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長懋(458年―493年2月26日),字雲喬,小字白澤,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南朝齊時期皇帝(追封),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齊武帝蕭赜長子,郁林王蕭昭業、海陵王蕭昭文的父親,母為武穆皇後裴惠昭。
劉宋時期,起家秘書郎,遷任晉熙王撫軍主簿。沈攸之事件平息之後,回到都城建康。升明三年(479年)出任左中郎将、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南齊建立後,受封南郡王,為東晉、南朝以來嫡皇孫封王之始,進号征虜将軍,遷侍中、中軍将軍,鎮守石頭城。
齊武帝即位,授南徐州刺史,冊立為皇太子。崇尚名節,禮待文士,審理冤獄,頗得人心。永明十年(492年)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封文惠太子。其子蕭昭業即位後,追封皇帝,史稱齊文帝,廟号世宗,葬于崇安陵。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南齊文帝蕭長懋的精彩人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生平簡介
早年經曆
蕭長懋,字雲喬,南朝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齊高帝蕭道成之孫,齊武帝蕭赜長子,母武穆皇後裴惠昭。蕭長懋的父親蕭赜生他時年齡還不到二十歲,其祖父齊高帝蕭道成十分喜愛他。蕭長懋姿容豐潤,小字叫做“白澤”。
南朝宋元徽末年,蕭長懋跟随父親蕭赜在郢州城,蕭赜回來鎮守盆城拒擋沈攸之的反叛期間,便讓蕭長懋慰勞并接待将帥,并讓他參與軍隊工作。朝廷任他為秘書郎,他沒去到任。授他為輔國将軍,遷任晉熙王撫軍主簿。
沈攸之事件平息之後,蕭赜便命他回到都城,蕭道成當時正值建立霸業之際,對嫡傳子孫特别留意,對蕭長懋說:“你這一回來,我的事情也就辦妥了。”安排他住在府東齋,讓他和文武賓客接觸。
訓示荀伯玉說:“在我出行的時候,城中的軍隊都由蕭長懋指揮。就是在我不出行的時候,府城内外的警衛部隊和各門武裝,也都要經常交給蕭長懋調遣。”朝廷任命他為秘書丞,他因為此官名和曾祖父蕭承之的名字同音,不去到任,改授中書郎,遷黃門侍郎,也沒接受。
升明三年(479年),蕭道成準備受禅為帝,蕭赜已經回到京師,他們因為襄陽乃是軍事重鎮,不想讓别的家族來指揮,于是便讓蕭長懋出來,任命他為持節、都督雍、梁二州和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諸軍事、左中郎将、甯蠻校尉、雍州刺史。
擒殺柏年
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受禅稱帝,封蕭長懋為南郡王,食邑二千戶。當時東晉、南朝還沒有嫡皇孫被封為王的,蕭長懋開了先例,進号征虜将軍。在此之前,梁州刺史範柏年誘降了晉壽逃亡者李烏奴,讨平氐賊楊城、蘇道熾等,很有些威名。
沈攸之事件暴發,範柏年派遣部将陰廣宗領軍出魏興聲援京師,同時觀望形勢,事件平息後,朝廷派王玄邈前去取代範柏年。李烏奴勸範柏年占據漢中不接受指令,範柏年還沒拿定主意,王玄邈便已趕到,範柏年在魏興猶豫不願下來,蕭長懋擔心他要發動事變,便派人去說服範柏年,答應建議他為府長史,範柏年才進駐襄陽,蕭長懋遂把他擒殺。 建元二年(480年),調任蕭長懋為侍中、中軍将軍,設立将軍府,鎮守石頭。
母親去世
建元三年(481年),蕭長懋的母親太子妃裴惠昭去世,行成服(死者親屬穿着一定的喪服)禮那天,齊高帝出來臨喪,朝廷中讨論蕭長懋是否應該出迎的問題。左仆射王儉說:“根據《禮記·服問》‘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婦’,是說國君為此三人主持喪禮。現在皇上駕臨,就是以主喪的身份而來的,雖然從事情上說應該撫慰,但從義理上講則不應行吊,南郡王蕭長懋以下都不應出門奉迎。但最高人物的出臨之禮,也是允許變革的,可以從權取消杖绖,移到門外敬立,便足以表達感情了,不必到跟前哭臨。至于皇太子蕭赜既是一宮之主,自然應按照皇上駕臨宮中,依據通常禮節來奉候。既然屬于成服的日子,而吉禮兇禮又不能互相幹擾,因而可以衰帻(用喪巾標頭)行事。而望拜止哭等,都可按正常進行。自己不必臨吊,但奉迎隻按正常,于情于禮,都無不妥。”蕭長懋解除侍中之職。皇上考慮到蕭長懋因哀傷而生病,不宜居住在石頭的山障中,便讓他移鎮西州。
