’當頭一棍”,同時,“調動北線敵人,紊亂其部署”。然彭、滕之意見中革軍委沒有采納。
8月13日,項英再次下令,指令東方軍迅速消滅洋口、順昌、将樂地帶之敵,并要東方軍迅速取道歸化、夏茂,渡順昌河、将樂河。
8月15日,朱德、周恩來釋出指令,改組東方軍,緣東方軍由于酷暑征戰,傷病員驟增,部隊減員很大,決定将紅3軍團第6師、閩贛軍區第21師第61團編入東方軍。兩部隊随即由江西黎川、福建泰甯地區南下。
同日,彭德懷、滕代遠下令周子昆、曾日三率紅34師駐守連城,其餘人馬執行第二階段的作戰,進攻沙縣、将樂、順昌、南平地區,開辟閩中、北新根據地,威逼福州。
8月19日,彭德懷、滕代遠率東方軍主力抵歸化境内。時洪超、陳阿金率領的由興國模範師改編的紅6師也趕到泰甯與将樂交界的北部。彭、滕在歸化對部隊行動部署作了研究,決定以主力襲擊順昌之延平(今南平)交界處的洋口,威逼福州,調動第19路軍,以便在運動中将其殲滅。
爾後,抵閩江上遊的金溪、富屯溪兩岸再休整半月,籌集款項。再殲滅劉和鼎56師,随即攻打邵武。朱德、周恩來準許了這一計劃。
8月23日,彭德懷、滕代遠率東方軍主力進入沙縣境内,并迅速占領了沙縣西北重鎮夏茂。彭、滕并于當日晚23時10分下達了攻襲洋口、延平的行軍指令。令周建屏率紅19師主力和紅5師一部攻取洋口,令張錫龍、彭雪楓率紅4師由峽陽渡河襲取延平,令洪超、陳阿金率紅6師、紅21師61團攻萬安寨,抄襲漠市。
8月26日,東方軍主力沒有攻打沙縣縣城,而是攻占了閩江上遊的兩個重要商埠順昌縣的洋口和南平縣的峽陽,擊潰了劉和鼎第56師的三個團。
洋口和峽陽兩地相距不遠,東方軍于此繳獲甚豐。洋口、峽陽克後,彭德懷、滕代遠又令周建屏、呂振球指揮紅19師攻打順昌,洪超、陳阿金率紅6師及紅21師61團攻打将樂,張錫龍、彭雪楓率紅4師,尋淮洲、樂少華率紅5師圍延平。
這時,劉和鼎為防止紅軍攻打,在順昌、将樂、延平等地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延平位于福建中部,閩江上遊,漢置南平縣,明清為延平府,曆來有“鐵延平,銅邵武”之稱。
彭德懷分析了延平、順昌的地形和敵情後,決定“圍城打援”。劉和鼎見延平被圍,一面加緊構築工事,一面向蔡廷锴求援。時閩贛軍區司令員蕭勁光緻電彭德懷,提出了“估量将、順之敵有固守形勢,是以,我們主力不應停滞在堅城之下,應機動地應用”。
這時,中革軍委給彭德懷下達了限期“封鎖延平”的電令。彭德懷感到蕭勁光的看法正确,随即向中革軍委聲明了“攻城不是關鍵,消滅敵人才是目的,打垮其增援部隊,才有得城可能”的意見。
8月30日,彭德懷下令紅19師攻打順昌城,并令紅4、紅5師迎擊敵援兵,以奪取延平。為指揮友善,彭德懷把司令部移到延平的茂地。
蔡廷锴接到劉和鼎的告急電後,為儲存自己實力,遲不派兵,蔣介石又連電蔡廷锴出兵相援。在蔣氏的嚴令下,蔡廷锴才令其第60師沈光漢部由龍岩進至永安;命第61師毛維壽部由泉州經大田向沙縣集中待命;命補充師譚啟秀部立即由福州溯閩江而上,經水口、尤溪口、夏道向延平接近。
9月3日,彭德懷令紅4師和紅5師第13團沿閩江北岸直奔水口方向截擊敵第19路軍補充師。紅13團行至夏道鎮北岸,俘得譚部之前衛排,從審訊俘虜中得知,譚部一團人分乘數艘汽輪,剛抵夏道碼頭,有的上岸吃飯,有的還在船上。
紅5師第13團立即對譚團發起攻擊,紅4師第10團也從上遊渡江配合作戰。譚團在紅軍兩岸部隊夾擊下,約有一營被殲,餘部向水口逃竄。紅4師追擊至水口,複擊潰敵兩個營。
9月5日,彭德懷、滕代遠向紅1方面軍報告,因地勢關系,延平城不便封鎖和襲取。
東方軍于夏道戰鬥獲勝後,休息了四天,人馬即直奔延平的西芹。這時,第19路軍最精銳的部隊毛維壽師從水陸兩路進駐了沙縣,其鄭為揖的第366團也奔向了西芹,會同78師的一個營、52師的一個營,由沙縣青州取道西芹。鄭為揖團号稱“鐵軍”,是19路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9月18日上午8時,紅3軍團的前衛部隊第5師第13團在芹山與鄭團遭遇。芹山乃茅草叢生的大荒山。為奪取主動權,紅軍指戰員為争奪主峰,不顧連夜行軍的疲勞,與鄭團人馬展開了肉搏激戰。鄭團在紅軍指戰員勇猛沖鋒下潰敗,紅軍一面猛追,一面開展政治攻勢,鄭團終于一批批繳械投降。這個号稱第19路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鐵軍”336團被殲滅。
