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的一生頗具傳奇,他出身名門,卻有着颠沛流離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卻因《班主任》一舉走入中國文壇的中心;他執著于文學創作,卻在文學之路上屢遭挫折;他熱愛《紅樓夢》,熱愛紅樓研究,卻受到了不應有的指責和批評。

劉心武(趙壯漢,1942年6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籍貫四川省安嶽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他1950年後定居北京。
劉心武中學時期愛好文學,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61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後任中學教員15年。
1976年後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刊《十月》并任編輯。
劉心武的紅學人生。
劉心武是上國小的時候,發現父親睡覺的那個床的枕頭特别高就掀開枕頭發現裡面就有這個《紅樓夢》,還不是線裝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裡面還有繡像,劉心武就覺得挺有意思,劉心武的父母他們覺得他小,是不提倡他看,但是真發現劉心武從枕頭底下薅出來看吧,他們也沒有譴責。劉心武最早看《紅樓夢》應該就是在上國小,大概那個時候應該是十二歲。
劉心武對《紅樓夢》有自己的心得,就是那種人生的那種滄桑感。可是劉心武覺得好像經曆了很多事情以後,人與人之間,人情,就開始琢磨這些東西,劉心武覺得那個時候就開始讀出味了。
劉心武先生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具有自傳性、家族史特點的作品,其中的許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則是解讀《紅樓夢》的一把總鑰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創作意圖。他認為,秦可卿的真實出身是清朝康熙時期廢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兒,也就是一位尊貴的公主級人物。有關她的所有疑團都與她的這個真實身份有着密切的關系。
劉心武是因為《百家講壇》而成為網紅的。
多年後,當我們回首往事時,《百家講壇》一定繞不過去,于丹、易中天、王立群、閻崇年、蒙曼,他們為電視台、微網誌帶來了收視率流量,更為圖書市場創造了輝煌,一本《于丹〈論語〉心得》銷售過千萬冊, 比史上所有研究孔子的書加起來還要多。而關于這些明星學者的争議,直到今天也從未偃旗息鼓。
2004年秋天,劉心武應邀去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從秦可卿入手揭秘《紅樓夢》文本,講述“真事隐、假語存”的研究心得。那天演講廳爆棚,原有的椅子早已不夠用,隻得從會議室裡搬來“救兵”。聽者衆多,一是因為他的研究結論獨特,二是因為他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劉心武年輕時當過中學國文教師,成名後到過哈佛、斯坦福等幾十所名校演講,能言善辯,再次切合時代的節拍。
盡管如此,劉心武最初是拒絕上央視的,因為央視當年把許多紅學家都請去講,馮其庸、李希凡等均錄制了節目。“當時請完了紅學家,觀衆還不想聽,才找到了我。”劉心武到底還是被說動了,最終那些正統的紅學家沒有成為網紅,唯獨他是個例外,跟《百家講壇》的其他學術明星一樣,四部揭秘《紅樓夢》系列圖書,同樣本本暢銷。
劉心武坦陳:易中天比我講得好!
因為在《百家講壇》中“揭紅”,劉心武人氣陡增,也是以備受争議,甚至發生過紅學家群起而攻之的事件,犯“衆怒”的劉心武停掉了講座。不過,劉心武透露将有望繼續錄制後13回“揭紅”,盡管這些内容曾在《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下冊中公之于衆。
獲得高知名度的同時,面臨争議和炮轟,劉心武認為易中天一定程度上狀況和自己相似,但卻謙虛地認為自己并不如易中天,說道:“他是大學教授,比我強;而且他講的比我講的好,從書的發行量也可以看出來。”
在劉心武的生命中,2009年是他最傷痕的一年,愛妻曉歌因癌症去世。
析解紅樓夢期間劉心武經曆妻子離世。
妻子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心武痛感人生的虛無。
劉心武曾四次登上央視的“百家講壇”,颠覆性地對《紅樓夢》進行了析解,他也是以成為全國唯一一位四次登壇的作家和學者。對此他說:“是天國的愛妻鼓勵我析解《紅樓夢》,也可以說是為懷念她,我才四次登上了‘百家講壇’。”
劉心武的妻子名叫呂曉歌,原是一家印刷廠的裝訂勞工。
雖然患病在身,但照顧家人的飲食起居仍不可推卸地落在呂曉歌身上,她總想着法兒變換飯菜花樣,常常一人琢磨如何讓丈夫和兒子吃得舒服可口。劉心武對她說:“越簡單越好,隻要能填飽肚皮就行。”她雖然嘴上答應了,但開飯時,桌上總擺滿了隻有在飯店才能見到的菜,不但有中式菜,還有西式菜。看到丈夫和兒子一邊驚呼,一邊大快朵頤,呂曉歌則在一旁開心地微笑。
因工作關系,劉心武經常出差開會,一次,同僚一位作家問他:“你想不想家?”他坦率承認道:“當然想了。”對方又問他:“你最想念家裡的是什麼?”劉心武得意地答道:“家中開飯前,廚房裡油鍋熱了,菜葉子猛地倒進鍋裡所發出的那一片響聲!”
和所有的女人一樣,呂曉歌也愛逛商店,每次她都要讓劉心武陪着去。
呂曉歌雖然是個裝訂工,卻十分喜歡彈鋼琴。
當劉心武首次受央視之邀上《百家講壇》時,呂曉歌已查出患了癌症,她安慰丈夫說:“你安心去講吧,你講得好,我的病自然也會好起來,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妻子的默默支援,使劉心武的三次析解《紅樓夢》,一次比一次精彩,在觀衆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也掀起了一股“紅樓熱”。
2009年4月22日,呂曉歌被無情的癌症奪去了生命。在妻子去世的最初十多天裡,劉心武根本無法入睡。當王蒙來看望他時,他一下撲到王蒙肩上失聲恸哭:“我不能承認這個事實。我不能适應沒有曉歌的世界。”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劉心武都沉浸于喪妻的悲痛中難以自拔,常常一動不動坐在沙發裡就是一整天,滿腦子都是妻子的影子。
忍喪妻之痛,劉心武重返《百家講壇》講紅樓。
兒子感到害怕,小心翼翼地勸劉心武找件事情做,以盡快轉移憂傷。恰在這時,央視《百家講壇》再度找上門來,讓劉心武第四次“登壇”析解《紅樓夢》。
劉心武:看着兒子慢慢長大。
我愛我的兒子。我從沒覺得兒子如何超常地可愛,超群地聰明,然而不管怎麼樣,他是我的親子。
因為我父親對我的愛非常濃烈,是以現在我常常把我的兒子抱在懷中,除了親吻他那結實的臉蛋,又總不住地摩挲他的頭發,雙腿和腳丫,脊背和肚皮……
十幾年以後,兒子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
熱愛生活的他,有很多聊得來的市井朋友,包括菜農、的哥、電工等等。
劉心武說:“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珍惜當下。不熱愛生活不可能從事寫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許你會困惑、焦慮,但是當下轉瞬即逝,是短短的交集,要去珍惜。”
“面向文學、背對文壇”是朋友對劉心武的評價。
他不喜歡參加各種抛頭露面增加曝光率的活動。
他的自我評價是“普通的老頭”。
“劉心武好像是一面鏡子,新時期文學的一面鏡子。”有論者曾這樣評價劉心武與新時期文學之間的關系。
你喜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