被立儲君
建元四年(482年),遷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兖二州諸軍事、征北将軍、南徐州刺史。同年三月,祖父蕭道成去世,其父蕭赜即位,立蕭長懋為皇太子。
起先,蕭道成喜歡《左氏春秋》,讓蕭長懋諷誦,此事傳為口實。蕭長懋做了太子以後,便努力樹立名譽,禮接文士,蓄養武人,他們都成了他的親近左右,他的美德傳遍朝廷及各部門。
永明三年(485年),蕭長懋在崇正殿裡講解《孝經》,少傅王儉拿些摘句讓太子仆周颙撰寫義疏。
論敬談孝
永明五年(487年)冬,蕭長懋來到國學,親自策試學生,在座位上問少傅王儉說:“《曲禮》上說‘無不敬’。但細究起來,下級事奉上級,是應當按禮恭敬的,但上級對待下級,應該慈而不是敬。現在都說成是敬,不是太籠統了麼?”王儉說:“鄭玄說‘禮主于敬’,就應該是尊卑一樣都要用敬的。”蕭長懋說:“如果這樣可以的話,那麼忠與惠也可以用一個概念,孝和慈也不必分開來說了。”王儉說:“尊和卑是等級稱謂,不能一樣,愛和敬的名目,有時是并稱的。而忠和惠的差別,的确象您所說的那樣,至于孝和慈是一種互相關系,我這裡有根據。《禮》上說‘不勝喪比于不慈不孝’,這便是它的含義。”蕭長懋說:“本着敬的原則來事奉君王,本着愛的原則來事奉父母,要二者兼行,隻能就一方對一方來說的。現在又說要用敬來對待下級,這不是又生出第三個意義了麼?”王儉說:“本着敬的原則事奉君主,是要求下級盡心竭力,而上級用敬待下,隻是要他不要輕慢而已。”
蕭長懋說:“同是一個‘敬’,文字上沒有不同,但實行上有深有淺,這便令人不解。”王儉說:“這麼複雜的含義不可能都有專門的文字來表達,隻能大概地表達其中的深淺罷了。《傳》上說‘不忘恭敬,民之主也’。《書》上說‘奉先思孝,接下思恭’。這都是經典上明白寫着的,可以互相參照。” 蕭長懋又去問金紫光祿大夫張緒,張緒說:“我認為恭敬是立身的根本,不論是尊是卑都應當遵守。”蕭長懋說:“敬雖說是立身之本,但并不是對待下級的概念。《尚書》上說‘惠鮮鳏寡’,為什麼不說恭敬鳏寡呢?”張緒說:“現在是分别來說,才有恭和惠的不同,當初是統一表述,因而大家都是這麼講的。”竟陵王蕭子良說:“所有禮無非都是強調敬而已,我覺得沒有什麼疑問。”蕭長懋說:“我本來也不是說有疑問,我這樣做正是要使概念和實際相符合,分出輕重來。”
臨川王蕭映說:“先提出必敬,是要申明大的原則,尊卑是具體落實的問題,是以放在後面,是以也不必因為有總有略而受影響。”蕭長懋又拿這個問題去問各位國學生,謝幾卿等十一人都作了筆答。
蕭長懋問王儉說:“《周易·乾卦》本來是要推布天位的,而《說卦》卻說‘帝出乎《震》’。《震》本來并不是天,這意思豈能互相統貫?”王儉說:“《乾》主健,《震》主動,而運動是天的大德,是以說‘帝出《震》’”。蕭長懋說:“既然天以運動為德,那麼君主自然是展現天德而成其位的,《震》的象是雷,這難道是展現天德而出現的結果?”王儉說:“主持神器的人最好是長子,是以與《震》相呼應,萬物都是出于《震》,是以也是和帝有聯系的。”
王儉又來問蕭長懋說:“《孝經》有‘仲尼居,曾子侍’的說法。孝理這東西可謂博大精深,隻有大賢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奧妙,為什麼孔子不對顔回傳授,而要寄托給曾參呢?”蕭長懋說:“曾參雖然德慚體二,但孝養侍奉父母能夠盡禮,所謂丢開東西要從近處着手,接引人物中間不能有阻隔,要弘宣規教,意義也是這樣。”王儉說:“接引不能有阻隔,弘宣雖然也不難,但我們離開聖人的時代已是越來越遠,後人便把這事看得很輕。既有‘人能弘道’之說,我倒是擔心由于人們的輕視而把道廢棄了。”蕭長懋說:“既然理是存在的,就不能因人廢言,何況讓中賢之才的人,來弘揚上聖的教義,豈會有壅塞之嫌?”
