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成吉思汗聽到探子報告說:“西夏軍隊由夏國太子李承祯挂帥,在城外原野上布下5 萬人的軍陣,欲與我軍決戰。”
大夥都開心了——這樣他們就不用攻城了!此時的蒙古騎兵還不擅攻城,而是更精於野戰。
成吉思汗決定發揮蒙古騎兵善于突擊敵陣的特長:對西夏軍輪番攻擊,直到打開缺口,然後再發起沖鋒,展開包圍,一舉将其殲滅。
計議已定之後,成吉思汗接著部署軍隊:
左翼:博爾術領1萬5千人。
右翼:木華黎領1萬5千人。
中軍:術赤台領1 萬人;後方由哲别、忽必來、赤老溫、者勒蔑、速不台各率1萬人随時支援。
後方:成吉思汗與幾位王子率1 萬精銳的怯薛軍殿後。
布署好将領配置之後,成吉思汗又說明了他的計劃步驟:開始進攻時,由中軍諸将率兵輪番沖擊西夏軍陣。接著,博爾術和木華黎從翼側做掩護。一旦中軍突破敵陣,中軍諸将馬上縱兵突入敵陣,以沖亂敵陣。最後,博爾術和木華黎同時從兩翼包抄過去,掩殺西夏軍。
李承祯,甚至是高逸,對於“知己知彼”這戰争最基本的工夫都沒做好。等到他們與蒙古軍遭遇時,才發覺到蒙古軍的數量比己軍要多上一倍。
但是,已經遲了!
蒙古騎兵立即殺聲震天地沖向西夏軍,從中央對西夏軍實施突擊。
西夏騎兵也針鋒相對地展開進攻隊形,迎戰蒙古的中軍突擊隊。
術赤台、哲别、忽必來、赤老溫等中軍諸将率兵輪番突擊,擊退西夏騎兵的進攻,并反過來沖亂西夏軍隊的軍陣。
李承祯一看勢頭不妙,竟帶領親随慌忙撤退,臨陣逃逸了!
雖然李承祯的作用不過就是一個裝飾或是一個象征,但是當西夏将士得知主帥遁逃之後,對其士氣的打擊也是相當緻命的。甚至有的部隊與士卒見到統兵的太子跑了,便也随之跟著跑了!
蒙古中軍諸将見西夏軍心不穩,立即把握機會,源源不斷地沖殺過去,而蒙古軍的左、右兩翼也同時開始展開包抄行動。
至此,西夏軍的敗局已定。
然而,高逸臨危不亂,他立即派遣親衛部隊往四處去穩住各軍。然後,高逸縱馬奔向幾個逃走的士卒。
高逸一邊策馬,一邊拔出佩刀。手起,刀落,血濺。
頃刻之間幾個逃亡的士卒已經去見了老天。頓時,西夏軍中一片森然。各軍将領也趁此時機整好隊伍。
但是,此時蒙古軍已經逼近了!
高逸心中不由懊悔。――若是當日在朝廷上,我能支援嵬名令公就好了!或者當日我若能堅持住自己的意見就好了!但是我一來輕視蒙古軍,二來畏懼太子權勢,遂輕易讓步以緻釀成今日之大禍。國家即将遭遇的大難,皆因我而起,我有負國家。今日,不是敵亡,就是我死,絕沒有第三種可能。
高逸作好覺悟之後,遂以副統帥之身份,接手全軍的指揮。
西夏軍有了主心骨之後,軍心再次地穩定了下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