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身邊有很多謀士,為他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有一個人雖然名聲不顯,卻被很多人認為是“民國第一謀士”,這個人就是何成浚。

何成浚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是以一早就被送到了日本振武學堂學習,在日本他結識了蔣介石,此時的蔣介石還是他的學弟,蔣介石追随孫中山,何成浚追随黃興。不過後來黃興去世,何成浚就開始追随孫中山,遊走于各個軍閥之前,用自己的鐵嘴讓一直沒什麼軍權的孫中山能擁有中國革命的話語權。
何成浚的資曆很深,他還擔任過國民政府第一任參謀長,隻不過何成浚更像是張儀式的人物,并不擅長帶兵打仗,他在北伐戰争中吃了大虧,就被蔣介石調回來繼續當參謀。
北伐軍打到濟南時,日本人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濟南慘案”。在談判期間,中方受到了日方的百般刁難。最開始中方的談判官是熊式輝,但日本人根本不和他談,最後蔣介石隻能啟用何成浚。何成浚在談判過程中軟硬不吃,既沒有丢失國民政府的尊嚴,又沒有激怒日本人,得到了蔣介石的稱贊。
而對付軍閥就更容易了,何成浚知道每一個軍閥喜歡什麼,害怕什麼。在“蔣桂戰争”中,何成浚先後說服了李明瑞、楊騰輝、何鍵倒戈,直接導緻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最終失敗。
在中原大戰時,何成浚直接拉了一火車皮的銀元到戰場,收買了很多馮玉祥的部下,這樣子在中原大戰中馮玉祥就沒法對蔣介石構成威脅了。
面對張學良,何成浚更是遊刃有餘。他知道張學良愛玩,就天天陪着張學良花天酒地,等到盡興了才說起易幟的事,張學良正在興頭上,直接就默許了。
為蔣介石立下大功的何成浚為什麼會變得默默無聞呢,這主要是因為他在西安事變中得罪了蔣介石。他以為蔣介石這次在劫難逃,就公開支援何應欽取代蔣介石。是以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他立刻遭到了蔣介石的雪藏,甚至過往的功績都被淡化。
1949年,何成浚見國民黨大廈将傾,自己又不得蔣介石重用,就幹脆去了香港。後來在老朋友的幫助下,他又輾轉去了台灣,在台灣安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