臨川王蕭映又問蕭長懋說:“孝是德的根本,我就有些弄不通,德存在普遍的善中,而孝是由于天性,是一種自然屬性,難道會是習慣的積累?”蕭長懋說:“正因為孝不是由于積習所至,才可以作為德的根本。”蕭映說:“在不經意中就可以合乎孝了,并不須要懂得德的原則,大孝能夠榮親,這便什麼德都有了,照這樣說來,孝怎麼能是德本呢?”蕭長懋說:“孝有深淺,德有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孝便成了本,你又何必發生疑問呢?”
審理獄案
永明六年(488年),齊武帝準備審理丹陽地區的囚徒以及南北二百裡以内的獄案,下诏說:“審理獄訟是很重要的工作,這是政化的首要問題。太子已到而立之年又是皇帝的助手,應當随時詳細閱覽,這次審訊工作就交給他來親手決斷。”于是蕭長懋便在玄圃園宣猷堂審理三署囚犯,各有不同程度的寬大處理。齊武帝晚年喜歡遊宴,尚書省的一些工作也分送給蕭長懋處理。
違建越制
蕭長懋和竟陵王蕭子良都好佛,設立了六疾館來收養窮苦人。蕭長懋風韻甚和,隻是很喜歡奢侈華麗。他宮裡的殿堂,雕飾得精巧绮麗,有過于皇帝的宮殿。拓建玄圃園和台城北塹等,内中樓觀塔宇,奇石處處,妙極山水。怕被皇上宮中望見,便在靠近門處栽列修竹,裡面設定高障,又造活動牆壁數百間,安裝上機巧,如果需要障蔽,轉眼間便遮擋起來,如果需要撤,随手就可以搬走。
善于制辦珍玩之物,用孔雀毛織為裘,光彩金翠,遠遠勝過雉頭裘。借口晉明帝為太子時建造了西池,便請求齊武帝援引前例,為他開辟東田造小苑,皇上準許了。永明年間,二宮兵力充實,太子便驅使宮中将吏輪番參加築造建築,于是宮城苑巷,規模盛大,京師傾城前來觀看。
齊武帝雖然性格嚴密,到處都安排了耳目,但蕭長懋的所作所為,沒人敢去報告。後來齊武帝到豫章王家去,回來時路過蕭長懋的東田,才看到這裡的建築連綿華遠,壯麗極目,于是齊武帝大怒,把監作主帥收留審查,蕭長懋這才害怕,把有關人員和東西都藏匿起來,從此不斷受到齊武帝的指責。蕭長懋平時經常生病,但身體又過壯,常在宮内傲慢遨遊。他搞的儀仗隊,往往超越本分,齊武帝的宮禁雖然近在咫尺,但終不知實情。
去世追尊
永明十年(492年),豫章王蕭嶷去世,蕭長懋看到齊武帝的兄弟們都到了,便造碑文奏上,但沒來得及镌刻樹立。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蕭長懋生疾,齊武帝來看,很是擔憂。蕭長懋病重了,上表給齊武帝說:“兒臣雖位居太子,卻在對待君親民三個方面做的都不夠,沒有能夠光揚大道樹立風範,是以日夜不安,如同臨淵。不幸我的養生出了問題,染上了疾病,現在已經卧床不起,隻能等待死亡了,不能夠繼承父王的事業,也不能盡孝道,我留戀您啊我的父王,心中感傷以至于哽咽。不過我想生與死都是有定分的,從道理上說不足悲痛,不要為兒臣傷悼,保衛聖體,江山永固,兒臣雖在九泉,也沒什麼遺憾了。”不久蕭長懋去世,終年三十六歲。
蕭長懋年齡剛過而立之年,又長期身居儲官,得以參與朝政,朝廷内外各部門,都認為他即将繼承皇位,他的去世,令朝野驚惋。齊武帝來到東宮,臨哭盡哀,下诏用衮冕服為蕭長懋入殓,谥号文惠太子,安葬在崇安陵。齊武帝在東宮裡步行,看到蕭長懋服裝玩好越過本分,大怒,指令有關部門将過分的東西全都毀掉或撤除,把東田改為崇虛館。其子郁林王蕭昭業即位後,追尊蕭長懋為文皇帝,廟号世宗。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故事有哪些?
