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作者丨江氏小盜龍

恐龍化石不少見,但是包成歐泊寶石的恐龍化石就很少見啦,澳洲就發現了歐泊化的恐龍化石!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記得在中學的地理課本上,将澳洲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在澳洲出産的衆多礦物中,有一種寶石被稱為歐泊,它可是澳洲的“國石”。你知道最近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恐龍,它的化石都變成歐泊了嗎?

來自閃電山脊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經過加工的歐泊,圖檔來自網絡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歐泊鑲嵌的戒指,圖檔來自網絡

歐泊學名蛋白石(Opal),是天然硬化的二氧化矽膠凝體。由于其在光線之下能夠折射出多種夢幻般的豔麗色彩,并且炫目的變彩效果,是以成為一種名貴的寶石。在衆多出産歐泊的國家中,澳洲的歐泊價值最高,而在澳洲出産的歐泊中,産自澳洲南部新南威爾士州“閃電山脊”的黑歐泊價值最高。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閃電山脊所在的位置,圖檔來自網絡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黑歐泊是閃電山脊的特産,圖檔來自網絡

盡管稱為“閃電山脊”,但是這其實是個小鎮的名字,并非真的有山脊。正是因為出産如此值錢的寶石,許多人來到閃電山脊尋找歐泊,他們便是寶石獵人。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理查德·福斯特與他的妻子,圖檔來自網絡

理查德·福斯特(Robert Foster)便是一位寶石獵人,他很早就已經來到了閃電山脊。1986年,福斯特在一個名為“羊牧場”的蛋白石礦中發現了一塊已經歐泊化的古生物化石。福斯特起初認為這隻不過是一節馬蹄子,但是後來他發現了更多的歐泊化石。福斯特将自己的發現告訴了當地的古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在看到發現之後,認為非常重要,他們聯系了附近的澳洲陸軍。軍方派出了預備役人員協助古生物學家的大規模挖掘,之後人們發現了超過100塊化石。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大量已經歐泊化的恐龍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福斯特和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化石後來被收藏在博物館之中,這些化石被人們遺忘長達15年之久。福斯特後來得知化石被悉尼的一家歐泊商店展出,并且有可能被出售,于是他通過交涉收回了化石,并将化石帶回家中。後來,福斯特的家人将這些化石捐獻給了澳洲蛋白石博物館(Australian Opal Museum),化石終于得到了研究。

2019年,古生物學家們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羊牧場福氏龍,來自澳洲新南威爾士州閃電山脊一新禽龍類恐龍(恐龍,鳥臀類)》(Fostoria dhimbangunmal, gen. et sp. nov., a new iguanodontian (Dinosauria, Ornithopoda)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Lightning Ridg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的論文。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福氏龍的部分化石,圖檔來自論文

論文描述并命名了福斯特發現的化石,名為福氏龍(Fostoria),屬名正是獻給福斯特,以紀念他在化石發現和保護上做出的貢獻。福氏龍的模式種名羊牧場福氏龍(Fostoria dhimbangunmal),種名“羊牧場”是當地原住民對于蛋白石礦的稱呼。

<h2>新的禽龍類</h2>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福氏龍的外形類似于上面的荒漠龍,圖檔來自網絡

福氏龍的體長大約5米,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屬于禽龍類,是典型的植食性恐龍。

福氏龍的腦袋較長,嘴巴前部長有堅硬的角質喙嘴。在福氏龍的嘴巴中長有兩排像樹葉一樣的牙齒,可以用來簡單的咀嚼植物。在福氏龍的腦袋兩側長有一對眼睛,其視力較好,能夠及時發現身邊的危險。

福氏龍的脖子不長,呈S型彎曲,向後連接配接着結實的身體和長長的尾巴。從外形上看,福氏龍是一種能夠迅速奔跑的恐龍,因為它長有長而健壯的後肢。從比例上看,福氏龍的後肢明顯要比前肢長,其前肢上長有五指,後肢上長有四趾,其中三個趾頭與地面接觸。其實福氏龍既能夠以四足行走,又能夠以後肢雙足行走,當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依靠雙足迅速奔跑,而平時則是以四足緩慢行走,因為四足比雙足更省力。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福氏龍的腳趾骨化石,藍色就是歐泊化,圖檔來自網絡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屬于禽龍類的曼特爾龍,圖檔來自網絡

福氏龍屬于禽龍類,是以它的外形更接近于著名的禽龍,屬于強壯而靈活的植食性恐龍。

成群的寶石恐龍

福氏龍的化石發現于澳洲西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地層屬于格林溪組地層(Griman Creek Formation),時代為阿爾必階至森諾曼階,時間大約在距今1億年前的白垩紀時期。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白垩紀時期淹沒澳洲中部的伊羅曼加海,圖檔來自網絡

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在閃電山脊的蛋白石礦中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證明這裡在一億年前是一片廣闊的泛濫平原,湖泊和河流在此彙入名為伊羅曼加海(Eromanga sea)的内陸海。在内陸海周圍生長着大片森林,成為恐龍理想的栖息地。除了本次命名的福氏龍,發現于格林溪組地層的恐龍還包括有閃電獸龍(Fulgurotherium)、木他龍(Muttaburrasaurus)、沃格特鳄龍(Walgettosuchus)和Weewarrasaurus。以上的恐龍僅僅是那個時代澳洲恐龍的冰山一角。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閃電獸龍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木他龍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沃格特鳄龍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福氏龍的發現不僅僅代表了澳洲一種全新的恐龍,其化石實際上來自于四個個體,其中既有成年個體,也有未成年個體。福氏龍也成為澳洲第一次發現成群恐龍的化石埋藏,直接證明了福氏龍是一種群居的恐龍。

圖注:成群活動的福氏龍,圖檔來自網絡

福氏龍的發現、研究及命名是一段傳奇,它來自于澳洲最珍貴寶石産地,化石散發着奇異的藍色光澤。這些歐泊化的化石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最終被我們還原,成為一群生活在一億年前神奇南方大陸上的恐龍。

澳洲發現骨頭變成寶石的恐龍

圖注:歐泊化的福氏龍化石,可以看到化石中投出的藍色,圖檔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Phil R. Bell; Tom Brougham; Matthew C.Herne; Timothy Frauenfelder; Elizabeth T. Smith (2019). "Fostoriadhimbangunmal, gen. et sp. nov., a new iguanodontian (Dinosauria, Ornithopoda)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Lightning Ridg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Journal ofVertebrate Paleontology. Online edition: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