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作者:意檀香研究

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照片的書籍——《紅星照耀中國》在美國、英國出版。通過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文字,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國共産黨。埃德加·斯諾曾用這樣的文字描繪對中國共産黨的感受,“我強烈感受到充滿活力的希望和人類不可戰勝的力量”。如今,埃德加感受到的這種力量已經帶領着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視訊加載中...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進入陝北蘇區,進行了100多天的采訪,遍訪紅軍将領、紅軍戰士以及普通群眾。他用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寫下《紅星照耀中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一個深得民心、充滿活力、前景無限的政黨。讓世界第一次知道了苦難的中國還有一支英勇戰鬥、剛剛進行過長征的工農紅軍。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美國密蘇裡州堪薩斯城是埃德加·斯諾出生的地方。為了紀念埃德加,在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的米勒·尼科爾斯圖書館裡專門設立了埃德加·斯諾特殊館藏室。收藏了很多埃德加·斯諾的手稿、檔案和電影膠片等,其中就有《紅星照耀中國》的手稿。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榮譽學院院長、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前主席 詹姆斯·麥克庫思科:《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在1937年首次出版時立即成為暢銷書。它同時在倫敦和美國出版,随後被翻譯成中文和許多其他語種,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國共産黨曆史和整個現代中國曆史最重要的曆史資料和參考書之一。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詹姆斯·麥克庫思科說,埃德加·斯諾選擇在戰争年代,曆盡艱辛去采訪和記錄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是因為埃德加知道,當時的中國需要能真正帶來希望的上司力量。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榮譽學院院長 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前主席 詹姆斯·麥克庫思科:(上世紀30年代初)埃德加·斯諾前往中國西北部報道當地的饑荒,他聘請了一位攝影師拍攝了照片,照片非常令人震撼。照片中的人正在挨餓,沒有東西吃,在路邊奄奄一息。埃德加·斯諾敏銳地意識到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貧窮、窮困的國家,政府上司能力極其糟糕。他了解了這種情況和革命的關系,中國需要更好的政府、更好的上司,以發揮其難以置信的潛力。他把這種了解帶到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中。我們為什麼要發展經濟,不是為了讓少數人發财,而是為了讓每個人都獲得發展,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和家人發揮自己的潛力。這就是埃德加·斯諾從中國共産黨上司人那兒了解到的願景,也是他當時對中國未來的展望。事實證明,他是正确的。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我和紅軍相處的四個月,是一段極為令人振奮的經曆。我在那裡遇到的人們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國人。在那些獻身于他們認為完全正義的事業的人們身上,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充滿活力的希望、熱情和人類不可戰勝的力量。”埃德加·斯諾筆下提到的這種“力量”,已用行動給中國帶來巨變。 

探訪埃德加·斯諾館藏室:“不可戰勝的力量”帶領中國實作巨變

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榮譽學院院長 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前主席 詹姆斯·麥克庫思科:在埃德加·斯諾通路中國後的這85年裡,中國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世界上從未見過這樣的國家。中國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高鐵線路,中國的通信和交通條件極大改善,人民生活水準也極大提高。

(編輯 溫焌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