1、當初蕭長懋心中很讨厭堂叔蕭鸾,曾秘密對弟弟竟陵王蕭子良說:“我心裡特别不喜歡這個家夥,因為他是個福德惡薄之人。”蕭子良便努力為蕭鸾作解救。後來蕭鸾做了皇帝,果然大行誅害。
揭秘:南齊文帝蕭長懋是怎樣的人?曆史如何評價蕭長懋?
蕭長懋生于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是南齊太子,36歲那年去世,谥号文惠太子。蕭昭業即位後,追尊蕭長懋為文皇帝,廟号世宗。那麼,曆史上是如何評價蕭長懋的呢?
1、《南齊書》:“上古之世,父不哭子。壽夭悠悠,尚嗟恒事。況夫正體東儲,方樹年德;重基累葉,載茂皇家;守器之君,已知耕稼,雖溫文具美,交弘盛迹,武運将終,先期夙殒,傳之幼少,以速颠危。推此而論,亦有冥數矣。”
2、南齊蕭長懋一生武運昌隆,建元四年,立其為皇太子,可惜壽限三十六,早早故去,曆史評價:此人較為謙遜,自認在親民方面未能做到最好,在自身方面也未能避免疾病,也無法極盡孝道,自我認識比較透徹。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父親是誰?
齊武帝蕭赜(440年~493年),字宣遠,小名龍兒,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南朝齊第二位皇帝,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為昭皇後劉智容。出身蘭陵蕭氏齊梁房支南齊房。
建元元年(479年),成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正式即位,是為齊武帝,年号永明。齊武帝是一個英明剛斷的君主。在位期間,繼承了齊高帝的作風,崇尚節儉,關心百姓疾苦,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以富國為先,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延續推行檢籍政策。
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陽郡唐寓之叛亂,但檢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對。永明八年(490年),宣布“卻籍”無效,恢複劉宋升明時期戶籍所載的原狀。對外與北魏通好,邊境比較安定。清明的統治環境,推動了江南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永明十一年(493年),病逝,享年五十四歲,廟号世祖,谥号為武,葬于景安陵。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母親是誰?
裴惠昭(442?—480年),河東聞喜(山西省聞喜)人,左軍參軍裴玑之的女兒,母親檀氏。大約在公元457年,她嫁與蕭赜為妻。當時蕭赜18歲,裴氏16歲。婚後生了兩個兒子,長子蕭長懋(即後來的齊文帝)、次子境陵王蕭子良。
裴氏性情古怪,雖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繡,可作為兒媳的她不孝敬公婆,故也不為公婆所喜愛;後來作了婆婆的她又十分苛待兒媳,故而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蕭長懋對她感情也不深。她對二兒子蕭子良的媳婦袁氏要求太過嚴格,袁氏每有過失時,她都加以指責,從不遷就。
升明二年(478),南朝宋順帝劉準封蕭道成為齊王,封裴氏的長子蕭赜為齊王世子,裴氏也晉升為世子妃。
升明三年(479),蕭道成稱帝建齊後,立蕭赜為皇太子,裴氏為太子妃。建元三年(481),裴惠昭死去,谥穆妃。時年約40歲左右。
建元五年(483),蕭赜繼位為齊武帝,追封裴氏為皇後,谥“武穆裴皇後”,加贈裴氏的父親裴玑之為金紫光祿大夫,母親檀氏為餘杭廣昌鄉的元君。
齊永明十一年(493),蕭赜死後,裴惠昭所生的兒子、太子蕭長懋早已故去,便由蕭長懋的兒子蕭昭業即位,是為廢帝。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兄弟姐妹有哪些?