這次戰鬥,紅13團創造了以一個團的兵力在運動中殲敵一個團的新戰績,紅13團被授予了“英雄模範團”的光榮稱号。據被俘的336團的士兵說:“你們真厲害,我們這個團是堂堂的鐵軍,在上海曾和日本鬼子拼過刺刀,把日本人消滅了,這次做夢也沒想到被你們消滅在這裡。”
被紅軍圍困于将樂、順昌城中的劉和鼎部,因城中缺乏彈藥、糧食,劉和鼎指令部隊準備突圍。蔣介石得知後急電告劉,謂已集中了五個師準備援閩。這樣,劉和鼎便取消突圍打算,東方軍也繼續圍困将樂、順昌兩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三、東方軍造成威逼福州的形勢——第19路軍決計走停止内戰、聯共抗日之路</h1>
第19路軍的接連失敗和東方軍造成威逼福州的形勢,使19路軍的官兵也陷入了困境。
時19路軍的上司人蔣光鼎、蔡廷锴在人馬接連遭受損失面前,認識到了繼續參與“圍剿”紅軍,最後的結果是勝亦削弱力量,敗則無法存在。蔣、蔡等一番相商後,決計走停止内戰、聯共抗日之路。而這時,19路軍的建立人陳銘樞等也在香港派人與中共聯系了。
原來,在8月30日晚,黃琪翔請醞釀反蔣的陳銘樞、李宗仁、李濟深、彭澤湘、劉伯重、麥朝樞等人吃飯。
正吃時,有晚報送到,衆人看罷報,均大吃一驚,報上登了19路軍在閩西遭彭德懷率領的紅軍進攻而大敗的消息,講了區壽年部在連城全師覆滅,譚啟秀部在延平戰敗,退出了水口。并說紅軍指日可下福州。這消息使陳、李等很焦急。若紅軍打垮了19路軍,反蔣之事必成空談。
幾人緊急相商,遂決定派梅龔彬到上海與中共接頭,派了陳公培到福州,要19路軍停止向紅軍行動,而後再赴前線與紅軍接頭。事不宜遲,梅、陳二人當日即起身北上。
梅龔彬抵上海後,中共中央已經移往江西,故未談成。陳公培抵福州後,見到蔣光鼎和蔡廷锴,傳達了陳銘樞之意。蔣、蔡二人亦認為可行。蔣、蔡二人又一番密商,請陳公培赴延平前線與紅軍相談。
蔣、蔡二人與陳不熟,隻知陳北伐間在第4軍中工作過,因系陳銘樞所派,亦不相疑。商得陳公培同意後,蔣光鼎即在紅綢上給朱德、周恩來寫了願和談之密信。陳即化裝成農民模樣,将信縫入衣内。爾後,由蔡廷锴親自帶陳抵水口,并密簽了一張放行條,又令補充師第1旅旅長司徒非派人護送。
9月22日,在距延平西南60裡的王台,陳公培見到了彭德懷和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向彭面交了蔣、蔡二人的親筆綢信。彭對陳的到來,很感突然。遂與滕代遠相商,滕代遠說:“19路軍若來求和,未嘗不是好事,不過事關重大,當請示中央。”
當晚,彭德懷、滕代遠發電項英、朱德、周恩來,電文中詢問陳公培系何許人,同時抄了蔣光鼎、蔡廷锴信中要求同紅軍聯合“打倒帝國主義及其最大的工具蔣介石”等内容,并提出了二人對談判的意見。即當以《共同抗日宣言》為原則,先要求19路軍退出部分防線,取消封鎖政策,再談打倒蔣介石。
當晚,周恩來回電,稱陳公培原名吳明,曾參加過中國共産黨,後脫黨,并同意彭德懷、滕代遠的意見,要袁國平到西芹與陳公培面談。9月23日淩晨1時,蘇區中央局也回電彭、滕。
電文中有三點訓示:1.停止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2.釋放政治犯,保證反帝運動之自由;3.發表抗日反蔣宣言。中央局的電文還提醒彭、滕要防備19路軍的和談有詐,也要彭、滕不要提一時不能接受的要求。24日早8時,項英又電示彭德懷、滕代遠,再次強調了談判的要點。
彭德懷、滕代遠熱情招待了陳公培吃飯,用大洗臉盆裝豬肉和雞蛋,飯後繼續談判。
彭德懷說19路軍抗日是對的,而來閩“剿共”是錯誤的,這也是蔣介石的陰謀——即“剿共”和消滅19路軍,這是對蔣介石都有利的雙刃劍。彭德懷把這些意思和“八一宣言”中的三條向陳談了。陳說19路軍要反蔣抗日,不反蔣就不能抗日。
彭德懷點頭說對,又說:“抗日必須反蔣,因為蔣執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賣國政策。隻有抗日才能停止内戰。”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曆史領域愛好者,特别是熱衷于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曆史,更理性地看待曆史,更流暢地書寫曆史。
歡迎廣大曆史愛好者斧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