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去年十一前夕,TI(德州儀器)取消了新晔的代理權之後,今年10月4日,業内再次爆出,TI将于2020年12月31日終止安富利的代理權。然而僅三日不到,今天又爆出TI将在2020年12月31日前終止與文晔和大聯大子公司世平的代理權。至此,TI的代理商隻剩下了艾睿一家!
TI接連取消代理商代理權
去年9月28日,TI宣布将在2018年12月31日終止新晔代理權。TI當時表示,“我們一直在評估我們的全球分銷網絡,并做出必要的改變。有衆多的因素用于這些評估,根據最近的評估,做出了這個決定。”
在砍去了新晔,TI又新增了文晔成為了其新的代理商。當時傳聞稱,而文晔與TI的高層關系頗為密切,是以使得文晔成為了此前TI代理商調整的最大赢家。
不過,誰曾想,僅一年的時間,文晔就被TI終止了代理權。
今天,根據台灣媒體報道,TI計劃于2020年12月31日前停止與文晔以及大聯大子公司世平興業的代理關系。TI業務占據大聯大進貨總額的11.28%,占世平興業總額的22.1%;占文晔進貨總額的20.05%。
随後文晔回應稱,已接到TI通知。文晔CEO表示将會開發更多産品線,控制成本,并提升營運效率。
與此同時,世平CEO給團隊的内部郵件也被曝光。在該内部信中,世平CEO表示,尊重TI的決定,并将盡最大努力保證客戶的順利過渡,盡量減少客戶中斷。同時将優化産品組合,提高營運效率。
在幾日前,根據安富利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送出的檔案顯示,TI于當地時間周二告訴安富利,“由于TI戰略的發展,TI計劃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終止與該公司分銷合作關系。”
資料顯示,目前TI産品占安富利年度銷售額的10%份額。
安富利表示,它将繼續尋求機會支援其目前和未來的客戶,同時降低營運成本。“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一直在發展我們的分銷網絡,以更好地與我們與客戶建立更緊密,更直接的關系。” Texas Instruments說。“随着我們建立這些直接關系,我們将不會有太多的業務通過分銷管道流動,并且需要更少的分銷商。”
至此,TI在的代理就隻剩下了艾睿。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艾睿成為了此次TI代理商調整的最大受益者,但是接下來艾睿的代理資格又能維持多久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歐洲的EBV也被TI取消了代理資格。
顯然,TI正在加速收回代理權,對外的合作模式似乎正加速轉向直銷。TI在其對外聲明當中表示,短期内将TI與客戶的合作模式不會立即改變。言下之意,在未來可能将會有較大改變。
背後原因何在?
通常來說,在電子行業,晶片原廠與代理商之間應該是互相依存的關系。當然這個關系也是動态變化的。當原廠産品不夠強勢的時候,需要依托代理商的管道開拓能力和銷售能力,幫助原廠争奪市場;當原廠産品強勢的時候,代理商也能夠幫助其服務更多的中小客戶,提供更為快速的技術支援及客戶服務,同時也能夠幫助原廠減輕庫存壓力、降低資金壓力,減少人員投入。
那麼為何TI會接連砍去多家代理,隻剩下艾睿一家呢?
有業内人士認為,在近幾年上遊原廠之間的并購潮之下,TI并未有相應的動作,自身的産品線雖然非常的廣,市占率也非常的高,但是也已經幾乎到頂,是以TI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益,自然就需要進行轉型,“由做大變為做強”。即,抓高毛利率産品線和優質的終端大客戶,放棄低端市場。而代理商所能夠貢獻的毛利率本身就不高。另外加上貿易戰以及華為等國内的大客戶在元器件品牌選擇的“去美化”和“國産替代”趨勢的影響,TI不得不進行政策調整。
同樣,也有網友表示,這些“代理商的不作為是被抛棄的很重要原因! 代理商定位和原廠一樣,隻盯大廠,沒增值服務!應用有問題,沒人理!價格比市場貴!另外,抛棄代理商,意味TI不想做市場量,是要做精做強!可以100%肯定,隻要有利益,代理商肯推可替代産品,TI将隻做别人不能做的!”