1、蕭子良(460~494)字雲英,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為齊武帝蕭赜之次子,母親為武帝皇後裴惠昭,文惠太子蕭長懋同母弟。早年任劉宋邵陵王劉友的左行軍參軍、主簿,後升安南長史,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會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陽尹。在此,他開倉濟貧,開墾荒田,發展農業生産。齊武帝蕭赜即位後,他被封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後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轉護軍将軍,鎮守西州。
蕭子良好結儒士,常與文友交流學問。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正位為司徒,居建康雞籠山西邸,召天下有才之士,其中以範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朓、沈約、陸倕等最知名,時稱「八友」。他組織這些名士抄寫《五經》和百家著述,依據《皇覽》範例,編成《四部要略》千卷。并寫有勸人為善之作數十卷。此外,他崇尚佛學,在西邸集名僧講佛論法,并集朝臣僧徒辦佛事,還親自進出為佛事打雜,因而時佛學大盛,《南齊書》本傳稱「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蕭子良奉戒極嚴,自名為「淨住子」。何胤的學生鐘岏進議曰「食蚶蛎不為食肉」,遭到子良的怒斥。範缜不信佛,子良也以為不滿。為政體恤百姓疾苦,遇有災荒,則上奏朝廷寬減役稅、開倉赈濟,深受百姓擁護。湯用彤贊歎說:“竟陵王者,乃一誠懇之宗教徒也。”
2、廬陵王蕭子卿,字雲長,世祖蕭赜第三子也。建元元年,封臨汝縣公,千五百戶。兄弟四人同封。世祖即位,為持節、都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軍事、冠軍将軍、郢州刺史。永明元年,徙都督荊湘益甯梁南北秦七州、安西将軍、荊州刺史,持節如故。始興王蕭鑒為益州,子卿解督。
3、安陸王蕭子敬,字雲端,世祖蕭赜第五子也。初封應城縣公。永明二年,出為持節、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四年,進号右軍。明年,徙都督荊湘梁雍南北秦六州軍事、平西将軍、荊州刺史,持節如故。尋進号安西将軍。七年,征侍中,護軍将軍。十年,轉散騎常侍、撫軍将軍、丹陽尹。十一年,進車騎将軍。尋給鼓吹一部。
隆昌元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征北大将軍、南兖州刺史。延興元年,加侍中。高宗除諸蕃王,遣中護軍王玄邈征九江,王廣之襲殺子敬,時年二十三。
4、武康公主蕭氏(?-?),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南朝齊第二任皇帝齊武帝蕭赜[zé]之女,下嫁徐孝嗣長子徐演。
5、吳縣公主,中國南北朝齊武帝蕭赜之女。 吳縣公主在嫁給了琅琊王氏王慈的兒子王觀。王慈的弟弟王彬尚吳縣公主的姑姑臨海長公主。王觀尚吳縣公主,拜驸馬都尉,吳縣公主,修婦禮,婆婆未嘗交答。
6、長城公主,生卒年不詳,齊武帝蕭赜之女,母不詳,下嫁廬江何氏何敬容。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妻子有哪些人?
