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美好的事物與食物都令人心生向往,無限欣喜。
-------------------茗家小食光

野荠菜玉米面窩頭
現在的我們都講究多吃粗糧更健康。正所謂憶苦思甜,在父母那一代人的早期記憶裡,能吃上一頓玉米面做的飯算是很奢侈的一餐了。聽媽媽講,在她們小時候,玉米面一般都是和其它豆面,甚至是榆樹皮面混合在一起制成窩窩頭,是沒有一點白面的,即使這樣,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能吃上一次要高興好幾天。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不似從前,日日都是精制的各種米面制成的食品,再加上大魚大肉每日也不間斷,為了給身體減輕負擔,現在吃粗糧反而變成了一種時尚,一種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以,用玉米面制成的窩窩頭也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
野荠菜
今天已經是谷雨了,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正好在春季野菜最鮮嫩的時候多采摘了一些,洗淨焯水後凍在冰箱,是以,我今天就分享一道低脂健康的粗糧主食,用春季最應景的野菜作為輔料,加以玉米面制作成松軟的窩頭,來抓住這春天的尾巴。
【野荠菜玉米面窩頭】家庭做法分享:
主要材料:玉米面200克,糯米粉60克,白面粉30克,開水220克,酵母粉2克,小蘇打1克,野荠菜90克。
具體做法:
1、玉米面200克,放入盆中;
2、用開水燙玉米面。燒開一鍋水,倒入約220克左右,用筷子将玉米面劃散成面絮;這些水量的玉米面是比較濕潤的狀态;
3、将玉米面絮涼至溫熱。此時可以準備荠菜:提前從冰箱取出解凍後,将荠菜切碎備用;
4、涼至溫熱的玉米面加入酵母粉和小蘇打再次攪拌融在面裡;
5、加入剩餘的糯米粉和白面粉(可以全部用糯米粉更柔軟,我是因為糯米粉不夠了加了點面粉);
6、将切碎的荠菜也一起倒入面絮中;
7、用手抓揉成面菜團;(不用特意使勁揉,稍微抓捏成團,使材料混合均勻即可)
8、開始捏窩頭。我是取一小塊面團雙手搓成短圓柱形,之後用右手食指從中間捅進去,同時左手配合握住轉圈,使窩頭的孔洞變大一點形成錐形;
9、依次做好所有窩頭;全部放入蒸屜中蓋蓋醒發二十分鐘;
10、醒發好之後,開中火上汽後蒸約10分鐘即可。
我做的窩頭個頭比較小,蒸好之後忍不住就吃了三個,非常的松軟,還帶有野菜的清香。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自己蒸出來的玉米窩頭特别硬,口感瓷實還有點帶渣,其實要想做出比較松軟的口感,依照我的經驗有三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用開水燙玉米面。目的就是降低面中的筋性,使制作出來的窩頭更加柔軟。同時,在玉米面中倒入開水使不要一次倒完,要緩慢一點點加入,邊倒邊用筷子攪散,這樣能使它燙的更加均勻;同時用開水燙面,還能去除玉米面中特有的澀味;
其次,可以适當加入少量酵母和小蘇打,同樣增加成品的松軟口感,而且發酵後的食品更容易消化,利于身體的吸收;
最後,我還習慣加入一些糯米粉。不僅能使窩頭的口感變的細膩,而且增加了黏性,使窩頭不易散的同時更添柔軟度。
與普通的玉米窩頭相比,我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春季的美味野荠菜,增加了一些清香味道。我這次做了三鍋,分給了婆婆一多半。對于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多吃這些粗糧野菜對身體也是非常好的;當然,對于愛美的減肥人士,可以用它來當做主食,完全不用擔心熱量超标。
之前在荠菜最鮮嫩的時候回老家挖了很多,要想在之後的時間裡也能吃上這一口鮮味,那麼看看我是如何儲存保鮮這些荠菜的吧,把方法也一并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采挖回來的野荠菜沖洗幹淨,要多洗幾遍去除雜質及泥土;
其次,清洗幹淨後,燒一鍋開水,水中放入少許食鹽和食用油,将荠菜焯水變軟後撈出;
最後,待荠菜涼至不燙手擠掉水份,攥成團分成合适的大小份,分别裝入保鮮袋中,放入冰箱冷凍儲存。這樣在吃的時候取出一袋解凍後就如同新鮮的一樣。
我是茗家小食光,一個愛美食、愛分享、愛生活的80後在職寶媽。每天會分享日常早餐及普通家常菜。圖文均為本人原創,請尊重我的勞動成果呦!感謝每一位朋友的關注與點贊,同時也歡迎每一位朋友轉發并留下您的寶貴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