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鐵軍: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村裡一處院,年輕人别傻了

作者:老碗哥的茶餘飯後
溫鐵軍: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村裡一處院,年輕人别傻了

聽了溫鐵軍今天一篇内容,說的是農村青年如今的一個心理現象,那就是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村裡一處院。溫鐵軍教授從房地産的角度去诠釋了造成這種心理的一個現象。比如說包括四線城市及以下的中心鎮,搞了很多房地産需要消化。怎麼消化呢?就是逼迫農民進城的方式,去購買消化這些過剩的房子。當然這個逼迫,是繞了一個大彎子的。

比如說,通過對教育集中的方式,學校這個基本的公共服務由農村集中到城鎮,這就讓農村青年想讓孩子上學,就不得不去城鎮選擇居住,那就得在城鎮購買房子。另一個方面,醫療這個公共服務,也由村内向城鎮集中,例如你在村内醫療站看病不屬于報帳範圍,隻有在縣城級别的醫院看病才能報帳。通過這種方式,又讓許多老人看病不得不進城,而年輕人為了能夠讓老人看病友善,也不得不選擇進城居住,去購買消化那些過剩的房子。

總之呢,認為這個農民進城,并非是完全建立在自願主動性的選擇,而是在制度方面,形成一種人為的牆,就像趕鴨子一樣,把你能跑的方向都堵住,你就隻有往那一個方向走了。當然,年輕人選擇進城,包括但不限于這兩個方面。比如有的年輕人就是感覺城市裡生活熱鬧,人多資訊多,各種機會多。說實在的,就算是找女朋友談戀愛,那也得先到年輕女孩多的地方去,女孩子不也一樣嘛。就是說,年輕人選擇進城,那想法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但是在這些前期的激進行為背後,卻是隐藏着非常大的農民式的危機。是以我說,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農村一處院,别傻了。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前面說的這些呢,實際上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了。這幾十年城鄉之間,就在演繹了這麼一個農民進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到處都是農村的凋敝,醫療站沒有了,學校衰敗了,空心村變大了,年輕人不見了,甚至是田地開始荒蕪了。

但是,老胡要說的是,這些現象持續幾十年到今天,已經明顯地到了一個趨勢的末端。也就是如果從40年前看的話,這是一個趨勢,而從今天看的話,這個趨勢已經到頭了。再往後走,這個趨勢已經不具備再往前發展的後勁了。這一點,作為今天的農村年輕人,一定要看清楚了。否則,很有可能你跟不上前面幾十年的趨勢,而又在後面幾十年趨勢中再次被甩得遠遠的。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一些比較硬的農村現象,正在佐證老胡的看法。比如,鄉村道路普遍的硬化,鄉村基礎設施逐漸在完善,三網進村,農村危房改造補貼,加上最近開展的快遞進村,電商進村。還有像農業産業化方面的政策出台,鼓勵年輕人返鄉政策的出台等等這些現象,似乎正好與前面說的逼迫農民進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邊鼓勵進城又一邊鼓勵返鄉,一邊大搞城鎮化一邊又大搞鄉村振興,這到底是啥意思?

這也是老胡在前面視訊節目中說到的觀點,那就是中國發展,包括鄉村振興的大戰略意圖,是通過雙向式的,篩選式的,乾坤大挪移式的進行全面全民複興。具體點說,就是讓有能力進城,又希望進城的年輕人,能夠到城市去,這也算是一種人性化建設吧。不至于像過去,你想進城也有能力進城,可是戶口限制的你就是不行。而讓沒有能力進城的年輕人,繼續留在農村,成為後起之秀。甚至接下來極有可能實作的市民下鄉政策,都是在打破過去那種單向流動,向更加人性化建設方向推進。一句話,各種人為的限制,正在被打破,日後的中國社會,更加開明,更加開放。戶籍限制,生育限制,教育限制,醫療限制,還有養老限制,都在打破,首先打破的是城鄉之間的差別對待,再次打破的是身份之間,行業之間,崗位之間。總之趨勢就是打破限制,而不是設立更多限制。這個趨勢我們也得看清楚。

但是,在前一個趨勢的末期,後一個趨勢的初期,這個前後交替的階段,我們往往是按照過去看到的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很少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去發表看法。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隻看到了農村的凋敝,而看不到農村繁榮的根本原因。

那麼在這種未來趨勢下,農村年輕人還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農村一處院,不是傻是什麼呢?如果是在前期激進的進城行為後,後期面臨的則是就業壓力,收入壓力,和生存壓力。就像這次的疫情,疫情一來,物價上漲不說,收入還銳減。作為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家庭,我想是最能感受到什麼叫生存壓力了。而對于一個既有農村生活經曆,又在城市生活的兩栖人群來說,才真正體會到了農村的生存與城市的生存,哪一個更容易。

各種經濟體的收益模式,開始由過去的集中化中心化,向分散化去中心化轉變。說簡單點,就是你想在城市裡做點事情,想奮鬥幾年賺個暴發戶的想法,不現實了。就是我們說的,錢是大家賺的,去中心化分散化後的結果就是,錢是大家賺的,也就意味着每個人賺的都有限了。就是壓扁拉勻了,不像過去你隻要逮住什麼機會,你一個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别人想賺又賺不了,撐得撐死,餓得餓死,那種現象不太會發生了。因為在過去,所謂的機會,實際上就是資訊不對稱引發的,你知道什麼别人不知道,這就是你的機會。現在和以後不同了,資訊不對稱現象被大大削弱了,資訊共享了,機會不再厚此薄彼了。大家都有機會,大家都要靠自身勞動和努力去把握了。

甯要城裡一間房,不要農村一處院。這個話裡面,意思比較多了。其中一個是認為城裡房子值錢,農村院子不值錢,還有一個意思是,對于農村光棍而言,城裡一間房就可以當婚房,再小也是算有房子的人,可在農村一個院子的房也算不上房,女方不答應,還有一個意思是,城裡房子再小,咱也是是城裡人了,農村房子再大,咱還是農民,有身份自卑心理。

讓老胡說的話,房子是用來住的,隻要你不去炒房子,房子值錢不值錢,都跟居住沒有關系。農村未來的宜居環境,一定要比城市好,這是一些傻女子看不清傻愣愣往城市裡擠,苦日子在後面呢。鄉村的整體形象提升,讓日後在這個天地裡的農民身份,能鑲更多的金邊。是以,農村的年輕人,以前我們傻,跟不上,以後,别再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