1、王寶明(455-512年),女,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南朝齊時期皇後,吳興太守王韶之孫女,太宰祭酒王晔之之女。南齊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妻,南齊廢帝蕭昭業的母親。
劉宋孝建二年(乙未,公元455年),王寶明出生在琅琊臨沂王氏家族。其祖父王韶之官至吳興太守;其父王晔之曾任太宰祭酒。王寶明嫁與蕭長懋後,對公婆頗為恭敬,深得公婆喜愛。南宋元徽元年(癸醜,公元473年),王寶明為蕭長懋生下長子蕭昭業。
南宋後廢帝元徽二年(甲寅,公元474年)夏,宋明帝的哥哥桂陽王劉休範在尋陽起兵造反,當時蕭道成還是南宋的右衛将軍,于是率軍前去鎮壓。 不久,傳來蕭道成死在新亭(今江蘇南京南)的消息,此事使蕭家上下陷入悲痛之中。不料,又有一幫小盜匪前來掠奪,使得蕭家上下驚恐不安。當時,王寶明挺身而出,叫蕭長懋和他的弟弟竟陵王蕭子良将婆婆裴惠昭、公公蕭赜的弟弟蕭嶷之妻庾氏一同送到自己哥哥王昺家中,一直等到亂事平定後才将她們迎回。
齊太高祖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蕭道成建立南齊,王寶明被立為南郡王妃。 齊太高祖建元五年(癸亥,公元483年),齊高帝蕭道崩,蕭赜繼承王位,是為齊武帝,蕭長懋被立為太子,王寶明則被封為太子妃。王寶明雖然聰明賢惠,又得公婆喜愛,但她就是得不到其夫蕭長懋的寵愛。太子宮的其他女性,經常能得到蕭長懋給置辦的華麗衣裝、貴重首飾,但從來就沒有王寶明的份。别人個個時裝靓麗、珠光寶氣,唯有王寶明卻床帷陳舊,全部首飾隻有十幾枚钗環。
齊武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正月,蕭長懋還未即位就病逝。王寶明的長子蕭昭業被立為皇太孫,王寶明改封為皇太孫太妃。同年七月,王寶明的公公齊武帝蕭赜駕崩,蕭昭業繼承王位,是為南齊廢帝,蕭長懋被追尊為文皇帝。王寶明被尊為皇太後,居宣德宮。
隆昌元年,蕭鸾廢除皇帝後,遷往于宣德宮。永元三年(501年),齊和帝蕭寶融即位後,回宮稱制。南朝梁建立後,遜居于宮外。梁武帝天監十一年(512年),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追封文安皇後,葬于崇安陵。
2、許宮人,南北朝時期南朝齊皇族女性,為蕭長懋的妾室,蕭昭文的母親。
蕭長懋是南朝齊武帝蕭赜的太子,蕭長懋早逝,蕭赜的皇位由皇太孫蕭昭業繼承。許氏是蕭昭業的庶母,蕭長懋的嫡妻是蕭昭業的生母王寶明。蕭長懋生前沒有即位,是以許氏在丈夫生前止被稱為姬或宮人。
494年,蕭昭業的堂叔公蕭鸾先廢黜了蕭昭業,立蕭昭文為皇帝,掌握了政權。蕭昭文不僅沒有公權力,連生活上也受到嚴格控制,其母親許氏也沒有過尊封。不久,蕭鸾廢黜蕭昭文,自立為帝,殺害了蕭昭業、蕭昭文兄弟。許氏再無記載。
南齊文帝蕭長懋的兒子有哪些?
