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年丁玲。
丁玲1986年去世,我參加了治喪工作。靈堂需要挽聯,我想起她一生經曆,一生作品,她同我的交往,送了這樣一副:
遺愛難忘嘗為我謀一席地
雄文長在不随君上九重天
上聯說的是1984年她在籌備創刊《中國》文學雙月刊的時候,要我到那裡去工作,趁此把我從長沙調到北京去。那時上北京市的戶口是極難極難的事情。這件事雖然沒有辦成,但是她想幫我解決北京戶口問題的好意,我還是很感謝的。
此外,我還寫了許多副,供人選用。
監獄折磨荒原風雪真真遍體傷痕先生或也怕尋舊夢
國家興亡人民禍福刻刻萦回懷抱後死皆宜追覓遺蹤
這一副我是以“湖南人民出版社敬挽”的落款送去的。此外我那時做的那些挽聯草稿,哪一副被誰選用,哪一副沒有用上,後來都忘記了。日前清理雜物,發現一個小筆記本的殘頁,正好就是那時寫這些草稿的本子,現在照錄在這裡。
在黑暗中追求光明莎菲女士何須辯護
甫離南京即赴陝北丁玲同志畢竟忠貞
這裡的《在黑暗中》《莎菲女士的日記》和後面幾副裡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杜晚香》都是丁玲的作品。對照《丁玲紀念集》,知道這一副被治喪小組安排為杭州的“黃源 陳學昭敬挽”。
曆劫整三年敵我分明铮铮鐵骨南京獄
奔流數千裡資兼文武仆仆風塵西戰團
上聯的本事是:1933年5月14日丁玲被捕,囚禁在南京獄中;1936年10月逃走。11月抵達陝北蘇區首府保安。毛澤東作《臨江仙》一首送她:“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軍。”下聯的本事是:1937年8月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正式成立,有團員三十餘人,丁玲任主任兼黨支部書記。9月西戰團徒步從延安出發,到第二年3月,西戰團在山西活動六個月。對照《丁玲紀念集》,知道這一副被治喪小組安排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李何林 王士菁同挽”。
曆南京獄曆北大荒正氣歌聲震屋瓦
亦文小姐亦武将軍臨江仙曲繞棟梁
這裡《正氣歌》是文天祥的名著;《臨江仙》是指毛澤東寫“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軍”的那一首。這一副被武漢大學中文系出身的陳早春、顔雄、皮遠長三人選用。他們把我原來寫的“聲震屋瓦”改為“聲裂金石”,“曲繞棟梁”改為“曲繞屋梁”,改得好!
先生有才過屈宋
可憐無女耀高丘
這一副挽聯是集句。被包子衍、袁紹發選用。上聯引自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下聯引自魯迅《悼丁君》詩:“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
莎菲是何人藥裹琴書擔當時代大苦痛
先生誠健者鐵窗荒野鍛出驚世好文章
這一副落款“金華市文聯敬挽”。
北鬥載雄文雪峰呼喚出新型小說
東鄰問人物魯迅推許為無産作家
上聯的本事是:1931年丁玲作中篇小說《水》在《北鬥》第二、三期發表,馮雪峰在1932年1月号的《北鬥》上發表《關于新的小說的誕生》,認為這是“新小說的一點萌芽”。下聯的本事是:1933年5月22日,魯迅在内山書店接受北韓《東亞日報》記者申彥俊的采訪。記者問:“在中國現代文壇上,您認為誰是無産階級代表作家?”魯迅答:“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無産階級作家。”(見《新文學史料》1983年第3期)這一副落款“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著作編輯室敬挽”。
我那個筆記本上寫的挽聯草稿還有幾副沒有被選用:
尊魯迅為師交雪峰為友畢生高舉左翼大旗馳騁文壇六十載
遇寵辱不驚雖衰病不餒暮年創刊中國雜志栽培新進萬千人
下聯說的是1985年1月,丁玲、舒群主編的《中國》文學雙月刊創刊号出版。
登長白山訪金學鐵五年舊事如昨日
傳桑幹河記杜晚香萬篇力作付将來
當年罵你文章作者皆不肯重印
今日看他憂戚先生或捐棄前嫌
這一副的本事,例如曾經在丁玲主持的文學講習所學習過的瑪拉沁夫,在《文藝報》1957年第22期發表《清除靈魂裡的垃圾》一文批判丁玲;在《文藝報》1958年第二期的“再批判”專輯裡刊出了王子野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批判丁玲的《三八節有感》和張光年的《莎菲女士在延安》,批判丁玲的《在醫院中》。在這段時間裡,在報刊上發表了批評丁玲文章的還有曹禺、劉白羽、康濯等等許多人。丁玲複出之後,他們都對丁玲很尊敬和友好了。
彙集這些草稿在這裡,大約也可以算是别一種體裁的紀念文章吧。
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