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三屆香格裡拉國際觀鳥節經過3天緊張比賽和昨晚為時3小時對各個參賽隊的質疑答辯,結果已經評出。受組委會競賽部委托,由西南林業大學韓聯憲教授代表組委會競賽部評委對第三屆香格裡拉國際觀鳥節觀鳥賽成果進行點評。
一、香格裡拉國際觀鳥節觀鳥賽的特點
第三屆觀鳥節觀鳥賽12月20日7時開賽,22日19時結束,為時3天。本次比賽設立了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松贊林寺-高山植物園一個主賽區,尼西鄉湯滿河谷,小中甸水庫環線兩個分賽區。香格裡拉國際觀鳥節的觀鳥賽在國内的同類型賽事中具有如下特點:高海拔、長時程,多賽區。對參賽選手的體力和意志均具極大挑戰。本次比賽少數選手出現高山反應,甚至急性肺水腫的狀況。所幸本次觀鳥節組委會工作做得十分細緻周密,專門安排了醫生和救護車,生病的選
手得到及時送醫治療,目前恢複狀況良好。
二、本屆觀鳥賽的成績:增加了物種記錄,揭示了某些鳥類的遷徙停留行為。
本次觀鳥節觀鳥賽共有16支參賽隊伍,參賽選手64位。共記錄有效鳥種170種。與第一屆和第二屆觀鳥節的記錄的鳥類名錄比較,第三屆觀鳥節新增鳥類記錄25種,分别是青頭潛鴨,鵲鴨,牛背鹭,胡兀鹫,孤沙錐,火斑鸠,灰卷尾,白喉扇尾鹴,紅嘴藍鵲,岩燕,橙斑翅柳莺,黃腰柳莺,黃眉柳莺,四川柳莺,棕頸鈎嘴鹛,棕頭雀鹛,褐鴉雀,黑頸鸫,紅脅藍尾鸲,紅尾水鸲,白冠燕尾,領岩鹨,黃頸拟蠟嘴雀,拟大朱雀,紅胸朱雀。
唯一隊伍記錄鳥種為9種,分别是青春白鹭隊記錄的火斑鸠,白頸鴉,白頰噪鹛,紫嘯鸫;金江日月隊記錄的灰卷尾;閑雲野鶴隊記錄的紅脅藍尾鸲;高原金雕隊記錄的領岩鹨和紅胸朱雀:香格裡拉隊記錄的褐鴉雀。
目前國内鳥類名錄有幾個系統,觀鳥圈子的人土使用鳥類保護國際依據DNA分子研究結果推出的鳥類名錄,特點是名稱變化比較快,很多亞種被提升為種。而專業學者比較保守,使用的是以形态為主的鳥類名錄。科學院與環保部聯合釋出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兩者之間的鳥類物種數量差異很大。
2018年我編寫《香格裡拉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對鳥類物種名錄進行了歸納整理,香格裡拉市全境記錄鳥類360種。其中白肩雕是第一屆觀鳥節增加的新紀錄。本屆觀鳥節為香格裡拉市的鳥類名錄增加了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普通秧雞、拟大朱雀、黃嘴朱頂雀、大沙錐、孤沙錐7個新紀錄。中華秋沙鴨和青頭潛鴨的觀察記錄,使我們認識這兩個瀕危物種,冬天可以分布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湖泊越冬,為這兩個珍稀物種分布和越冬地提供了新的資訊。
本次觀鳥賽對鳥類的遷徙習性有了更多了解。比賽中記錄的灰卷尾、栗背岩鹨、領岩鹨、火斑鸠,大沙錐、孤沙錐等鳥類在鳥類學專著記載,認為它們秋季向南遷徙,冬季不會栖息在緯度偏北,海拔3300米的香格裡拉高原山地,本屆觀鳥節各隊的觀鳥資料,揭示這些鳥冬天依然能在高原上生活。
部分參賽選手在湯滿河谷還觀察到河烏、褐河烏同域分布的有趣現象。
三、提高自己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本次比賽有個規定,如果被評委質疑并确定無效的鳥種觀察記錄超過10種,參賽隊成績無效。競賽部評委并沒有執行這條規則。個别隊辨認錯誤的鳥種比較多。我個人覺得原因出在兩個問題上。一是過分相信書。寫得再好的書,也可能存在錯誤,是以不能依靠一本書辨識鳥種,要多看幾本不同的書。第二,簡單地按圖認鳥。不閱讀有關鳥種的文字說明。中國很大,鳥類亞種很多,繪畫圖鑒和照片圖鑒不可能把所有亞種全部描繪出來,但在文字描述中會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是以一定要認真讀文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