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5年,長沙天心區将打造國際性區域消費中心

作者:新湖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用戶端10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昱 通訊員 嚴晉)到2025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00億元,億元樓宇總數達25棟以上;建成國際性區域消費中心;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比例達100%;每千人病床位數達7.5張;區綠化覆寫率達46.5%,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城區前列……今日,長沙市天心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周志軍代表區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未來5年,長沙天心區将打造國際性區域消費中心

成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率先全省突破6萬元

記者從會上獲悉,五年來,天心區地區生産總值達1250億元(預計數,下同)、年均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55億元、年均增長7%,市場主體超12萬戶、年均增加1.2萬戶以上,實作經濟總量過千億、财稅收入過百億、市場主體過十萬的新跨越。三次産業結構比調整為0.1:28.4:71.5,金融業稅收占比近四成。稅收過千萬企業達190家,A股上市公司達7家、市值約占全市三分之一、全省四分之一,億元樓宇從11棟增加到19棟、全市最多。全國軟體企業50強分(子)公司落戶數、全省軟體企業50強上榜數均居全省區縣(市)首位,并成功跻身全國高品質發展百強區,3年提升25個位次、躍升至第60位。

五年來,天心區轄區内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投入對口幫扶資金9582萬元,結對幫扶的懷化通道縣、龍山洛塔鄉、浏陽富溪村全部脫貧摘帽。在提升城市品質上,12個有機更新項目全面竣工,95個老舊小區全新亮相,城區“15分鐘生活圈”全域覆寫。建立公園32個、新增綠地272公頃。着力完善基礎配套,地鐵1、2、4号線和長株潭城際鐵路建成營運,芙蓉南路快速化改造、融城路西延線等主次幹道竣工通車,打通“斷頭路”“瓶頸路”46條,中意路城市化改造、新開鋪路提質改造穩步推進,長株潭“半小時通勤圈”提速更新。

五年來,天心區将八成财力用于民生事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率先全省突破6萬元。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零就業家庭100%動态清零。城鄉居民養老、醫保統籌一體化和大病保險全覆寫,發放低保金1.34億元、殘障人士“兩項補貼”3948萬元。釋出全省首個“養老服務地圖”,打造白沙路養老服務示範街區。大力實施“愛心天心”幫扶工程,幫扶困難群衆6.8萬人次。堅持“房住不炒”,提供保障性住房5117套。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擴建中國小、幼稚園43所,新增學位37540個;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公辦和普惠性幼稚園占比達90%。着力打造健康天心,醫療衛生機構由382家增加到477家,實作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全覆寫。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成立天心文旅聯盟,打造标準化社群(村)綜合文化中心25個。

未來5年,億元樓宇總數達25棟以上

“十四五”期間,天心區将把“網紅天心”“長株潭一體化”“綠心中央公園”等優勢變為态勢,把“五一商圈”、“三大國家級産業園”等潛力變為實力,深入貫徹“三高四新”戰略,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圍繞“一軍三區”定位,奮力譜寫“智慧天心、融城核心”建設的壯麗新篇章。

具體怎麼做?天心區将從四個方面來着手。一是聚焦“三大重點”,即重點聚焦“數字産業”、“更強創新驅動”和“更佳營商環境”;二是厚植“三大動能”,即“區域協同發展動能”、“新消費新經濟動能”和“空間釋放轉換動能”;三是推動城市治理“三大提升”,即提升城市“智慧水準”、“城市品質”和“基層治理”;四是建構“三大體系”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即建構“先行示範的共同富裕體系”、“堅實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

據介紹,到2025年,天心區将實作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産業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達4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75%,常住人口突破100萬,億元樓宇總數達25棟以上,主要經濟名額增速高于全市城區平均水準,國際醫學健康産業小鎮、融城體育小鎮等重大平台落地見效,數字經濟、智慧經濟打響“天心品牌”,綜合實力盡早跻身全國城區高品質發展50強。與此同時,天心區還将建構形成“三軸三片六組團”的現代化空間布局,建成國際性區域消費中心。在民生福祉上,還将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比例達100%,每千人病床位數達7.5張。讓生态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備,生産生活方式加快綠色轉型,使區綠化覆寫率達46.5%,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城區前列。

數讀:2022年,天心區将發放這些民生福利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标:

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固定資産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長株潭一體化:

推動長株潭融城“先行區”向“先進區”穩步前進。制定實施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有序推動教育、醫療、社保、就業、戶籍等公共服務逐漸共享,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一體化的好處。全力推進暮坪湘江特大橋、新韶山南路、中意路三标段、圭白路東延線等重點交通線路建設,提質建設牛凍路等8條互聯農村公路,增強互通能力。關聯舉辦第二屆融城馬拉松賽、鄉村生态旅遊節等節會,實作賽事共辦、資源共享、社會共治,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互動。實作重點突破。全力推動國家醫學中心、長沙奧體中心、省圖書館新館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國際醫學健康産業小鎮、融城體育小鎮、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天心片區,争取更多長株潭一體化重大項目落戶天心。

有機更新:

加快存量閑置土地資源盤活,建立全區存量閑置土地用地權屬、規劃名額基礎資料庫,完成新開鋪、黑石鋪、先鋒、南托四個試點街道存量閑置土地的開發研究。大力推進下碧湘街片區城市更新,全面啟動獅子山、“天心數谷”等第二批5個片區城市更新,推動形成一片一特、百花齊放的片區更新天心樣本。全面優化城市功能品質。提質改造木材廠宿舍、長鑄宿舍等老舊小區104個,完成棚戶區改造650戶,改造危房7.2萬平方米。加快招月路、南四線西延線等5條城區道路建設,完成芙蓉路、新姚路等11個市政提質改造項目,打造一批街角花園、街頭綠地,新增綠化面積20公頃,争創國家生态園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準。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标準體系,持續開展建築立面、廣告招牌、違停違建等專項整治,提質整治街巷126條。高标準推動“一江兩岸”三期及賀龍體育廣場周邊、芙蓉南路沿線等重點地段亮化建設。開展最美系列建立評比,評選最美道路10條、最美街巷20條、最美小區30個。提标公廁“廁位”建設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品質。加快完成丁家垅段環境綜合整治和龍潭灣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鐵路沿線人居環境。

社會保障:

紮實推進愛心幫扶工程,結對幫扶困難群衆1000戶以上。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打造“天頤”養老服務品牌,新增養老服務床位200張。加快天心佳苑、天悅和苑二期安置房建設,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800套,加裝既有多層住宅電梯100台。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開展充分就業社群(村)建設行動,新增城鎮就業約1.1萬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加快長沙市一中城南中學、石碑中學等15所中國小幼稚園建設,新增學位10600個,建立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遷建改造裕南街、文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引進一批中進階職稱、緊缺型醫護人員,新增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3000人。實施全方位生态保護。嚴格落實點長制、河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打赢藍天保衛戰新三年行動計劃,紮實開展碧水、淨土、靜音攻堅行動,按期按質完成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回報問題整改,持續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湘江協同治理、違法圖斑整治等工作,有序推進噪聲控制示範區建設,確定空氣品質優良率83%以上,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