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CL李東生:中國制造業必須改變自己 去适應變化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吳清 李正豪 北京報道

“TCL 40年發展經曆了改革開放全過程,之是以能夠走到今天,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變革創新的基因。這使得TCL能夠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把握機會、勇立潮頭。”10月26日,在《萬物生生——TCL敢為40年》(以下簡稱“《萬物生生》”)新書品鑒會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對《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表示。

另外李東生還對TCL的“敢為”進行了闡述:“一是敢為人先、不忘初心,二是變革創新、與時俱進,三是轉型更新,四是全球化經營。”

據悉,《萬物生生》為TCL成立40年官方授權作品,翔實記錄了TCL穿越改革開放全周期的創業發展史,已于9月28日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大會上首發。《萬物生生》由三條主線組成,一是産業更新、技術創新與核心能力提高,二是國際化和全球化探索,三是貫穿TCL發展始終的企業變革。三條主線互相交織與支援,共同構成TCL 40年發展的重要因素。

據介紹,《萬物生生》上市不到一個月,獲得大量關注和認可,并登頂京東暢銷書總榜等多平台。新書作者、人文财經觀察家秦朔告訴記者,“萬物生生”來自周敦頤的理學思想“萬物生生”與《周易•系辭》中的“生生之謂易”。《萬物生生》作為記錄中國制造業40年極具代表性企業的變革史,對于中國成為制造大國的曆程有客觀翔實的描述。

據悉,TCL從一家生産錄音錄音帶的地方企業起步,進入家電和消費電子為主的制造業,經過40年來持續變革創新、轉型更新,目前已形成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三大核心産業,擁有全球化産業鍊和供應鍊的完整布局,成長為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科技産業集團。

2009年底,李東生決定投資華星光電,進軍液晶面闆産業。這是一次重要的戰略抉擇,也孕育和造就了TCL的産業新生。目前,TCL華星已成為全球面闆産業的龍頭之一。

10月14日,TCL科技(000100.SZ)釋出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作淨利潤130.50億~133.50億元,同比增長533%~5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達90.30億~91.80 億元,同比增長346%~35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目前百年變局與疫情交織,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存在較多不确定性,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遭遇挑戰,但也蘊含着巨大機遇。關于“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制造之路”的話題也引發了深入讨論。

記者注意到,在全球化業務布局上,TCL自1999年就進入越南市場,啟動全球化探索。2004年,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進入歐美主流市場,并逐漸建構起全球化産業鍊。經過22年的全球化經營探索,TCL已在全球建立了42個研發機構、28個制造加工基地,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使用者超過9.6億個。2020年,TCL海外營收達734億元,已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領跑者之一。業内認為,在複雜的全球經貿環境中,TCL的探索與變革經驗,對于目前的中國制造,也具備借鑒和參考意義。

李東生指出,在變局之下,中國制造業必須改變自己,去适應變化。以TCL為例,過去10多年,TCL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将産業鍊供應鍊深入全球,全球化布局可将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降到最低。

(編輯:吳清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