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尚無車馬喧

二十日晚上九點離開米堆冰川,算起了,七月十四日從雲南的虎跳峽到西藏的察隅縣,轉入上下察隅兩個鄉鎮,到阿紮冰川,這一個星期走了一千多公裡,路上遇不到十輛車,尚無車馬喧。

進入然烏鎮後,自駕的外地車魚貫而入,路上一下子熱鬧起來,這是吹噓了幾十多年的“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川藏段。

尚無車馬喧

當晚我們在距波密縣城四十多公裡外,在318國道邊借公共汽車亭露宿,翌日早上起來,汽車的電池啟動不了,隻好攔截過路車幫忙帶動,幫忙搭電的是一輛當地小車,兩位當地年青人,他們二話不說,熟練而快捷,看樣子是經常助人為樂,事後腼腆地回敬我的道謝:舉手之勞!。一句帶有暖意的簡潔話語,把晨曦的清冷載走,也把我們路上第一次小意外暖成小熱身、、、、、、

尚無車馬喧

上午十點到了波密縣縣城,先去購買一個備用電池,再摸入縣城郊外不到五公裡的卓龍溝,又回到遊人稀少的“聖地”。

尚無車馬喧

我們沿着車輪痕迹,回旋在僅可通一輛小車的碎石山路上,在卓龍寺前停放好,穿過卓龍寺後的陰森。

尚無車馬喧

潺潺流水,漸漸入耳,遠遠聞聲。

尚無車馬喧

在這片森林下,稀稀落落挂了一個個小木盒,這是西藏的特色樹葬,我在上山時還沒有在意,一心在雪山峰頂下尋找卓龍溝,借助清澈的雪溝溪流,清爽身心。

尚無車馬喧

傳回路上,擡眼擔望,樹上這一個個小木盒,挂着是一歲以下的幼童。是藏族人“移民”後五種葬法的最簡易的一種,分别是火葬、天葬、水葬、土葬、懸棺。樹葬是五種葬法中最簡單的,列為懸棺一欄。

尚無車馬喧

卓龍寺是卓龍溝的唯一建築,為上山“探望”孩童的父母超度,順便歇息。

尚無車馬喧

卓龍寺下難得一片草地,藍天白雲,綠影婆娑,清溪湍流,是當地人把拜祭當成郊遊的好去處。

尚無車馬喧

回到318國道上,想起附近的嘎朗王宮遺址。

尚無車馬喧

可惜大門緊閉,無從探究:公元一百多年前,由吐蕃王朝第十七代贊普止貢贊普的兒子夏赤建立的嘎朗王朝。這個行宮曆經五十三代後,最後王朝覆滅,留下遺址。

尚無車馬喧

悠然見南山。

尚無車馬喧

離開波密時,在古鄉湖前,我留戀這一幕:尚無車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