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蕪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舉辦的“非遺進景區”活動走進蕪湖古城,讓遊人“零距離”體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當天下午,蕪湖古城遊人如織,在景區的大舞台上,藝術家們為現場的觀衆準備了一場别開生面的非遺文化演出。展演的劇目中,既有蕪湖獨具特色的本土戲曲,也有經典的傳統劇目。淳樸流暢的黃梅戲、字正腔圓的平劇、抒情優雅的梨簧戲、爽朗質樸的無為民歌、獨具藝術風貌的南陵目連戲等具有藝術特色、富含文化底蘊的節目紛紛亮相,引得衆多遊客駐足欣賞。铿锵的鼓點、俏麗的裝扮、紮實的唱功,台上的演員唱念做打,台下觀衆凝神觀看,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喝彩聲。“一邊遊覽還能一邊欣賞這場難得的藝術大餐,讓我們近距離體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遊客張成宇對記者說。
栩栩如生的花鳥通草畫,精緻小巧的手工香囊,形象逼真的石刻畫……在非遺展示區,蕪湖鐵畫、蕪湖通草畫、蕪湖石刻畫、章氏傳統女紅制作、徽派插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紛紛亮出“絕活”,通過現場制作、互動體驗的形式,為遊客講解、展示制作過程,讓遊客深度了解非遺背後的故事,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博大精深。在蕪湖通草畫的展台前,花鳥等立體造型的精美通草畫引起很多小朋友的興趣。在孩子們目不轉睛的注視下,通草畫傳承人毛藝濤拿起材料,制作技藝娴熟而細膩,很快一支通草制成的花便出現在他的手掌上。毛藝濤将花遞給孩子,拿到花的孩子頓時歡呼雀躍。與孩子的興趣點不同,傳統女紅制作的展台則更受年輕人的歡迎。造型各異、外形精美、小巧玲珑的香囊引來很多年輕人紛紛拍照。在非遺展示現場,不僅有充滿藝術魅力的手工藝品,香氣四溢的耿福興小籠湯包、酥燒餅,好吃的四季春美食,香甜醇厚的戴氏荷花酒釀,也大受遊客們的歡迎。
“這是繼非遺進校園、進社群、進公共文化場所之後,市非遺中心舉辦的第四場‘非遺展絕技 文化進萬家’活動。”蕪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活動共有9個本土戲曲、民歌及10個非遺項目參加展演和展示,這些“非遺”項目是我市衆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的代表,既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又有傳統技藝。“非遺走進景區,以本地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特色旅遊景點相結合,借助非遺特色鮮明、觀賞性強、内涵深厚的特點,推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讓非遺文化鮮活地呈現在市民面前。”該負責人表示,11月上旬,“非遺展絕技 文化進萬家”活動還将走進蕪湖市消防支隊,讓消防員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