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及宣統,都是近視眼,都戴眼鏡。但擁有眼鏡數量多,做工精,樣式美,雍正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清宮史料記載,康熙年老後視力變弱,後來戴上了兩廣總督進獻的水晶眼鏡,感覺覺得不錯,就賜給了兒子胤禛,胤禛年輕時視力就不太好,自己說是戴了父皇禦賜的眼鏡才變得"精明"。
45歲的胤禛,走上了人生巅峰,成為大清國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古代晚上看書得靠油燈、蠟燭,光線又差,白居易寫過一首詩:"散亂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每當閱讀、批寫奏折不覺清晰時,他就會随手拿起眼鏡戴上,瞬時一片清晰。視力不濟的雍正在戴上眼鏡後如獲至寶。開始揮動毛筆開始了瘋狂的工作,由此雍正成了清代皇帝中最喜歡眼鏡的一位。
雍正皇帝影視形象
雍正帝配戴的眼鏡全由内務府造辦處奉命專門制作。據清史檔案《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檔》載,雍正元年(1723),有聖旨,"按十二個時辰做近視眼鏡十二副,再哪個時辰看得多的,重做六副。"在為眼鏡找材料的工作中,十三爺允祥經常四處幫着搜羅。雍正分别有子時到亥時眼鏡各兩副,共24副。難道在不同時辰看奏折還要戴不同的眼鏡嗎,為啥有這種分法,咱們是無法揣測了。隻能說雍正皇帝對眼鏡的熱愛那真的是達到了非同一般的程度啊!
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随處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眼鏡稀缺的古代,眼鏡甚至成了雍正随處可見的小擺設,四宜堂如意床上、京中大殿、乾清宮大殿,還有弘德殿,甚至在他的銮轎中,外出時的車上等等,都放有專門的禦用眼鏡。原來雍正曾吩咐太監:隻要是他會到達的地方,每個地點都要擺上兩副。
故宮養心殿
雍正不僅自己喜歡眼鏡,這項個人愛好也慢慢發展成維護君臣關系的工具,他還把眼鏡賞賜給内外大臣,以示特殊感情和格外禮遇。
雍正十一年,雍正将一副玻璃眼鏡送給江南河道總督嵇曾筠,并說:"朕所用眼鏡一副賜卿,未知可對眼否,若不對,不必免領,随便交回,朕另頒來。"(把我用的一副眼鏡送你,不知道度數對不對,不對的話不用勉強收,放心大膽退回來,我再挑一副送你。")
嵇曾筠畫像
嵇曾筠惶恐:"恰與臣目邊相對合,從此視息更覺精神,辦事尤當勤奮。" 其實,就算他戴着不合适也不敢說啊。雍正相當滿意,說這是"朕案邊親用之鏡"。他對十三弟怡親王允祥,一賞就是玳瑁圈水晶眼鏡四副。三哥成親王允祉也有這種待遇,但是數量和檔次都有所差別。滿洲都統蘇丹得到雍正賞賜的眼鏡是"配紅皮采金五福捧壽罩套的玻璃眼鏡。"雍正頗懂人情世故,對于幫他幹些實在苦差事的低級服務人員也給予相應賞賜。如因工作需要專門負責為雍正書寫篆字的方西華、貼身侍衛鄭愛貴也都得到過一副茶晶眼鏡。就連潑灰處的工匠也得過雍正帝賞賜的眼鏡。
雍正喜歡眼鏡的年代,眼鏡作為一種貴重禮品被送來送去。雍正七年,西洋人戴進賢給雍正獻禮了一副眼鏡。這次雖然是投其所好,但戴進賢顯然不懂東方人的審美觀,雍正看完眼鏡後,有些不高興,傳旨說:"着照朕帶(戴)的樣式裝修,再将盒内西洋字白紙簽,着西洋人認看,應寫漢字。"這個洋人也,既已入鄉,何不随俗呢?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眼鏡
雍正皇帝生活雖然簡樸,但是他的品位卻很高雅,凡是他用的物品,大到桌椅闆凳,小到挖耳勺都恨不得親自設計制作,就連宮女做個褥子他也要吩咐好用什麼棉花,隻要有一點不合意就得改了又改調了又調。就眼鏡鏡來說,原本是他日常用到的工具,卻成了貴重收藏品,用料、制作都是頂級的講究。據清宮的《活計檔》載,雍正從繼位到去世,13年裡登記在冊特制的眼鏡共有250副,都是他親自下旨制造的,鏡片用水晶、茶晶、墨晶,鏡框用象牙、玳瑁,鏡腿兒用骨頭和銅。
雍正喜歡眼鏡,收藏研究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活計檔》載,雍正四年(1726)一次便由内廷拿出一百多副眼鏡"着收拾"。同年九月八日,交出"外進眼鏡"一百副,配做盒子。而且功效各不相同。比如:上車戴的眼鏡、安銅鈎水晶鏡、安别簪水晶眼鏡、牛角鈎茶晶眼鏡、牛角簪水晶眼鏡、玳瑁圈茶眼鏡等等。除此之外,雍正對眼鏡套的要求都非常高。有一次傳做"壽字錦盒",特别囑咐:"上面刻壽桃"、"繡喜相逢眼鏡套"。
福州博物館藏清代眼鏡
雍正對眼鏡的熱愛,是貫穿其一生的,在他去世的前兩天還要求呈進兩幅水晶眼鏡,可以說,喜歡眼鏡,雍正絕對是認真的。
參考資料《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檔》《清代宮廷眼鏡研究》雍正帝的喜好》《雍正帝對眼鏡的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