1、蕭昭業,字元尚,小字法身,齊武帝蕭赜之孫,文惠太子蕭長懋長子 ,母王寶明(追封文安皇後),南北朝時期南齊第三任皇帝。
生平簡介: 郁林王蕭昭業出生在473年的時候,是武帝的孫子,也是早逝的文惠太子的第一個兒子,文惠太子在還沒有登上王位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是以武帝便封郁林王蕭昭業為皇太孫,在他去世之後蕭昭業就登上了皇位,成為南齊的第三個統治者。然而他在位的時間隻有一年,最後被蕭鸾害死,被安葬在哪裡世人都不知道。
郁林王蕭昭業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舉行了成人禮,并且被賜予兩名老師,在489年武帝給他的待遇已經超過了所有的王爺。父親離開人世之後他就被封為了皇太孫,在493年的時候成功的登上了帝位,并且讓武陵王蕭晔成為自己的将軍,而西昌候蕭鸾則被封為了尚書令。但是蕭昭業并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年輕的時候就長得非常的美貌,而且喜歡隸書,他的舉止行為讓人們十分的欣賞,但是在繼承王位之後就開始發生了改變。
在蕭昭業成為皇帝之後便随意的揮霍起來,總是無所謂的賞賜他人,就算是數百萬也毫不在意,甚至将自己的金錢讓人随意的花費,玉器珍寶則拿來玩樂,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将齊武帝積攢的金錢全部花費光了。當時的朝政也變得十分混亂,本來中書舍人以及将軍等人都是他的心腹,蕭鸾曾經多次提醒和勸導蕭昭業,但是蕭昭業卻不在意,于是蕭鸾便殺死了許多誤導蕭昭業的官員,蕭昭業便懷疑蕭鸾想要謀權篡位,于是便将他調到了離自己很遠的地方,最終蕭鸾卻在494年殺死了蕭昭業。
2、蕭昭文是文惠太子蕭長懋第二子,曾任濟陽太守、南豫州刺史、揚州刺史等職,因年幼由僚佐行府州事,未親政事。
隆昌元年(494)七月,西昌侯蕭鸾廢弑皇帝蕭昭業,又議立蕭昭業的弟弟新安王蕭昭文,這樣,年僅15歲的蕭昭文被迎立入宮中,舉行即位儀式,糊裡糊塗當上了傀儡皇帝。即位後立即宣布大赦,改元延興。
自從被扶上皇帝的位置之後,蕭鸾輔政,飲食起居一舉一動都要先谘而後行,不得一點自由。他曾想吃蒸魚菜,太官令答沒有得到錄公 (蕭鸾錄尚書事,故稱之) 的指令,不能辦。可憐的小皇帝隻好自歎命苦。
當年十月,剛當了幾個月皇帝的蕭昭文,被迫退位,蕭鸾名正言順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蕭昭文退位後,被降封為海陵王。蕭鸾下诏,要海陵王依漢朝東海王劉疆故事,給虎贲、旄頭、畫輪車,給予優厚的供奉。十一月,蕭鸾謊稱蕭昭文有病,頻頻派禦醫前去看視,趁機下了毒手,殺害了蕭昭文。
蕭昭文死後,蕭鸾依漢東海恭王劉疆故事,為他以帝王之禮舉行了葬禮。谥曰 “恭王”。
3、巴陵王蕭昭秀(483年-498年) 字懷尚,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齊武帝蕭赜之孫,文惠太子蕭長懋第三子,生母宮人陳氏。
永明年間,封為曲江公,任職濟陰太守。兄長郁林王蕭昭業即位後封為臨海王。隆昌元年正月(494年),任職荊州刺史。延興元年(494年),次兄海陵恭王蕭昭文即位,任職車騎将軍、衛戍京都,以弟永嘉王蕭昭粲代其荊州職務。
建武二年(495年),齊明帝改封昭秀為巴陵王。永泰元年(498年),齊明帝蕭鸾病重,遂殺害蕭昭秀與其弟蕭昭粲,蕭昭秀死時年僅16歲。
4、桂陽王蕭昭粲(491年-498年),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齊武帝蕭赜之孫,文惠太子蕭長懋第四子,生母宮人褚氏。
永明十一年(493年),蕭昭粲兄長郁林王蕭昭業即位,封為永嘉王,任職南徐州刺史,次兄海陵恭王蕭昭文即位之後,三兄蕭昭秀調任京都,昭粲遂接任荊州刺史。齊明帝蕭鸾即位以後,改封桂陽王,以親信聞喜縣公蕭遙欣擔任荊州刺史,将昭粲調任京都,曆任中書令、太常等職。
永泰元年(498年),蕭昭粲與三哥蕭昭秀都被蕭鸾殺害,蕭昭粲死時年僅8歲。
擴充資料:南北朝之南齊的介紹
南齊(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
開國皇帝蕭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間擔任右軍将軍。宋明帝去世後他與尚書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
公元474年,蕭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将軍,掌握了禁衛軍,督五州軍事。此時南朝宋内鬥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大權。
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擁立他的弟弟劉準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在這之後,蕭道成鏟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
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禅位,自立為帝,建立南齊,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國号源于谶緯之說。民間有谶歌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将取代“宋”。
502年齊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奪位的将領蕭衍。南齊覆滅,南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僅有二十四年。