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21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名觀衆體驗VR虛拟駕駛。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戴上VR(虛拟現實)眼鏡,暢遊中國空間站,浩瀚蒼穹盡收眼底;輕點滑鼠,虛拟裝修系統“一鍵換裝”,足不出戶即可感受新家;依托VR裝置,身臨其境感受湘江戰役,“穿越時空”體悟革命精神……國際資料公司IDC的資料顯示,中國VR産業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達413.5億元人民币,在探索“虛拟未來”的同時,VR産業正在創造“現實價值”。
硬體創新實作突破
2016年曾被稱作VR元年,僅國内就産生了超千家創業團隊。但因技術不成熟、互動體驗差、應用場景受限等問題,VR技術在落地應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近年,VR領域的計算、互動和顯示三大關鍵技術取得長足進步,進而推動硬體市場快速發展。
衆多VR裝置制造商紛紛布局更高精度的追蹤技術,使使用者可以通過搖桿甚至手勢識别擁有更為真實沉浸的場景體驗。例如,愛奇藝推出的“奇遇3”VR一體機,采用2片VR顯示屏,可為使用者提供簡單自然的操控體驗。
在VR内容生态方面,随着互動和計算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精品不斷。以中國電信天翼雲VR打造的“激戰到底”線上拳擊賽為例,從近距離的視角呈現“自由視點”“動态環繞360度”等場景,為觀看者帶來不一樣的觀賽體驗。
“VR在助力疫情防控、複工複産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愛奇藝智能首席執行官熊文表示,VR的核心特點是可以打破時空限制,防疫期間,使用者對VR的需求得到明顯提升。“在技術與内容生态的加速疊代下,相信未來VR還會有更大發展。”
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事實上,在休閑娛樂之外,近幾年,虛拟現實技術在顯示、傳輸、通信等領域同樣大顯身手,“VR ”已成為發展新趨勢。
“吱——砰”,伴随尖銳的刹車聲,晃動的座椅模拟出事故撞擊時的震感,令戴着VR眼鏡的司機李師傅吓得直哆嗦。近日,李師傅由于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生剮蹭事故,被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内接受教育——借助VR裝置,體驗數起交通事故的真實場景,并寫下心得體會。
“VR體驗令我意識到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以後開車時一定要多加注意。”李師傅說。
“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主要是利用VR技術,還原各類型體驗項目真實環境,從視覺、聽覺以及感覺方面加深安全意識。”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物展示、情景模拟、互動體驗等子產品設定,實作交通安全知識可視化,對提高交通參與人員安全意識、法治意識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業領域,VR也動作不斷,貫穿于設計研發、生産制造、維修巡檢等智能制造流程。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停靠”着一列極具未來感的AI地鐵車廂,它帶領觀衆深入領略廣州地鐵21号線天河智慧城站風采。
通過數字孿生與虛拟現實技術,地鐵營運方還将人工巡檢搬上雲端。地鐵運維人員隻需戴上VR眼鏡,便可以虛拟分身的方式進入車站,在虛拟空間裡進行漫遊、巡檢,有效降低了人員出動頻次和運維成本。
“數字孿生和虛拟現實的結合應用将大幅推動工業産品在設計、生産、維護等環節的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說,“随着VR産業的加速成熟,産品也将逐漸被消費市場接受,形成規模效應及成熟的盈利模式。”
政策引導逐漸完善
VR産業的“回暖”,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推動引導。近年間,中國将VR産業定位為超前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通過出台鼓勵發展政策、扶持産業發展基金等助推産業發展。
2019年3月,工信部等多部門印發《超高清視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将推動虛拟現實裝置等産業化列為重點任務;2020年2月,工信部印發《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複工複産的指導意見》提出,豐富虛拟現實等應用場景,帶動智能終端消費;2021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署釋出的《關于開展出版業科技與标準創新示範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強虛拟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的創新應用。
“十四五”規劃綱要将虛拟現實技術列入數字經濟重點産業,并明确給出發展方向,即推動三維圖形生成,發展虛拟現實整機、感覺互動、内容采集制作等裝置和開發工具軟體、行業解決方案。這對于産業鍊各方而言,猶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雖然虛拟現實産業的快速發展折射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但與部分國家的先進技術相比,中國VR技術仍有發展差距,這涉及到相關人才缺乏、科技攻關不足等多重原因。
有專家表示,今後應進一步加大對VR核心技術和關鍵器件研發的政策支援,通過加強合作辦學、定向培養等手段,促進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持續向市場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