有網友表示,“目前的代理商,世平,文晔,艾睿都太大了,指揮不動,想法太多,也是被取消的原因”。
網友“會修電腦的程式猿”就爆料稱,“文晔和安富利曾經對客戶勸退做zigbee,本來TI的cc2538和cc2652在穩定性上是吊打silabs的em35x和efr32的,文晔和安富利一個勁的唱衰zigbee,結果市面上的zigbee産品都是用的silabs的方案,易登和世強推廣zigbee很有功勞。”
另有網友表示,“我覺得TI不指望代理商價值了。認為抓重點客戶直接服務就夠用了。代理商沒什麼太多價值,庫存是TI自己的,申請樣品客戶自己弄,技術支援在德儀support,BOM都能TI網站直接給分析。以後小客戶TI官網直接下單。大客戶TI自己支援。隻是現在我在想TI是否已經建立了物流支援體系?未來沒有賬期。把代理商的利潤留給客戶。最差讓艾睿兜底。不過艾睿也不會過的舒服。低利潤,長賬期,愛做不做。這跟艾睿的利潤要求違背。”
還有網友表示,“對于TI而言代理确實沒太多價值,對于代理而言做TI是投入資金最少收益最大的,小客戶有TI store,大客戶TI直銷。”
綜合來看,TI此次政策調整,“做精做強”的内因以及代理商價值減弱和國内的“去美化”、“國産替代”的外因影響,可能兼有之,但是最終這場變革是會成功還是會失敗,仍是未知之數,或許正因為如此,TI并未過于激進,而是仍保留了艾睿一家代理。
另外,TI此次政策調整的背後,則是TI強勢的市場地位。據IC Insights的資料顯示,2018年TI憑借108億美元的銷售額,以及18%的市場占有率,繼續牢牢占據着模拟IC市場第一的位置,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占率(18%),都遙遙領先于其它廠商(是第二名ADI的兩倍)。而這也正是TI接連砍去多家代理商的底氣。
最後,從TI的發展曆史來看,過去多年以來,德州儀器的營收雖然增長并不快(2011-2018年6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僅4%不到),但是淨利潤近6年來增長了217%,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6.2%;利潤率也從2011年的16.2%增長到了2018年的35.4%。毛利率也早已超過了60%(2018年已達65.1%)。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也不難看出,從2011年到2016年間,TI的營收幾乎沒有增長,隻在2017年出現了11%的大幅增長,但是淨利潤僅增長了3.67%,利潤率更是出現了下滑。2018年營收雖然隻增長了5.5%,但是淨利潤卻猛增了51.5%(這主要得益于其模拟IC産品線的強力支撐,特别是在車用與工業兩大領域,以及兩座12寸類比晶圓廠成本效益的發揮),淨利率也增長到了35.4%。
總的來看,近年來TI的工作重心似乎一直都不是在提升營收規模上,而是在提升利潤和利潤率上。但是,随着産品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提升到較高水準,想要再進一步提升,将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在産品強勢、市占率領先的背景之下,減少代理,更多的向客戶提供直供,則有望幫助TI進一步提升産品的利潤率。
直銷模式才是未來?
其實,TI并不是第一家拿代理商開刀的晶片原廠。近年來,随着上遊晶片原廠之間的并購加劇,下遊的代理商格局也随之發生了巨變。
2015年,安華高以370億美元并購博通,在并購完成,新博通成立之後,立即就對分銷商進行了大調整,其中,原先代理商安富利、艾睿、世強、益登、亞訊、文晔、大傳紛紛出局,隻剩下了新蕾、科通、新晔、全科四家。
2016年,ADI公司宣布以148億美元收購Linear。在ADI完成對Linear并購之後,也與戰略合作超過十年的安富利分手,艾睿成為了其唯一的全球分銷管道合作夥伴,世健國際,香港駿龍才為區域性代理商。
2018年,繼TI取消新晔代理權之後,CYPRESS(賽普拉斯)也釋出通知,宣布對銷售管道進行了調整,取消了科通芯城、時訊捷和創興電子這三家代理商的代理權。
今年6月,英飛淩宣布以90億歐元現金收購CYPRESS,若此項交易成功,預計下遊代理商管道将再次發生巨變,代理商數量或将進一步減少。
随着上遊原廠之間的并購加劇,頭部的原廠将會越來越強勢,相比之下,代理商作用開始逐漸弱化,話語權也進一步降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晶片原廠還開始試水線上直銷。
在2018年9月21日的阿裡雲栖大會上,阿裡雲IoT攜手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Cypress、瑞薩、意法半導體、兆易創新、博通內建、移遠通信、新唐科技等衆多國内外知名半導體公司宣布“2018天貓晶片節”盛大開幕,并同期在天貓線上首發了18款晶片模組。
今年3月的第二屆天貓晶片節之後,阿裡雲及天貓方面表示,此次晶片節為商家帶來了極大的流量和客源,總成交額增長近5倍,入駐晶片模組品牌翻倍。
雖然,目前這種直銷模式對于原廠的貢獻十分有限,但是也确實給了原廠一個新的方向。
此次TI一口氣砍掉了三家代理,僅剩下艾睿一根獨苗,也使得外界普遍認為,TI很快将會走向“直銷模式”。而在領頭羊TI的帶動之下,其他晶片巨頭可能也會繼續跟進。
TI的變革會成功嗎?
不過,不少網友并不看好TI此次的“變革”,也不看好直銷模式。
網友“煥**”就認為,TI取消代理商,“就是簡單眼紅代理商那點利潤,吃獨食而已,不要解釋得那麼好聽,能否成功轉型還難說,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就美好了,中間商分擔了原廠太多的風險與責任,不是那點利潤可以衡量的。”
網友“薛**”也表示,“TI的直銷,無利益共享,會使得更多的人去替代它,我認為,現在是TI衰落的開始。”
網友“Stick”則表示,“小微企業更看中集中采購,代理商的價值就展現出來了,代理商的FAE與原廠的薪酬體系不一樣,不同意原廠的技術支援能替代代理商,其它的諸如備貨,報關,帳期,融資,法務等,代理商有明顯優勢,愚見:直銷的效果風險大。”
此外,也有不少網友認為,TI此舉可能會适得其反,将會促使大代理為了填補失去的産品線而去簽下更多的國産品牌,進而加速國産替代,推動國産晶片市場的成長,加速對于國外品牌市場佔有率的蠶食。
編輯:芯智訊-林子/浪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