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頰鹎(學名:Pycnonotus leucogenys)白頰鹎體長25~28厘米,翼展29~38厘米,體重29~38克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橄榄褐色鹎。褐色的冠羽形長而前彎。臉、颏及喉黑色,具白色頰塊。下體近白,尾下覆羽淺黃。尾黑而端白。不可能與任何其他的鹎混淆。虹膜深褐色;鳥喙黑色;腳爪黑色

中國雲南 ,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以東的地區
善鳴。樹栖性,以果實為主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種子、野櫻桃、核果、草莓、漿果和其他果實。兼吃昆蟲,夏季育雛期間捕食大量昆蟲。常成群活動在高大喬木頂部,有時亦到小樹和灌叢中活動。一般不遠飛,多做短距離飛行,即使受到幹擾,至多飛幾米或10多米即停下,但在空曠地方亦飛得較快和較遠。性較馴善,亦愛鳴叫,叫聲似黑喉紅臀鹎;叽喳作叫;也有憤怒的pit-pit聲。鳴聲為三或四聲的短語如tea-for-two及take-me-with-you,随意拼組。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海拔 1200-2500米 的茂密森林中,在樹上編碗狀巢,巢多置于林下竹叢和灌木叢中,距地高0.8-1.5米,隐蔽甚好。巢為杯狀,主要由細枝、草莖、草根等材料構成,有的還有苔藓、蛛網等材料,内墊有細草莖和草根。每窩産卵4~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